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某些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正常教学的行为,即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更有其复杂的形成原因。本文探讨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预防、控制、矫正三方面探讨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课堂中,我们发现有许多中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安心于学习或不能顺利地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很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 那么,在现阶段,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把一个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转变成有效的学习者?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认为,现…  相似文献   

3.
首先探讨职高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继而从学生、教师、环境三方面分析概括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学生内部的因素和外部因素。控制职高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对策是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才能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为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应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及表现课堂问题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外在表现,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的;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的。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课堂 ,我们发现有许多中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 ,其学习活动不能很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 ,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它同学的学习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那么 ,在现阶段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把一个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转变成有效的学习者?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我国心理学家根据调查研究认为 ,现阶段中…  相似文献   

8.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违反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教学活动不能顺利有效进行的行为。如何调控课堂问题行为,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成败。教师只有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掌握了相应的调控策略,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进退有据,收放自如,不致在问题行为发生时,束手无策。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有心理学家根据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如沉默寡言、胆怯退缩、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另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如行为粗暴、人际关系紧张、不专心听讲、活动过度等。产生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问题行为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中,违反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影响课堂正常教学秩序、教师教学、自身及他人学习,并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的课堂行为。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知觉和态度直接影响其教育行为,[1]因此,众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是如何知觉和解释这些课堂问题行为的,[2]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教师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提高教师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恩允 《山东教育》2002,(29):47-48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及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在课堂上问题行为是难于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冲突对立,课堂纪律无法维持,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进行,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确保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具有普遍性,不仅表现在后…  相似文献   

11.
张人 《教书育人》2005,(8):47-48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违反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教学活动不能顺利有效进行的行为。如何调控课堂问题行为,关系到教师教学的成败。教师只有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掌握了相应的调控策略,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进退有据,收放自如,不致在问题行为发生时,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2.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初中英语课堂中的问题行为的处理一直是教师比较棘手的事。一般而言,初中英语课堂的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认知类问题行为、品德类问题行为和情感类问题行为三大类。本文试对这三类问题行为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一、认识类问题行为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认知问题,认知活动要么无法进行,要么效率低。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认知类问题行为的表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认知类问题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认知迟缓,有此类问题行为的学生认知特别缓慢,跟不上大多数同学的认知速…  相似文献   

13.
王永 《教书育人》2002,(4):26-27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经常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学生。而一般多指在课堂中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干扰课堂活动或影响教学效率的学生。其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是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对其予以正确的归因,采取科学的转化方法,减少或控制其问题行为,以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与部分教师认识的相反,“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由学生自身主观原因这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都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当然,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多种,此文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入手,从多途经论述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创设适合学生的课堂,从而减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挫折与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挫折与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引导绥化地区教育学院李志张继梅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的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有教育教学及...  相似文献   

16.
课堂问题行为是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本身素质的考验,处理得好,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技巧和教育机智,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课堂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学理念的革新,使课堂教学发生新的变化,但是也使得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日益增加。小学生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既有学生自己的因素,也有教师教学的问题,还有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上,有不少教学行为明显有违新课程理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这些教学行为的性质,追寻这些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消除此类教学行为滋生的土壤,是新课程“决战课堂”取得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 ,难免会发生各种干扰 ,其中 ,课堂纪律问题是最常见的一种干扰 ,如果教师对此问题不予以重视 ,就会使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紧张 ,教学效率降低。本文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作一初步探讨。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及其类型1 概念界定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 ,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师生在课堂中通过互动影响来完成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然而,由于学生问题行为存在及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失当,使课堂教学效率倍受影响甚至难以为继。为消除学生问题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