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论是萧绎其人 ,还是《金楼子》其书 ,其研究史都是寥落的 ,相对而言 ,关于萧绎的历史评价、萧绎焚毁文化典籍、萧绎文论及《金楼子》的创作时间诸问题 ,研究较多 ,而对《金楼子》中的志怪小说、萧绎人格、定都江陵及与此相关的侯景之乱都很少有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2.
论萧绎的文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统、萧纲、萧绎,都在中国诗学史上留下了非凡的业绩。以齐梁“三萧”比汉魏的“三曹”,不仅毫不逊色,某些方面还有超越之处。从“三曹”到“三萧”一根中轴线,反映了诗学观念的演进和审美意识的变化。但是,对“三萧”,我们还有一些研究上的空白,特别对于“萧绎”和他的《金楼子》。目前研究界:基本肯定萧统,正面批评萧纲,几乎忽略萧绎。致使萧绎的杂著《金楼子》至今甚至没有人整理研究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本文是系统研究萧绎和《金楼子》论文的一篇,旨在考察萧绎文学观念的几个基本问题。为了能清晰地把握这些问题的实质,作者始终把对萧绎文学观的考察,放在与萧统、萧纲、刘勰和钟嵘这些时代和理论的坐标上比较进行。  相似文献   

3.
萧绎文论主张典丽、兼重文质,与萧纲文论不同而略近于萧统。在这种文质观的主导下,他重儒而崇尚思想性、学术性,并企图立一家之言,作孔圣第二;在诗文创作中,他发表了对主流文风的轻诋之见,然亦预于主流文风。萧绎文论往往被文学史家、文论史家认为是放荡纷披论,萧绎文论的历史影响也多在放荡纷披这一点上,可这是有悖历史事实的;在梁代的今、古文体之争中,萧绎以其时文坛领袖之尊和帝王之资的双重身份调和着梁代今、古文体之争,并提出了文重典丽的口号。萧绎文论是南北文风融合的先兆之一。  相似文献   

4.
萧纲、萧绎的文学思想,过去经常受到指责,批评他们只重形式,忽视内容。本文通过萧统和萧纲、萧绎文学思想的比较,认为萧纲、萧绎的文学思想和萧统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他们都有文质并重的思想,只是由于时代文风的影响,萧纲、萧绎没有象萧统那样把文质并重的思想贯彻始终,而和萧统走上了不同的美学追求道路。  相似文献   

5.
萧绎立国江陵具有再造梁祚的历史内涵。在称帝过程中,为取得优势,萧绎或消灭或逼逃了对他构成威胁的其他宗王,并向北齐寻求册封。此后,萧绎将其统治合法性建立在“大拯横流,克复宗社”上,即以敉平侯景之乱为其入继大统之由。萧绎江陵政权合法性的构建得益于歼殄侯景、重整文化秩序与北齐的封授一系列举措。萧绎藉迁都之议定都江陵的举动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政权合法性,尽管此举确有其正当性。需要注意的是,历经侯景之乱梁王朝对外整体已处于防守态势。平定萧纪后,来自西魏的军事压力陡然上升,虽然萧绎采取了“联齐制魏”的策略,但它实则依托于风险极大的政治投机,这一行为最终被西魏识破,进而导致政权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6.
萧绎身负千古骂名.在重新审视以往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萧绎思想及行为的一些细节,对萧绎进行了多角度探讨,给出了总体否定的评价;同时,认为萧绎的部分行为也有着许多不得不然的原由在,而不能简单地归之于他个性人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萧绎的《金楼子·立言》是梁代文论史的重要文献。其对“文”的描述:“惟须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会,精灵摇荡”,常被今人作为萧绎推重性情、注重词藻、倡言新变的证据。这是未细审原作而致的极大误解。从《立言》全篇的立意、《金楼子》全书的旨趣、萧绎的创作风格来看,此说不能成立。实际上,萧绎对儒、学、笔、文的分析,明显寓有崇德抑文的高下之义,“惟须”并非褒扬之“必须”,实乃贬斥之“只须”。萧绎的文学观并非倡言新变,而是尊经尚古,注重文质彬彬,和萧统同调。  相似文献   

