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25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不显著,但生活满意度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职业决策的部分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1)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来源、专业类型差异,存在显著的出生类别差异,独生子女的志向水平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2)不同志向类型学生在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志向高远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较为显著地高于志向一般型和志向低落型;(3)志向水平与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因子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人口变量的差异总体不显著,不同志向类型师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1)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家庭来源、专业类型差异,存在显著的出生类别差异,独生子女的志向水平显著地高于非独生子女;(2)不同志向类型学生在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等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志向高远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较为显著地高于志向一般型和志向低落型;(3)志向水平与总体幸福感及幸福感因子的"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师范大学生志向水平人口变量的差异总体不显著,不同志向类型师范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志向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技校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调查分析329名技校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结果:首先,在总体幸福感上,二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三年级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一、三年级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健康的担心“这个因子上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也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次,在总体幸福感上,男女技校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6个因子上男女技校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第三,不同来源技校生的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来源技校生在6个因子上的得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第四,不同出生类别的技校生总体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在6个因子的得分上也存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了解医学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77名医学女研究生进行测查。结果:(1)医学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来自城市的医学女研究生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三个因子得分皆比农村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的因子得分上,有恋人或配偶的医学女研究生皆高于单身的医学女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独生子女的医学女研究生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的因子得分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医学女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生源地、婚恋状况和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对医学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揭示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婚姻态度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商洛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32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在父母感情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年级、恋爱经历、生源地、是否独生女和学科背景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90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恋爱经历、生源地、学科背景和父母感情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4)婚姻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婚姻态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苏州地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苏州市589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考察了苏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性别、学校、专业、年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幸福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苏州地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要高于全国水平;专科生与本科生幸福感有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幸福感也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网络成瘾测验和幸福感指数量表,旨在探讨西南地区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2)西南地区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指数和生活满意度都较高;(3)不同网络成瘾程度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情感体验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运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四川师范大学320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测量,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呈中等偏上水平。(2)在对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上,男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三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女大学生。(3)体育锻炼等级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锻炼等级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且中等体育锻炼量时,主观幸福感最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SWB )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 FF2)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男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因子、惩罚、严厉(MF4)因子高度负相关;女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因子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及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选取了1739名9-21岁的城市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水平、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显著低于城市儿童。(2)城市农民工子女在积极情感上表现出年段和性别、性别与独生与否的交互作用,在消极情感上表现出性别与独生与否的交互作用。(3)农民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均呈随年段递减的趋势,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小学生的消极情绪显著低于初高中生。  相似文献   

12.
探讨高职生生活事件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扬州职业大学的859名高职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袁和幸福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试。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问,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宽裕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上。结论:生活事件是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农民为被试,探讨农民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对Rotter内控/外控量表修订以测查农民的心理控制源倾向,以Compb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测量主观幸福感。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心理控制源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同时,本研究结果支持心理控制源的"认知———知识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compares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of black children (N = 300) from 3 rural contexts in South Africa: the homeland, the resettlement, and the white-owned farms. Parents in the homeland were more likely to be married and had more education, less household crowding, and lower mobility than parents in the other 2 areas, and higher occupational status than parents from the farms. Child outcomes paralleled these differences in material resources and family stability. Children from the homeland scored higher than children from the resettlement or farms on head circumference, vocabulary, quantitative skill, and self-concep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atter 2 areas on these outcome variables. Children from the homeland also scored higher than resettlement children on weight, copying skill, and height, with children from the farms measuring lowest on height. Child outcomes were highly intercorrelated in all 3 residence areas, but correlations among family variables, and between family and child variables,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s across areas. Parent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crowding were the most consistent predictors of physical development,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self-concept. Family mobility and marital status, however, showed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to other family variables and to child outcomes across the 3 environments.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children in multiple environmental contexts, because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associated uniformly across residence areas.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我们采用《自尊量表》与《国际大学调查》对河南师范大学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在文、理科学生之间,城、乡学生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在性别、是否班级干部之间差异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文、理科学生之间,在性别、城乡、是否班干部之间差异显著。(2)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总体满意度、具体满意度、积极情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的负相关。(3)主观幸福感中的具体满意度、消极情感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中是否班干部三个变量对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可联合解释自尊的22.6%。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部分地区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0名育儿期父母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测评。结果:育儿期父母在满意度、积极情感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育儿期父母城乡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得分在性别、城乡差别、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经济收入组别上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调查的结果看育儿期父母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建造良好和睦家庭氛围,提高这时期父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特质焦虑维度得分...  相似文献   

18.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ocial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LD) and children without LD (7–12 years old) was examined. Attainment scores in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were obtained for each child, and a sample of children without LD was further classified as low achieving (LA) or high achieving (HA) on the basis of these scores. Sociometric and peer behavioural attribute scores were collected for each child. Findings indicated correlations of attainment with sociometric status and also with behaviour attributes. Boys and girls differed on the proportion of variance in sociometric status accounted for by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also by various behavioural attributes. HA children scored higher on positive sociometric status than children with LD, and higher on positive behaviours than both LA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LD. Children with LD scored higher on negative behaviours than both HA and LA children.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as indicat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ocial adjustment, suggesting tha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need to target social 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 in LA children as well as children with LD, while also accounting for possible gender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负面身体自我和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羌族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负整体特征、相貌、胖三个维度和消极应对显著高于汉族或彝族中学生,而瘦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汉族中学生;学习成绩为优、良的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整体特征、相貌两个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上评分显著低于学习成绩为中、差的中学生;父亲职业为工人或知识分子的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矮、瘦、胖维度和消极应对上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的中学生,同样母亲职业为工人或知识分子的中学生在瘦、胖两个维度和消极应对上得分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的中学生.(2)中学生的瘦和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负面身体自我的其他各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对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整体特征为负向预测,积极应对为正向预测;相貌对生活满意度是负性预测,对正性情感则是正性预测.对于负性情感,整体特征、相貌、胖和消极应对为负向预测,积极应为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的高度观察、分析或审视教育问题,教育的立足点是"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和造就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这种教育应当是民主教育和幸福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同样蕴含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