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云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122-123
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有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以极大的爱心和热情投入教学工作,使每个学生消除学习困难,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效益,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如创新教育、学质教育、愉快教育等,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呢?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使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尤其不能丢下一个学困生。事实证明,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下面浅谈几点学困生转化方法:一、爱感化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首先要用真挚的爱去启动他们紧闭的心扉,从思想上、情感上、关心爱护他们,给予其真诚、信任,使他们感到老师器重自己,没有丢下自己。千万不要用恶语刺伤他们,只要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困生就一定会赶上来。二、微笑面对学困生给学困生一点微笑,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环境,消除学困生的畏惧感。学困生往往比一般学生敏感,且更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会根据教师面部表情的喜怒哀乐,来判断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份量和地位。当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吃力时,教师不妨做他们的助手,面带微笑,帮助他们分析、探究,及时给他们信任、鼓励的眼神,善意、和蔼的表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学习。三、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特长,学困生也不例外,教师应抓住学困...  相似文献   

4.
“学困生”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和社会的烦恼。“学困生”的种种心理障碍,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巨大阻力。通过多种渠道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是消除其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学困生”心理障碍举例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有的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有的由于自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我们教师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特别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重视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让数学"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因材施教,转化学困生要有针对性对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情况的帮助.一般来说,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他们智力发展水平低,观察抽象、分析能力较弱;二是他们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求知欲低,学习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介绍适合他们  相似文献   

6.
<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学困生"。一提到"学困生",很多教师都感到头疼,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新知识学不进去。有的教师抱怨,有的教师训斥,实际都是"恨铁不成钢"。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这是必然的。而"学困生"往往影响全面提高教  相似文献   

7.
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学困生。如何排除学困生的抵触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因材施教,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一、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学困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他们往往对学习存在抵触情绪,提到学习就感受不自信,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8.
如何关心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工作中,我注意为学困生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有效促进了他们的转化。一、从改善他们的周围环境做起要给学困生创设愉悦、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教师。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加上落后的教育观念、生硬的教学态度和不科学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要求。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情境,让他们在特…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地区差异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接触的学困生也各有不同,对他们的帮扶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提高,对学困生的帮扶方法只能依靠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总结,灵活处理。一、帮扶学困生的教学对策1.诱导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1.热爱学生,用爱心使学困生消除疑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学困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学困生身上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背着思想包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学困生容易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经常怀疑教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在转化学困生时,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偏爱他们,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娟 《甘肃教育》2020,(6):55-55
学生由于能力水平、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如果教学中教师不尊重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一样的内容,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使得这部分学生沦为学困生。学困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接受知识缓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尤其关爱学困生,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这是落实全体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教师因素、家庭社会因素。转化“学困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加强思想教育,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他们明白英语是21世纪的重要交际工具,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  相似文献   

14.
所谓学困生,指的是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学习方式、思维意识有所不同而使得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来对他们进行化解呢?  相似文献   

15.
杨红茹 《内蒙古教育》2013,(10):46-47,72
":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困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他们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触摸感知型"和"运动型"四种。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类施教,使其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根本上消除"学困生"存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伍增元 《中学教学参考》2014,(15):129-F0003
<正>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正常的现象。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逐步转变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困生,用爱心温暖他们,相信他们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用平等的态度帮助他们,使学困生多方面提高素质。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这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与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足、学习习惯不良、思维水平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有关。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阅读;鼓励学生去交流,引导他们学习他人的优点;基于学生的学力基础,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不能只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视甚至放弃学困生.对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因材施教,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尊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要多鼓励学困生,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倾注爱心,使学困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完成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中有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差,又不遵守课堂秩序;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无视家长的教育,无视教师的批评还当堂顶撞教师。我们称之为学困生。本论文旨在探讨学困生的特点,以及针对中学阶段学困生自身存在的特点,英语教师应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英语教师用爱心传递能量,去培养学困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困生逐渐获得英语学习上的自信,从而扬起学困生今后学习的风帆。  相似文献   

20.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困生一定要不抛弃、不放弃,注意不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爱学习、会学习,进而使班上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