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琳 《今传媒》2012,(4):39-42
名人用户与草根用户的微博使用情况不尽相同,比较二者在微博内容上的传播效果差距是向"微博实现乌托邦"的观点提出质疑,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验证了微博传播平台中确实存在草根用户与名人用户之间的使用效果鸿沟,而且这种群体之间的鸿沟呈现一种共长的形态。以新浪微博为例,其中经实名认证的名人用户超过2万,仅占总数的0.04%,普通草根用户是微博的主要消费者。但是,草根与0.04%那部分用户之间的鸿沟却是无法逾越的。  相似文献   

2.
王洪运 《新闻窗》2011,(4):80-80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是即博客后的另一种表现草根文化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3.
微博公益充分利用了微博的草根性、快速传播特性,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常态化、平民化,得到了众多网民的呼应,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在如火如荼的微博公益活动中,意见领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基于意见领袖的内涵,分析微博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在微博公益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俊捷 《新闻传播》2014,(2):171-172
<正>微博凭借较低的文化、技术准入门槛,在数字化时代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等级分明的精英、草根群体在微博话语空间中不仅展开了对话,在微博反腐、微公益及社会热点事件中更展开通力合作,而且类似于"作业本"、"琢磨先生"等一批草根明星们收获了大批精英群体的关注。开放、平等的微博话语空间使精英、草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话语释放快感,营造了一派精英、草根平等对话的图景,两大群体的界限日渐消弭。但是,微博的机制设置,以及精英、草根展开对话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体育微博呈现差异化发展模式,其中以“明星效应模式”和“草根效应模式”最为突出。本文在阐释中国体育微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新浪体育微博和体坛网微博为案例,深入分析中国体育微博差异化传播模式的特点,并试图提出优化其传播效果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微博文化作为一种新生态的文化,通过其快速传播的特点,在不经意之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网络时代下,其体现出的快节奏和即时性,也给微博的产生积蓄了强大的力量.通过微博,使得当前的新闻传播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和视角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体育文化形态的发展,其目的旨在谋求身体的培育和发展,并增进人们的健康,从而使得人们能够保持健康和积极的生理、心理状态,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将体育文化的这种价值概括为:美和尊严.被视为现代体育运动所追求的目标,这个意义上体现的文化价值与马克思的理论不谋而合.基于这样的诉求,笔者认为新浪微博体育新闻的传播主要体现出娱乐化、明星化、草根化、跨文化的媒介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微博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微博时代,个人的话语生产力与传播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分配的不均衡,一方面,精英微博的粉丝量远远超过了全国大报的发行量,这说明个人“自媒体”的传播力已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大量草根微博的粉丝量不到两位数,他们的话语无法得到有效传播,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表面来看,微博空间的话语表达是“众声喧哗”的,实际上却存在一个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即精英比草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周水 《视听界》2013,(1):94-95
微博这一活力十足的新媒体,以其草根性、互动性、即时性,带来了一场媒体的革命。微博摘录、微博精选、微博播报,是微博内容在传统媒体上的二次传播;微新闻、微评论,是微博内容在传统媒体上的二次开发。前些年伴随着民生新闻风生水起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受到了微博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7.23动车追尾”舆情形成过程基础上,通过剖析草根微博、意见领袖等大量的微博内容及其传播方式,探讨了微博网状链式、循环转发的嵌套机制及对信息资源的凝聚力,揭示了微博舆论波形成与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王飞 《青年记者》2014,(1):47-48
微博话语权,是指微博作者借助微博平台,通过文字、图像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将信息向外传播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所以,微博话语权可以相应地分为表达权和影响力。微博的表达权,强调的是一种微博作者话语的资格以及实现话语的可能性。微博的影响力,强调的是微博信息的有效传播以及微博信息影响他人的能力。在微博语境下,微博的话语权出现了表达权草根化、影响力精英化二元分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文针对微博的广泛分布草根性特点和蒲公英式信息传播机制,借助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转化模型,分析微博对显性知识广度传播的基本功能和对隐性知识广泛挖掘和无形增值的延伸功能,得出微博在信息交流和知识流动过程中产生知识增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论文针对微博的广泛分布草根性特点和蒲公英式信息传播机制,借助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转化模型,分析微博对显性知识广度传播的基本功能和对隐性知识广泛挖掘和无形增值的延伸功能,得出微博在信息交流和知识流动过程中产生知识增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如何开微博?——媒体微博应用的战略和战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微博成为众多公共事件的重要舆论信息传播空间.微博使用者迅速增加,截至2010年10月20日仅新浪微博用户数就达5000万①.微博建立了一种新的传播平台,任何用户都有可能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获得覆盖全国用户的传播机会.新浪微博中的草根微博"冷笑话精选"有170万粉丝(关注者),其每条微博的转发量以数千计.  相似文献   

14.
时至今日,具有自媒体性质的微博在全球的影响力已不容小觑,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话语垄断地位的动摇是显而易见的,并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重构着原有的话语权格局.凭借微博,普通民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空间,微博似乎成为了实现公众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谈起,着重分析草根微博在传播公共事件时的发声过程,及在实现话语权过程中的现实表现,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探究草根微博在实现公众话语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微博出现之前,BBS论坛、博客等虚拟社区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模式。本文从传播角色、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和信息的传播效果来比较微博意见领袖和BBS意见领袖的不同。相对于论坛舆论领袖的草根性,微博意见领袖更趋于精英化;论坛意见传播是内聚型,微博传播则是发散型;微博的信息传播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论坛的意见流通则局限于孤岛内部。通过这些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意见领袖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6.
柏松 《新闻实践》2012,(9):69-70
作为一个崭新的交互式的、由大众主导的"草根"传播方式,微博正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补充。电视台大众节目更多的是把微博当做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电子版的新闻热线和短信平台。而我们认为,借助微博的圈子文化弥补证券节目的窄众特征缺陷,把微博"粉丝"群转移到节目中来,变为节目收视群是完全可行的。本文试以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节目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微博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在微博中仍然存在.通过对新浪微博的观察与统计发现,微博使得草根的声音得到放大,但真正被成倍放大的还是精英话语.这意味着微博并未真正改变传统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本文认为,微博传播对于既有媒体的依附加深了既有意见领袖的地位;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又使得微博对既有媒体进行反哺,但整个媒体系统中的话语权仍...  相似文献   

18.
王璇 《青年记者》2012,(5):70-71
微博时代带来了传播的草根化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随意化,具有传播速度快捷、传播互动和灵活等特点.微博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对关注不同人物、话题的小群体进行初级的分众传播,分众传播的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功能给予传播者即时的反馈,也可以通过转发功能对这一信息进行二级传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新媒体蓬勃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因其草根化、社交化的特点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体育新闻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在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的体育新闻改变了传统体育新闻传播模式,拓宽了公众的体育新闻获取渠道。基于此,本文探讨体育新闻传播中微博、微信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场的蓬勃发展,我国个人微博和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精英与草根竞相同台,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互联网舆论的广度和深度。面对传播的即时性、快捷性、广泛性、博主心理复杂性等为特征的微博舆情环境,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