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5,35(1):141-144,155
知识整合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活动的先决条件,然而情境因素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影响深远.在分析情境、图书馆学科服务及其知识整合相关概念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情境分析模型,具体探讨该模型中诸要素相互之间的作用机理,认为情境因素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知识整合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学科服务知识整合能力在情境和学科服务知识整合新绩效之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将为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绩效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需要考虑用户科研情境的因素,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科研人员个体,忽略了科研团队的情境。针对团队科研活动的情境进行知识推荐,可以更好地服务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的科研活动。[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团队科研—知识应用情境匹配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推荐方法。运用情境感知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应用情境和团队科研情境模型,将二者匹配,为活跃用户筛选出备选知识和邻居用户,完成知识排序和推荐。[结果/结论]通过数字图书馆知识推荐实例证实,提出的推荐方法能够精准挖掘出团队科研情境下科研人员的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情境在个性化服务中的作用机制,构建了情境敏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模型,将模型分为需求层、情境服务层、情境处理层和资源层4个层次,并详细介绍了各层的功能及组成部件,最后深入分析了自适应个性化信息服务实现的关键环节,包括资源的语义标注、用户情境推理及人机交互接口。  相似文献   

4.
曾子明  蒋琳 《现代情报》2009,39(12):46-54
[目的/意义] 移动视觉搜索是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移动环境下,根据动态变化的情境推断用户意图,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资源是智慧型知识服务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 在分析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服务模型构建动因的基础上,归纳模型的内在特征,对模型体系框架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设计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要点。[结果/结论] 将情境计算应用于移动视觉搜索服务中,是弥补语义鸿沟、提高查询相关度和用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智慧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对信息构建、知识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基本认识,阐述了军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基于知识构建的军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专业人才培养是构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培养养老服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应尝试个人价值实现教学法、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情境体验式教学法、课题项目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社会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和职业的专业实践能力,探索适应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应用型本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周玲元 《现代情报》2015,35(11):69-73
本文针对图书馆服务情境信息种类繁多、信息结构和表达方式不一问题,研究利用本体机制实现图书馆各信息系统之间的语义表达、规范业务流程和数据格式。文章进行了图书馆情境感知环境下的本体设计,包括用户、移动智能终端和物理环境情境模型的构建;利用Protégé本体开发工具建立了情境感知服务本体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构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并开展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方法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方法/过程]首先构建出基于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的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模型,然后利用改进的最大团算法设计出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算法,最后通过选取某虚拟知识社区的用户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结论]在利用融合用户社交与情境信息进行虚拟知识社区个性化知识推荐过程中,通过对某虚拟知识社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其个性化知识推荐结果的精准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情境感知技术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探索情 境感知技术融合云计算等其它高新技术在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潜力,推动情境感知服务继续向个性化、智慧 化发展。【方法/过程】在分析情境感知技术和智慧图书馆理论关联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内情境感知智慧服务系统设 计和服务现状, 构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情境感知智慧服务系统,并预测了情境感知服务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还 提出一些在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结果/结论】情境感知智慧服务要坚持从用户信息活动情境和 科学合理的应用模式出发,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弘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知识服务是当前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文章在分析网络环境下知识服务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网格的思想,提出了构建基于知识网格的知识服务系统,为实现知识服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知识构建与知识服务的含义,以中国国家科学图书馆研发的科研知识管理平台-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ubject Knowledge Environment,简称SKE)为案例,考察该平台在用户知识获取、知识创新中的保障作用。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SKE用户满意度评估指标并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估,在此基础上探讨以用户需求为主导、以知识构建为基础的知识服务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科技文献信息价值实现困境,提出只有应用随需应变理念才能一方面满足知识经济背景下日益多样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促进科技文献的开发利用,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应用SOA系统架构建立随需应变微服务组配机制,利用其独立自治、松散耦合、潜在复用的特点支持随需应变知识服务的实现。并构建了基于SOA的科技文献随需应变知识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13.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可以利用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用户无需知晓、了解和控制这些服务的知识技术架构,而能对云端资源应用自如。在了解云计算环境下移动平台数据终端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网络体系架构,并利用云计算服务模式,给出了其应用模式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实施的第一步--知识审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冯静 《情报科学》2004,22(5):598-602
知识审计是一个动态的流程 ,它对组织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考察和评估 ,分析组织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需求 ,提出诊断性和预测性的审计报告。本文阐释了知识审计的概念内涵和实施知识审计的原因 ,提供了实施知识审计的方法论和实施案例  相似文献   

15.
付苓 《现代情报》2017,37(12):74-78
构建单元信息知识库,可以实现对单元信息的有效揭示、组织与利用,为实现精粹服务的需求提供知识保障。本文引入本体提出了单元信息知识库的构建方法,设计了知识库的总体结构,构建了单元信息本体,阐述了数据建设的过程,并以"养生领域"为例实现了知识库的构建。本文所构建的基于本体的单元信息知识库能够较好地组织、存储和利用单元信息,提供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服务,实现从海量数据中有效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以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为逻辑起点,分析研究了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渐进与渐变的路径——从LA到KA,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空间方法。作者认为,泛在知识环境必将对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群  李爱国 《现代情报》2017,37(5):111-115
[目的] 研究用户数据资源化利用,以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 归纳分析了图书馆4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数据,介绍了用户数据的采集方法,并对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数据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用户数据资源化利用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架构和模式:建设用户信息数据库,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搭建即时交互式平台,提升用户体验服务;构建泛在知识环境,尝试泛在图书馆服务;适应用户需求转变,提供知识化服务。[结果/结论] 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用户数据的资源化利用,创新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图书馆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楠  陈详详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71-1078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情报研究工作中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论述科技信息工作领域应用知识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研究知识管理核心功能和对情报研究工作的作用出发,研讨情报研究工作中导入与实践知识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探索面向知识创新的情报研究工作流与知识流整合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