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钴酸镍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析出反应(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活性,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材料。文章以碳纤维纸为基底,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对纳米结构钴酸镍的生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考察了生长温度、前驱体浓度和配比、生长时间对产物的形貌、尺寸、物相结构、OER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在生长温度100℃、生长时间5h、镍钴比为2:1时所获得的多孔片状钴酸镍纳米结构具有最佳的OER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正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作为提取溶剂,在超声波的辅助下从柿叶中提取黄酮;由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以1.00 g柿叶粉末为原料,在每毫升水0.30 g硫酸铵、正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0.6、料液比1∶45的条件下,超声波提取25 min,黄酮得率可达3.68%.  相似文献   

3.
采用干法和湿法高能球磨将Ni-Al原始合金制备成超细粉末并活化成Raney-Ni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了球磨后Ni-Al合金及Raney-Ni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以环己酮加氢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Ni-Al合金粉末中NiAl3相含量逐渐减少,而Ni2Al3相含量逐渐增加,且其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活化后的Raney-Ni催化剂中只含有金属Ni相.添加甲醇的湿法球磨能明显增加Ni-Al合金颗粒的分散性,活化后的催化剂颗粒变小,分散性增加,从而提高了其环己酮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4.
咪唑啉成环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和溶剂对乙酸盐型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成环反应的影响 ,找出了成环反应的最佳条件 ,即 :以乙酸异戊酯为溶剂 ,二乙三胺 /十二酸双氧乙烯基乙酸摩尔比为 4∶1,在 180℃以上反应 9h .  相似文献   

5.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用中热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氟离子含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yFy,采用XRD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导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中热固相法制得的Li1+xV3O8-yFy产品较纯,没有杂质相存在;当y = 0.1时产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52.08 mAh/g,以0.2c倍率循环25次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210.93 mAh/g,容量保持率达92.7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掺煤矸石水泥复合净浆体系水化热、抗压强度和化学结合水含量的测定研究了煤矸石的掺量、活性高低对水泥-煤矸石复合体系水化进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的掺入能加速复合体系中水泥早期水化,掺量越大促进效果越明显;掺量相同时,热活化煤矸石因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较未活化煤矸石更显著地促进复合体系中水泥中后期水化。  相似文献   

7.
以杏鲍菇的菌落直径作为指标,采用平板固体培养法,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其次是蔗糖、果糖、葡萄糖、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其次是牛肉膏、蛋白胨、硝酸铵、硫酸铵,其中,有机氮源明显优于无机氮源.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皮为原材料,用限氧热解法制备生物炭.通过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选择出最佳的活化条件进行活化,得到活化生物炭用于吸附实验.考察反应物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和接触时间对吸附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分析.由动力学拟合结果,可以得出葡萄皮基生物炭对甲基橙的吸附过程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拟合,说明生物炭对甲基橙的吸附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一些蔟合物的反应条件.并对三核羰基铁簇,Fe_3(CO)_1:与前配体SLH(LH分别为:LH  相似文献   

10.
在pH=13.20的水溶液中,利用碱式碳酸铽(Ⅲ,Ⅳ)与水杨酸反应制得了Tb(Ⅳ)(Sal~(2-))_2·2Tb(OH)CO_3·15KOH.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热分析.Tb(Ⅳ)与Sal~(2-)的配位比为1:2,一个Tb(Ⅳ)与两个Sal~(2-)形成了四个稳定的六元螫合环.  相似文献   