8.
萧绎的思想与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萧绎思想、人格、身后评价等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萧绎的思想结构是儒、道、佛杂糅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干;人格兼政客、学者、艺术家于一身;萧绎败亡的直接原因并非定都江陵;萧绎是一个过渡历史时期的过渡人物,他留给历史的罪责主要的当然应由他来承担,但历史也应担负一份。  相似文献   

9.
略论四萧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南朝梁代四萧(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具有重要地位。萧梁时代成就了我国文学的几件大事:出现了空前的文学专论《文心雕龙》和《诗品》,编纂了大型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提出了声律论和文笔之分,在文学的新变中产生了文采华美的骈文和宫体诗。然而,由于儒家诗以言志和文以载道传统观念的桎梏,千百年来中国封建文人多贬抑四萧,至今仍有不少人囿于传统观点,对四萧不屑一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咏》所录《燕歌行》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刻《玉台新咏》录曹丕、陆机、萧子显作品,恰恰显示出《燕歌行》“闺怨”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的发展三阶段。明人之所以将萧绎、庾信之作滥增入《玉台新咏》,是因为其作品思妇与将军的形象交替出现而《燕歌行》又有新意味。唐代《燕歌行》,“闺怨”成为了“士怨”,自我人生感慨有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四萧”文献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2.
梁元帝萧绎现存诗歌123首,他在文学理论上对传统的“文笔说”作了新的阐释,丰富了“文”的内涵;审美上主张“中和之美”,继承了儒家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13.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4.
曹丕、曹植和萧纲、萧绎兄弟受诗歌传统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写了很多优秀的弃妇题材作品.在弃妇诗中,他们采用代言体的方式体现了对弃妇们的同情,但由于四人生活的时代及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氏兄弟的弃妇诗庄重忧伤,注重心理描写;萧氏兄弟的弃妇诗则艳丽多情,注重形似.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5.
<正>萧绎(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即位为梁元帝。萧绎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强识,能文善书画,生平著述甚多,后人辑有《梁元帝集》。萧绎十分爱好读书,尤其喜欢文学,曾言:“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还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读书是萧绎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也因爱读书而取得了不少成就,不仅著有约400卷学术著作,而且对诸子百家无一不通。《梁书·元帝本记》称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萧绎从12岁开始,便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  相似文献   

16.
梁代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而萧衍及其子萧统、萧纲、萧绎与这个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总的来说,萧纲和萧绎乃宫体诗的旗手,提出过宫体诗的重要理论;而萧衍和萧统对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则有铺垫之功。  相似文献   

17.
明末才女邢慈静在书法、绘画、刺绣、诗文方面都有结集,成就显著,但在有生之年其作品没能流播,特别是诗歌几乎无人问津。其诗歌受冷落的社会因素在于明末才女的贵族化,自身因素是她的诗歌体裁、内容难于和当时繁荣的文坛接轨。  相似文献   

18.
梁代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而萧衍及其子萧统、萧纲、萧绎与这个过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总的来说,萧纲和萧绎乃宫体诗的旗手,提出过宫体诗的重要理论;而萧衍和萧统对宫体诗理论的产生则有铺垫之功。  相似文献   

19.
萧绎一直被人们认为具有"倡导新变,推重情性"的文论思想,这一论点的确立多来自于其著述<金楼子>中的一段对"文"的阐释,但对这一论断的理解离不开整体内容的制约,通过对"立言"篇主旨的探求得出萧绎整体的文学观念是以崇古尚儒为出发点的,他真正看重的是立一家之言名树千古的著述事业.  相似文献   

20.
萧绎文艺思想二重性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能怀远”与“情灵摇荡” 萧绎的文艺思想与刘勰、钟嵘相异而又不同于萧统、萧纲,它有自身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对文学性质的看法上。他认为“文能怀远”(《侍中新渝侯墓志铭》)其作用在于化行天下,安抚四境之民以维护王朝的统治秩序。同时,萧绎也很看重文学的情感特性。他说: 诸子兴于战国,文集盛于二汉,至家家有制,人人有集。其美者足以叙情志、敦风俗;其弊者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