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华军 《小学生》2013,(8):77-77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课标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教学,较好地理解道德观点,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些探究。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于语文课,它有自身的教学目的和特点。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带着新理念走进新课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打破旧课程的局限,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此,本人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教学,其宗旨是在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学生的情操。人类的高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主要是对社会情感的…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于语文课,它有自身的教学目的和特点。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带着新理念走进新课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打破旧课程的局限,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此,本人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教学,其宗旨是在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感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探讨的焦点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激发学习兴趣、与其他学科相联、以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调动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直观、生动、有趣,开展偷决教学是优化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而愉决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哪些昵?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培养个性健全的人”的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课程《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应该把握《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途径,以学生小组合作为形式,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怎样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应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不断使自身获得充实与提高;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一定的培养;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进行培养;以及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几个方面出发,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创新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课标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性。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宽松、愉悦、自由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教学《春天的故事》一课中,我用董文华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进行导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  相似文献   

9.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这是一个让不少老师头疼的话题。《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一门课程,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性特点。学好《品德与社会》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塑造优秀品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正因为其综合性,不少老师在上课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上课仍然采取说教的方式,追求面面俱到而又浅尝辄止。笔者认为,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关键是要调动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使命是塑造学生灵魂,并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做人。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大多流于形式。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从教师思想上入手加以重视,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生活与学科内容结合,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案例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属于历史常识类课文,着力向学生抒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情怀,培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的是文化启蒙的教育。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这一课的教学集中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对小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及良好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3.
刘彩华 《教师》2019,(18):78-78
体验式教学法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客观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知行统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着重分析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板书、教具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上与课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中文术语和英文术语相结合,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于秀明 《成才之路》2012,(18):68-68
《品德与生活》课侧重青少年的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生活》课内容丰富,具有思想教育的优势与特点,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强化《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要创设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要设计评价方案,检测学生发展,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培养小学生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学科,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7.
<正>《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可是由于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常常偏离和违背了教学的总目标。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搞好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一、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19.
微课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因而,微课在教育行业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就是谈论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和特点,以及微课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华 《学子》2014,(11):41-41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品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传统教育不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情趣教学里感受语文,爱上学习语文,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一、利用情趣导课。激发学生思维小学语文教学要有高效的导入,让学生最快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每节课的内容设定有效导入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