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自1992年10月我国加入两个主要国际著作权公约起,不仅该风个公约成员国的,外国人的作品在我国受到保护,而且我国的作品在该两个公约所有成员国内也受到保护。我国作品在外国出版,依据《伯尔尼公约》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我国作者所享受的“待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享有公约各成员国依本国法已经为其本国国民提供的著作权保护;第二,享有公约的专门提供的保护。第一点内容含义广泛,它不仅包括成员国单行的著作权法所提供的保护,也包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用外国作品的著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0月15日、30日,我国正式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我国根据这两个国际著作权公约保护公约成员国作品的著作权。换言之,我国再也不能随便地、无偿地使用公约成员国的作品了。那么,我们使用和公约有关的外国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我国著作权法与两个国际薯作权公约我国的著作权法是根据我国实情,吸取世界各国著作权立法经验,按照体现于《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著作权保护普通原则制订的。所以,从总体看,我国著作权法与《伯尔尼公约》  相似文献   

3.
参加版权公约后,使用外国作品有何限制?参加了版权公约,就必须承担保护外国作品的义务。也就是说,往后再使用外国作品时,一般首先要取得外国作品版权人的许可,并在使用后支付报酬。但事情也不是完全绝对化,在参加版权公约后,外国作品还有以下5类可以自由使用:1...  相似文献   

4.
沙坪 《编辑学报》1995,7(3):158-159
1 期刊怎样合理使用外国作品? 1992年10月,我国成为《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的成员国,同年10月,我国又加入了《世界版权公约》,这标志着我国的涉外著作权关系基本上正常化,从此,我国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著作权相互保护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作品重要传播媒介的期刊,特别是译刊,怎样合理使用外国作品便成为应该严肃对待的重要问题。一般来说,期刊使用外国作品的方式主要有复制、转载、翻译等几种。  相似文献   

5.
使用外国作品如何避免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栋 《编辑学报》1995,7(3):159-160
1991年6月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2年7月我国加入了《保护文化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这样,如何贯彻执行著作权法和两个国际公约,就成了摆在我们广大编辑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须严肃对待的课题。 笔者从事的是科技译刊编辑工作,接触大量的外国作品,著作权关系相当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构成侵权。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编辑工作中要避免侵权,应当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加入国际著作权公约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涉外出版合同工作的管理,国家版权局日前向各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对出版外国图书进行合同登记通知》。要求:凡图书出版单位出版外国图书(含翻译、重印出版),应与外国作品的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各地出版单位(包括中央级出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决定。之后,中国政府分别于7月15日和7月30日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加入书。根据规定,《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将分别于10月15日和30日在中国正式生效。自此,中国作品将在公约其他成员国受到保护,公约其他成员的作品也将在中国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8.
孟丽 《大观周刊》2011,(51):41-41
我国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通常依据我国加入的联合国1958年《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自我国加入世贸以来,司法机关面临的外国仲裁裁决的数量呈现出一种快速上升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目益增强,该问题的各个方面逐步显示出来。本文从我国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历史渊源和法律依据、申请程序和承认与执行的范围、拒绝承认与执行的事由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92年10月《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开始在我国实施,这标志着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走上了国际著作权保护的轨道。为了有效地执行国际著作权条约,国务院1992年9月25日发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该“规定”将我国著作权法与国际公约接轨。鉴于我国同美国签定的《中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的双边协定,有关相互提供著作权保护的协议,自1992年3月17日起生效,因而我  相似文献   

10.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相邻近的权利。邻接权是在传播作品中产生的权利。作品创作出来后,需要在公众中传播,传播者在传播作品中也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理所当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邻接权与著作权密切相关,但又是独立于著作权之外的一种权利。在国际上,邻接权的保护主要见于《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即罗马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录制者防止被擅自复制公约》(即录音制品公约)和《关于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公约》(即卫星公约)。在我国,邻接权主要包含出版者的权利、表演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粉碎“四人帮”以来,外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评论、介绍,如同整个文艺领域一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许多被“禁锢”十多年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新译本不断涌现,受到革命导师赞扬的外国古典文学名著相继重版,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对于肃清“四人帮”所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流毒,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丰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法保护什么?伯尔尼公约第一条具体阐述为"适用本公约的国家为保护作者对其文字和艺术作品所享有权利结成的一个联盟",实际上保护的是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档案作为整个民族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历史文明,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作品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并非所有的档案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依据《伯尔尼公约》第五条的规定,除公约的特别要求(公约的最低要求)外,版权的保护的范围以及作获得的保护其权利的救济办法完全由被请求保护国的法律自行确定。这就是独立保护原则。依据该原则,一个中国作品在美国受到侵犯,应当依据美国版权法获得救济,同样一个美国作品在中国受到侵犯,也应依据中国作权法处理。  相似文献   

14.
张洪波 《出版参考》2004,(34):35-36
1992年以前,由于我国没有加入任何国际性的版权公约,所以,我国没有保护海外作者版权的义务,任何人都可以任意翻译、出版海外作家的作品,而不需要支付任何版税或报酬.1991年6月,我国第一部<著作权法>开始实施;随后在1992年先后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与此同时,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我国也逐渐和某些国家签订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双边协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和有关国家承担相互保护作者版权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南朝鲜将于1987年7月1日实施新版权法并在今年晚些时候加入世界版权公约(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简称UCC)。南朝鲜新版权法对于外国作品,只保护世界版权公约缔约国的作者在1987年7月1日以后创作的作品,但该版权法对美国却作出“特殊让步”:凡是在该版权法1987年7月1日颁布前10年  相似文献   

16.
报刊社如何使用外国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周林同出版社一样,报刊社在使用外国作品时,也有遵守国际著作权的有关规定和避免侵权的问题。报纸、期刊的出版与图书的出版不同。首先,报刊所使用的作品数量大、材料新、周期短,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与每一篇外国作...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之后,我国著作权人的权利在所有公约缔约国内均享有相应的法律保护。我国作品在任何一个缔约国内被侵权之后,著作权人一般可循下列两种主要途径寻求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外国翻译作品正式进入现代语文教科书,并逐渐成为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鲜有研究从历史视角,梳理国语纲要时期初中国文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的发展面貌.文章以1923-1928年间《新学制国语教科书》《新中学教科书初级国语读本》《现代初中教科书国文》三套初中国文教科书外国翻译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三套教科书中外国翻译作品存在诸多共同之处,都注重艺术价值和现代精神的统一;三套教科书在语体及文学内容方面都呈现出多样的面貌;不同教科书外国翻译作品的同与不同,受到文化语境、教育思潮、课程标准、编者理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参加版权公约后,要想使用外国作品,主要的渠道就是找版权人,通过订立合同,得到授权使用。但是,如果我国的出版单位或其他使用人打算翻译或复制一部外国作品,却找不到版权人,或虽然找到了版权人,但得不到该人的许可,又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0.
叶见青 《大观周刊》2011,(14):292-292
2003年12月9日我国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并于2005年10月27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行为纳入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范畴。对此项修改的立法背景和法条设置科学性的讨论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