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物质 经济而言的。知识经 济是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的必然,是物质经济的演进和后续。在这个意义上,知识经济可称之为“后物质经济”。知识经济作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的经济形态,将不断更新其内涵。在当代,它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崛起及其向一切领域的广泛渗透,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信息经济。不少专家认为,当代的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这种历史性的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即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正是21世纪的不可抗拒的经济革命。  相似文献   

2.
1、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多官并用”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物质(结构)、能量(能源)、和信息的统一体。而物质、能量、信息又是与事物的三种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运动的特性、反映的特性相联系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运动着的物质必然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反映。信息是一切事物在反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联系的表征,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当我们说,A反映B,也就是说,A包含着关于B的信息。信息所以能够产生,一是由于相互作用着的事物产生一定的反映;二是产生反映需要一定的物质结构和能量变化。人不仅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必需的信息(自然信息),而且从社会环境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包括机械信息和语言信息在内的人工信息),能用语言文字等人工信息来  相似文献   

3.
信息辩正     
现代社会,都爱用上“信息”这个字眼,什么“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产业”等名词术语突兀而出,许多本来应该用文献或情报的称谓,也被抹掉了,换之以“信息”,似乎应时,光彩。究竟信息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它与知识、文献、情报、资料等概念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本文就此辩析一番,以正视听。(一)信息的本质特征当前,在信息本质的认识上,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是“认识论中的第三者”,意即物质居首,精神次之,信息位三。其论据是:“如果物质和意识是绝对划分为两类的,它们中间没有任何过渡,没有任何中介,没有任何共同点,那么,它们之间就决不会有任何相互作用。”认为信息就是联系物质与精神的中介质,故而应该位居老三①。另一种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信息的本质大体上可以理解为物质客体所固有的反应特征,它是物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其论据是:“信息又必定同物质和能量密切联系而实际存在着,它的储存和传递必须借助于运动着的物质载体”,并且指出“那种认为信息可以脱离物质的运动而独立存在的看法,……显然是违背事实的,是错误的。”②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世纪中叶,人类发明并迅速普及应用了计算机。信息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自然与社会基本“资源”,与物质、能源并驾齐驱,大有后来居上之势。21世纪,世上将会有一种信息和知识的美妙系统出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将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数字化信息及其信息媒介被人们称为应用广泛的电子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改变  相似文献   

5.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人类完成了“由以物质生存为主导到以精神生活为主导”的重大转变,从而使人类的本质(精神、思想)开始得以充分实现。因为生存以物质为基础,而精神生活则以信息为基础。所谓“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均是以生存即物质的生产与使用(消费)为主导,而“信息社会”则是精神生活即信息的制造与使用占主导。然而,信息社会中的人类却并不比过去活得更轻松、更从容、更幸福:因为生存是简单的,生活是复杂的;物质是简单而恒定的,精神是复杂而多变的。信息作为精神生活的内容、材料与基础,也同…  相似文献   

6.
林新 《新闻界》2006,(6):89-89,84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新闻传播活动自然也必须以“人”为根本。一切新闻传播活动首先必须是在重视生命存在价值,关注人的生存需求,尊重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新闻人生命意识和人本思想的强弱之分最终体现在各自的采访行为和报道文本中,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信息、物质、能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它们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在以能量和物质为基础发展的工业社会,产生了印刷技术与文字媒体的文化。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们的标志是具有读写方面的知识素养。那么处于信息社会,有文化、有知识的标志应该是什么呢?随着国外研究的不断深入,便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和“信息素养人”(InformationLiteracyPerson)这样两个名词术语。目前,有关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人,国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同时存…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是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协调管理资源,营造人本管理环境,提升制度化管理的人性化、有效地满足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最终提升人本管理效益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 乍看整个自然界,就会感到它广袤无垠、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但从实质上说,自然界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所组成的:物质、能源和信息。这三者的存在,为人类在自然界从事劳动和创造发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材料。人类离开了其中任何一项就会无所作为,在当今社会里,材料、能源和信息已经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三大支柱;在未来社会里,信息将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信息,存在于宇宙的万物之中,无论是宏观世界或是微观世界,无论是生物界或是无生物界,到处都产生信息。信息,经过人的大脑提炼,使其系统化,就成为知识,知识为人们所需要时又成了情报。信息产业所从事的信息的收集、加工、贮存和传播,将为推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发挥无比巨大的作用。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信息是力量”、“信息是效率”、“信息是金钱”、“信息是生命线”等响亮的口号,充分反映了信息在人类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是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协调管理资源,营造人本管理环境,提升制度化管理的人性化、有效地满足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最终提升人本管理效益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是一个崭新的名词和概念,却犹如大潮滚滚而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所谓知识经济,它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它是一种以生产、分配和使用密集型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也不是一般性的概念,而是指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精华,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杠杆,直接驱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美国为例,由于软件知识的兴起,近些年来经济增  相似文献   

