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正宇 《家教指南》2005,4(3):68-79
佛教颇重酒戒.但8世纪后期至11世纪,敦煌僧尼普遍饮酒,而官府、僧司、民众则对此视为正常,无所非议,表明这一时期的敦煌佛教不禁饮酒.敦煌寺院同一时期的数十件帐册对此有确切的反映.本文从酒戒松弛这一个特定角度着眼,揭示敦煌佛教的世俗化性质,为敦煌佛教研究及中国佛教史研究推开一扇新的视窗.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山东地区佛教发展到鼎盛阶段。不但寺院兴盛,造像众多,而且佛教宗派传播广泛。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山东佛教在当时的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唐代统治者从国家治理的需要出发,结合当时佛教势力极度膨胀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对僧尼与寺院实施规制,使得佛教的发展能够大致保持在统治者的掌控之内.这对于当代中国与佛教乃至全部宗教事务关系的处理和规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五代北宋时期的敦煌佛教,是同正统佛教大相径庭、别具特色的中国化、民族化、世俗化佛教。一般以为这种佛教仅仅局限于下层民间,称之为“民间佛教”、“平民佛教”或“庶民佛教”,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仅仅局限在民间及下层社会。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各级官吏、各级僧官及僧尼大众都是信徒,涵盖了敦煌社会各阶层,影响到当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学、艺术、思想意识、人伦道德、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非是“民间佛教”、“平民佛教”或“庶民佛教”所可限定的。根据其性质、特点,作者称之为“敦煌世俗佛教”。敦煌世俗佛教的性质、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入世合俗,戒律宽松;既求来世,尤重今生;亦显亦密,亦禅亦净,和合众派,兼容诸宗;诸《经》皆奉、无别伪真。  相似文献   

5.
李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5-4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对佛教的扶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崇信佛教并极力扶植佛教的发展,从该时期敦煌寺院、僧人数量的增加、寺院经济的繁盛、僧侣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及兴盛的写经事业等方面都体现了敦煌佛教在吐蕃政权扶植下的发展。另一方面,佛教的发展也实现了吐蕃政权企图利用佛教来维护其政治军事统治的目的。佛教的全面推行对吐蕃赞普权威的加强、敦煌地区民族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都表现了积极有利的一面,延缓了吐蕃政权在敦煌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佛教戒律禁止僧人参预政事、从军参战.但8至11世纪敦煌僧人却可以参预政事、从军征战.本文列举大量证据足以证实.进而指出,此种局面的出现,乃因僧尼皆籍入乡司,悉为编民之故.既同为百姓,自一例授田、纳税、输赋、从役,为国效力.从而使僧尼日增、国家役、赋、兵源日蹙的历史性矛盾得到解决,终使佛教走上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试图由考察<喻世明言>中三类不同的僧尼形象入手,兼及冯梦龙的其他诗文,探讨冯梦龙对佛教的真正态度,以及形成此种态度的原因.该文认为,冯梦龙本人反对佛教的态度并不激烈他在反佛教禁欲主义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当时的社会与个人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该试图由考察《喻世明言》中三类不同的僧尼形象入手,兼及冯梦龙的其他诗,探讨冯梦龙对佛教的真正态度,以及形成此种态度的原因。该认为,冯梦龙本人反对佛教的态度并不激烈:他在反佛教禁欲主义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当时的社会与个人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佛教文献为依据,指出敦煌藏经洞佛教文献对中古佛教研究的意义;介绍了敦煌佛教文献研究的现状,以及敦煌佛教文献对佛教研究的启示,特别论述了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佛教的独立发展及其意义。同时还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文化而随着佛教思想渐趋中国化演变成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人物造型与结构布局、线描勾勒与赋彩设色等方面都较好体现了中国化佛教艺术民族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敦煌地区历史时期早期的总体文化格局中,居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的是原有的中原传统文化;从宗教流行格局方面说,当时的敦煌地区道教流行不仅早于佛教,而且比佛教更广泛、更深入和更有优势,既和儒家文化等共为当时敦煌地区总体文化格局中的主体和主导,又在当时敦煌地区流行的各宗教中居于优势地位。如果仅从宗教流行格局方面说的话,当时的敦煌地区是以道教为主的地区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汉藏文资料及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资料,对明朝中叶裕固族东迁之前各历史时期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中的传播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考证;并对裕固族东迁的宗教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在裕固族东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家教指南》2016,(6):58-70
敦煌地区的莫高窟和榆林窟盛唐至五代洞窟壁画,以及藏经洞出土绢画、版画、纸本画中,出现一些携抱童子的男性图像。通过比较犍陀罗、龟兹相关图像,认为这种特异图像为旷野鬼夜叉。继而检阅有关佛教文献,得知原本啖食童子的旷野鬼夜叉,被释迦佛降伏后皈依佛教。敦煌地区的旷野鬼夜叉图像表明,在当地夜叉已转变成庇护童子的善神。敦煌旷野鬼夜叉图像是在西域龟兹、于阗等地佛教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在敦煌发展过程中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佛教信仰中,菩萨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殊信仰是菩萨信仰的一个典型。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经典的传入而在中国建立起来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文殊信仰缘起于敦煌,兴盛于五台;五台文殊信仰又反过来影响了敦煌。在这一过程中,敦煌与五台山作为文殊信仰之缘起与中心的互动生动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献词汇研究在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对敦煌文献中的讹字、俗字、通假字要作深入考证;应与佛典文献词汇研究相结合;应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学界研究已经较多的文献,还可进一步研究,同时更要善于发现新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北宋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以说法图、经文和连环画相结合形式表现父母养育之恩及报父母恩内容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唐宋时期敦煌一带民众的出行风俗。其出行之畏远行、出行折柳,无不昭显着儒家礼义思想和佛教福田思想。  相似文献   

18.
降魔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佛教弘扬这一观念的载体有多种,其中就包括降魔变文和檄魔文。相对于敦煌降魔变文,檄魔文较少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经过详细的文献考辨认为,《弘明集》卷14《檄魔文》之作者当为十六国时期的释道安,《广弘明集》卷29《平心露布文》的作者是唐初沙门行友。这些檄魔文是研究东晋南北朝以至唐初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由敦煌藏经洞的藏品类别与中原佛寺的“三宝藏”基本一致可推断:藏经与佛教的“三宝崇拜”思想密切相关,藏经洞是供奉佛教“内藏”和“外藏”之处所,藏经的主体是供养经。藏经亦与敦煌、高昌等地自古以来敬惜字纸、收藏字纸的习俗有一定渊源。土地庙等后出敦煌遗书是上述观点的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