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媒介转型为线索,回顾了2014年中国传媒业界和学界的焦点话题,分析了中国传媒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焦虑和失范问题,以及传媒业进行的创新探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即媒介内容生产将走向开放、定制;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程度都将在融媒体的催化下进一步提升;传媒产业将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传媒失范问题的治理有赖于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融媒体的构建因素和实现途径,以加快中国传媒产业的深层次融合发展。【方法】从媒体融合的现状和优势出发,对融合媒介发展的基础内容和实现途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对融媒体思想和方式的反思和探讨,提供对于融媒体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指导。【结果】本文发现,媒体融合是提升新闻传播效果、满足受众需求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融合媒介发展的基础内容和实现途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剖析融媒体的构建因素和实现途径,可以为加快中国传媒产业的深层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现实和理论价值。【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融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和必要存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融媒体的构建因素和实现途径,可以推动中国传媒产业的深层次融合发展,提升新闻传播效果,满足受众需求。这对于加快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目标。融媒时代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全媒体全平台在畅通社会治理参与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主流媒体积极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权威信息的智能化生产与传播,形成社会治理合力,赋能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4.
2022年,新闻客户端成为主流媒体打造自主可控舆论阵地的重要手段。主流媒体不断提高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并针对不同平台特征和用户特点精准运营;创新思路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助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积极进行产业多元布局,不断向文旅、文创和教育等领域拓展,实现媒体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沈春宁 《传媒》2021,(8):77-79
2020年是中国电商产业直播带货元年.不同于商业类直播带货,主流媒体直播不仅是带货,更是品牌和公信力.主流媒体的直播带货有其天然优势,需要将媒体责任、社会影响、公益助力、商业变现等多元诉求合一,打开内容与服务的边界,打造社交新零售,进入媒体融合转型、经营转型、布局内容领域的新赛道.  相似文献   

6.
在用户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专业媒体通过内容产品的生产、分发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创造、传递和变现,完成内容付费价值逻辑的实现过程.专业媒体应做好各类形态内容资源的纵向和横向开发,深度挖掘内容的专属价值和体验价值,发掘新需求和新用户群体,做好多元化平台投放,扩展行业内外资源合作,未来可在内容付费业务领域获得生存发展的有...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作为网络舆情传播与治理的主体,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信息传播力、舆论引导力与社会公信力。平台型媒体融合互联网平台的运行逻辑与网民情感传播特征自主可供地实现了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技术可供赋能主流媒体准确分析舆情话题与网民身份,实现情感调控;内容可供切实打造集资源的广泛聚合、内容与服务的多元开放,并通过情动式嵌入促使用户深入渗透;管理可供以“聚合”与“连接”的思维不断形成多媒体传播矩阵,强化了舆情传播与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凝聚起网络舆情治理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邓霜 《新闻传播》2023,(18):89-91
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需要进行转型发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本文从多元化内容形式、整合社交媒体平台、个性化定制用户体验以及推动创新技术应用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整合社交媒体平台、个性化定制用户体验和推动创新技术应用,主流媒体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竞争力,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为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取得成功提供重要支持,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的信息与服务。  相似文献   

9.
董枫  施龙有  吴峰平 《传媒》2021,(9):36-38
随着新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播媒体走向深度融合.作为广播电视所特有的媒体资源,在数字化产品转变中,必须拓宽价值变现路径,为媒体产业铺就一条融合发展的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9,(5)
本报讯日前,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编撰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一书正式问市。该书系社会文献出版社"蓝皮书"系列中的一册,目前已连续出版6年。该书作者队伍聚集了国内传媒研究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对当年中国传媒各领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来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9》分为总报告、报纸产业、图书产业、期刊产业、广播影响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互联网产业、移动媒体产业、广告产业、受众市场、国际及港台地区传媒产业12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主流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贡献媒体力量?本文从主流媒体在助力基层治理中的定位、功能、内容和技术挑战等方面提出八条路径:搭建自主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制定长效化发展方案,打破媒体间机制藩篱,提升在地化设计,拓展发展边界,做好从业人员培训,提升舆情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12.
构建智慧型治理平台是省级广电媒体发展的新维度,有利于形成在线社会信息传播系统,打造可控、可用的传播平台,以重建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话语权.省级广电媒体构建智慧型治理平台有助于省级广电媒体为政务治理媒介化提供平台支撑;发挥省级广电媒体体制服务功能,吸附海量用户;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防止商业媒体过度参与社会治理,导致公共权力私有化.智慧型治理平台构建关键要点为:以治理特色聚集利益相关者,形成海量用户群;以增加建设性新闻和提供智库服务等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获得治理区域的话语权,重塑省级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以互联网基因打造平台扁平化组织,开放结构与边界.  相似文献   