11.
含水矿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了解俯冲带中-深源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综合热分析仪(TG-DSC)研究滑石在动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热重(TG)数据对滑石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Friedman法和FWO法,分别计算滑石热分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以Friedman法求得的活化能为初始值,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热分解过程最可能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滑石在830~1 050 ℃内发生热分解,此过程为n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344.2 kJ/mol,指前因子A为4.9E12 s-1.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速滑运动员表面肌电特征研究,为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优化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测量于凤桐实地滑冰阶段下肢肌电参数。结果:1)胫骨前肌和股四头肌是稳定的主要做功肌群,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在两腿间参与程度不一,腓肠肌参与度较低;2)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屈过程激活强度更大,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等肌群伸过程激活强度更大;3)胫骨前肌做功时程主要集中在30%~80%支撑阶段;股四头肌在直道做功时程主要集中在前1/3和后1/3阶段,呈现双峰现象,而弯道几乎在整个支撑期都有较强电位活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做功时程集中在30%-70%阶段;腓肠肌做功时程集中在70%~100%阶段。结论:直道左右腿肌肉用力特征差异较小,弯道差异较大;胫骨前肌、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踝、膝关节的稳定,股四头肌是为滑跑提供动力;弯道主要做功肌群激活时程更长,强度更大。建议:根据肌群的做功方式、做功条件及做功强度设计专项力量练习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一种通过实验合成的具有生物打容性的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并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粒子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制备铁氧体纳米粒子时Fe2+:Fe3+的比值为1∶1,以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复合粒子时5%的聚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与含量为20%的铁氧体纳米粒子水分散液的比例为1:4。用古埃磁天平研究了粒子的磁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粒子的组成、结构形状及粒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熊耳山前河地区金矿是熊耳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金矿之一,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中国重要的黄金产区。该金矿是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以深部幔源为主,属中低温热液矿床。以熊耳山前河金矿为例,搭建区域成矿的二维地质模型,分别进行稳态与瞬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在合理的岩体和断层参数条件下,来自岩浆的高温成矿流体沿断裂带流动,加热断层及其围岩,可以达到成矿需要的温度和压力。热液成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液在断层带中流过携带的物质和热量。流体传递的总热量与断层宽度、热液源头的流体温度压力、断层渗透率的大小等有关。断层渗透率越高、源头压力越大、温度越高,断层内的热液流速就越大、平流传递的热流密度就越大;在同样热流密度下,如果断层越宽,则传输的总热量越大,更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达到在特定压力下利于金矿生成的温度,形成金矿。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由于断层带的渗透率可以变化几个数量级,它的影响尤为显著。当断层渗透率较低时,前河地区热液成矿系统达到稳定的适合成矿条件需要~1 Ma;而断层渗透率较高时,只需要千年尺度就可以达到稳定的适合成矿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数十种化合物,用失重法分别对其在土酸溶液中对锌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土酸介质中对锌起缓蚀作用的化合物主要是季铵盐类(苯扎溴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杂环化合物(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和含硫化合物(十二烷基磺酸钠)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造影剂的颗粒度,减少血池造影剂透过血管壁向组织间质渗出,影响血池造影剂的造影效果,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了三碘苯酚乙基纤维素微球,研究了三碘苯酚与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比对微球成球性、粒径以及载药量的影响,发现两者的质量比为1∶2时成球性最好,所得微球为规整的球形,微球粒径最小,平均粒径D50为3.68μm,载药量为4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前后,随意运动执行阶段脑区激活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一次性功率自行车力竭运动前后,进行手握拳运动阶段大脑功能活动的扫描。数据经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等预处理后,通过相关分析获得随意运动阶段脑激活图,采用SPM软件对参与随意运动的脑区进行解剖定位,并对运动疲劳前后参与调控的脑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分析,寻找激活程度发生变化的脑区。结果:运动疲劳前后非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分别包括对侧初级感觉运动区、双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小脑、丘脑、岛叶、纹状体及苍白球等,激活位点没有显著差别。但运动疲劳前激活程度显著高于运动疲劳后的脑区包括同侧基底神经节的丘脑和纹状体。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及激活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运动疲劳对参与随意运动控制的脑区位点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同侧基底神经节的纹状体和丘脑参与调控的激活程度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1)应用PALIER测试方法探索足球运动员个体最大有氧能力的可行性;2)观察PALIER测试中使用外源性磷酸肌酸前后对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最大有氧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使用外源性磷酸肌酸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PALIER测试。20天用药周期结束两天后根据第1次测试成绩将受试者分为个三组进行与第1次完全相同的测试。研究结果:1)使用外源性磷酸肌酸后受试者在测试2中运动能力显著性提高;2)PALIER测试中受试者运动能力与最大摄氧量高度相关,说明PALIER测试能够较好评定足球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作为外源性磷酸肌酸提高最大有氧能力是通过供给心肌及骨骼肌肉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和促进膜稳定作用及改善组织微循环等功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