12.
书本上的知识,是别人嚼剩下的馍,是把别人发现的知识传授给你。你并没有读自然的“原典”,“自然课堂”,则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然的“原典”,以激发他们原创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以拥有更多的知识、信息来参与社会竞争,提高工作及生活的质量。 晚报副刊拥有社会上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群。不论工人、农民、战士、教师、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都需要科学地认识社会,需要经常性地有关自然、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新知识的滋养,而综合性的报纸副刊,正是为读者青睐的知识园地。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经济都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这是一切时代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而不是现代知识经济特有的个性特征。以此作为知识经济的定义就区别不出现代的知识经济与以往时代的经济有何不同,也没有揭示出作为“新型经济”的知识经济到底“新”在哪里,因而这一定义是不可取的。林丕认为,对知识经济大致可作如下的表述:“知识经济,是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新型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知识产品的生产已支配了物质产品的生产而…  相似文献   

15.
“文献”一词作为多种学科的基本概念,不同学科对其的解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形成种种不同的说法和争议。例如,情报学认为文献是“知识的结晶,情报的主要来源”;图书馆学则认为文献为”一切知识的载体”;资料工作者强调文献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和劳动对象。至于“文献”的具体包括范围,更是众说纷纭;某些图书馆学者认为一切记载的知识都是“文献”2而某些学者则把特殊载体材料(磁带、磁盘、光盘等)、特殊记录手段(如声频、视频技术),记载的可读和可视信息排除在文献范围之外。凡此种种,莫衷一是。针对上述情况,张舜徽先生言…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事物间相互反映着的一切特征差异及其变化,而一般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则是在人类的实践领域反映出的事物闾的特征差异及其变化。人类对信息认识和利用的演化进程表明,客观物质信息从自然状态进入到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由分散无序到高度集成有序的演进过程。根据信息存在和演化的系统层次可以把信息划分为两大类,即:原生态信息、人化态信息(包括:原始人化态信息、知识态信息、科学态信息和非科学态信息),不同形态信息的性质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人化世界之外的原生态信息与人化态信息存在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舆论”的主体是“公众”,自然“舆论”应该是公众的意见,而李普曼说:“舆论的产生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公众一致性意见的自然产生,是比较困难的.人们每次接触外部的信息刺激,都是通过原来积累的知识和想象来认识客观世界,然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存在个体差异.况且,现代人所获知识的相当部分来自传媒,传媒给予的知识与真实的外部世界是有差别的.因而,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对客体做出的反映,不完全是对客体本相的认知,更不是对客体本相的系统认知,尽管他必定会以某个客体为反映对象.而人们对客体的反映,会因个体差异而与客体本相存在距离,从而造成舆论的自然形成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8.
刘招兰 《档案时空》2006,(10):15-17
“档案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档案既反映了上层建筑观念形态,又反映了经济基础物质成功中凝聚的精神价值”。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指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尊重和运用信息传播规律,交流和传播档案信息,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将档案信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以创造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具有一定的价值谈起人所共知,作为服务于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资源和产品(商品)的知识,“首先是外界的一个对象物,一个物品,它由它的属性,依某种方法,满足人的需要”。“一种物品的效果,使它成为一个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同时还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担负物。”(《资本论》第一卷第5、6页)因此,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实践经验总结)和使用价值(为实践“使用”或“消费”),而作为一种具有物质产品属性的特殊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黄宏伟  李作化 《图书馆》2006,(5):108-109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知识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提出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是信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完成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