13.
农艳 《出版广角》2018,(8):39-41
近年来,随着直播、短视频、秒拍、音频、H5等多种传播新形式的发展,中国传媒产业迎来融媒体时代.融媒体产品的兴起和发展,是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领域.融媒体的发展不仅是传媒发展的新动力,还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晶 《东南传播》2020,(8):17-19
在短视频MCN行业发展浪潮的市场驱动下,广电媒体发挥资源和内容优势,纷纷布局MCN。广电MCN以自主建立或与头部平台、市场公司合作的构建形态,用互联网思维,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探索出以"内容版权+流量分成"、"广告营销+内容电商"和"直播带货"为主的商业变现模式。本文通过对广电媒体MCN的发展机遇、构建形态、变现模式及运营思路探析,为处于媒体融合深改期的广电媒体找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杨丹丹 《传媒》2023,(10):48-50
2012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开通官方账号,微博从此成为人民日报的重要发声渠道和网络舆论阵地之一。人民日报微博开通十余年,内容质量、粉丝数量和网络引领力方面都稳居主流媒体前列。截至2023年3月,人民日报微博粉丝数已达1.5亿,稳居微博平台粉丝数第一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的引导趋于复杂,主流媒体借力社交媒体提升了自身影响力,增强了主流媒体的网络引领力,牢牢占据了舆论阵地,深刻影响了社交平台乃至互联网平台的舆论走向,为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媒体的一种途径,它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媒体功能的认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传媒业进入了娱乐化阶段,娱乐产业日渐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娱乐至死》的内容,更有助于人们认识当下中国传媒娱乐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广电的新媒体化,经历了从官网到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的发展阶段。在融合走向纵深化的今天,需要建立"大平台"的理念。广电集团布局平台战略,起点在内容资源,发力点在渠道建设。传统媒体的丰富资源与新技术融合,能使传媒机构客户端开发更加完善,而社交类技术的应用能聚集更多用户,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这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赵丽维  李明扬 《传媒》2021,(1):34-3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微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原创短视频内容平台二更的系列微纪录片,坚持以社会主流价值为导向,关注小人物、透视大社会,通过制作有温度的内容,传播深入人心的普适价值观,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二更通过整合全网传播矩阵,用公益微纪录片撬动主流媒体资源,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由此探索出微纪录片持续发展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22年11月,面对河南农民蔬菜滞销舆情,《河南日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大河报》、新浪微博等联合发起“百家媒体聚力河南公益助农”行动,探索了主流舆论新格局塑造与媒介化治理的新路径。主流媒体重视舆情,提前策划布局,引导舆论传播先机,打破平台数据壁垒,以情感传播重塑社会信任;发挥媒介化治理的社会动员功能,注重沟通互动,拓展媒介化治理的公共决策功能;强调守住民心,通过媒介化治理助力社会治理共同体,助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崔保国  何丹嵋 《传媒》2015,(12):11-16
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与方式,重塑信息内容框架,重新分配话语权,进而改变传媒产业规模与结构,以及诸多关联产业的生存逻辑和运行规律,甚至对政治与社会结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仿若南美洲一只蝴蝶的振翅,终引起全球传媒生态的风起云涌.2014年,既是中国传媒产业走向融合之路的关键时点,也是传媒霸主地位交接的重要节点.互联网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媒体全面迎接数字化.在新老媒体交融之际,数字、移动互联成为中国传媒图景中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