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在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 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 “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解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 “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3.
体育美学诸形态中的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体育美学概括为人体美、技艺美、精神美和装饰美的4大形态.在人体美中,通过探讨体型美和姿态美,论证了体育美的基础;在技艺美中,通过探讨体育特有要素形式美和技术战术美,论证了体育美的核心;在精神美中,通过探讨表情美、语言美和行为美,论证了体育美的动力;在装饰美中,通过探讨体育服装美、体育装备美、体育建筑美和体育环境美,论证了体育美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它从数与形的角度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秩序与规律给予揭示与反映,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思维结构的呈现;以微分学的知识内容为载体,深入分析和挖掘微分学中的数学美因素,将数学的统一美、对称美、简洁美、奇异美及和谐美等内容进一步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和捕捉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体验数学美.  相似文献   

5.
怎样挖掘语文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以人物形象为本,以剖析人物内心为要,以与人物共鸣为美。二、感受生活关,赏析内心美,更要鉴赏形式美。三、陶醉于语言美,描绘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老舍的创作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之美,具有鲜明的浪漫气质,这主要表现为:审美意象的诗意之美、抒情意境的诗意之美、深厚意蕴的诗意之美及理想意念的诗意之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数学的教与学若能更多地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宝库,人们在观瞻木塔时,不仅为它的高大雄伟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更会被其无以伦比的艺术之美而深深震撼。本文从美术学的角度,对释迦塔的建筑美、雕塑美、壁画美、书法美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周易》美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中国美学史》为主体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周易美学专著为主要代表,21世纪又取得了全面拓展的新收获。其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在于《周易》符号的神秘美、卦辞的象征美、标准答案的不在场美、内部体系的丰富美以及简单的科学美和占卜的游戏美结合起来的真假难辨美。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活美化、心灵美学、和谐与美的社会、阳刚之美的政府、刚柔兼济的管理者、阴柔之美的公民等方面的构建着手。  相似文献   

10.
非文学作品进行审美教育应遵循以美引真、以美育美的原则。这在教学中具体落实为:创设教学情景感知非文学作品的形象美;以美的原理挖掘非文学作品的科学美;在阅读和写作中,理解和运用非文学作品的措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