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初中物理第一册力学部分有一个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当教师演示此实验时很难准确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得出结论。还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如当学生看到拉动弹簧秤使木块向前运动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弹簧秤的指针也相应发生变化,而误认为摩擦力与木块的运动速度快慢有关。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1 常规实验的困难在本实验中 ,通常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 ,把测力计的示数作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于支面上各处的粗糙程度不同 ,人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也不准 ,因此 ,很难使物体匀速前进 ,从而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2 改进实验的方法方法一 :制作控制装置如图 1所示 ,将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物体上 ,正面向外 ,位于水平方向 ;再将一个微型电动机 (2 2 0伏、4瓦、45转 分 )通过木板固定在滑板的右端 ,在电动机的轴上系一根弹性不大的细线 ,细线的另一端系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接通电源 ,电动机转动 ,即可拉物体匀速前进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作…  相似文献   

3.
初二物理中,研究滑动摩擦的学生实验,原来是使用摩擦计(小木块和长木板),弹簧秤,钩码等。其实验过程是用弹簧秤水平地拉着小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读出弹簧秤上的读数。这个实验结果总不理想,误差较大。我们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一是用手拉弹簧秤,拉力不匀,小木块运动速度时快时慢,不能准确地读出弹簧秤的读数;二是手拉弹簧秤时容易抬高,力的方向与木块运动方向有一夹角;三是实验中,学生既要用手,又要观察,还要读数,分散了注意力,容易产生偶然误差。针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将弹簧秤固定在小木块中间,用细线的一端与弹簧秤挂钩相接,另一端通过一可以上下调动的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自制"记忆"弹簧秤的过程。此弹簧秤除具有普通弹簧秤的功能外,还能记录下物体运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或位置受到的瞬时力最大值或最小值,从而解决了普通弹簧秤只能测平衡力而不能测瞬时力的缺点。结合其他的辅助装置能够做多个物理实验,如测量压强的实验,实验效果良好。本教具制作容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读数清晰,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图 1为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实验。“在右盘里增加一个砝码 ,小车受到向右的力F1图 2图 1和向左的力F2 的作用 ,F1大于F2 就相当于受到一个力F =F1-F2 的作用 ,此时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速度越来越大。”这个实验的初始状态是静止 ,后在非平衡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由静态到动态现象明显 ,但运动起来后 ,速度越来越大 ,学生往往还停留在运动需力维持的直接体验上 ,忽略了物体由低速变为高速的状态变化 ,看不出物体在运动中的惯性。为了显示物体在运动中的惯性 ,突出非平衡力参与改变的低速状态和高…  相似文献   

6.
(1)实验器材 :长纸带 ;方木块A ;托盘B ;测力计C ;砝码若干。(2 )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图 1(3 )实验方法 :将木块用测力计拉住 ,测力计一端固定在桌面上 ,木块A的下面放一长直纸带 ,纸带通过轻绳连接在托盘上 ,轻绳绕过固定在桌边沿上的定滑轮。实验时只要纸带运动 ,不管是否是匀速运动 ,木块A很块就处于静止而达到平衡状态。木块A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f和测力计向后的的拉力F ,f =F ,因此从测力计可以直接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改变A上的砝码个数可以较精确的找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的正比关系。此外本实验还可…  相似文献   

7.
我们实验室原有的摩擦力演示器是一块长木板,一辆小滑车和一个弹簧秤。实验时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在长木板上运动,读出弹簧秤示数,从而知道了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原理非常简单,但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摩擦力方向看不出来;二是弹簧秤示数可见度太小,上课时学生们看不清楚;三是物体运动速度不均匀,难以说明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等。  相似文献   

8.
弹簧秤的维护李华平(四川省梁平中学634200)平板测力计(如图1)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仪器,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用,学生分组实验也要用.由于使用频繁、设计考虑耐用性欠佳、生产质量不高,所以故障发生率也高.从我校多年开出学生实验仪器故障统计...  相似文献   

9.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是现行高一物理(必修本)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a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s=1/2at2的变形a=2s/t2得来的。在t相同时,通过比较两车位移的大小来比较a的大小。因此,这就要求两小车同时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图5—11.如图5—1所示在“共点力合成”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分别用力F1和F2拉两个弹簧秤,使这端拉至O点,若要这端始终位于O点,但使F2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小角度,相应地使F1的大小及图中β角作以下的哪些变化是可能的( )A...  相似文献   

11.
一、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实验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本(华东版)第二册《电阻》一节中《实验与思考》所述:“如图16-32所示(即图1)把M、N跟废日光灯管中的钨丝连接,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读数的变化。”图1本人在课前备课时,按该图进行了实验,发现电流表的指示变化极不明显,如果用该实验装置进行演示,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经分析,其原因是:1加热前后钨丝阻值变化小。经测定,钨丝的阻值在常温下约为135欧姆,用二节干电池作电源,接通电路,即使电流表选用“0~06安”量程,读数为022安,而用酒…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过程中 ,对书本上的演示实验稍做改进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或者以身边随手可得的物体作为器材 ,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现举几例 :1 斜面上物体重力和水平物体斜拉力的分解如图 1所示 ,取一塑料插孔演示挂板悬挂在墙上 ,取一导轨 ,使其可绕O点自由转动。安装两个双向弹簧秤D、E ,使它们的塑料杆分别与导轨平行和垂直。手拉一端系在小车上的细线 ,使小车缓缓运动到A为止。在此过程中 ,可观察到E的示数逐渐增大 ,D也有一定示数 ,表明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有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和斜面受力的…  相似文献   

13.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实验教学往往是走过场 ,没有真正发挥它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为此 ,我们就改进物理实验课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1 创设参与情境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在演示实验中 ,教师须由“演员”转换为“导演” ,创设参与情境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参与情境的方法很多 ,如问题法、情景发生法、迁移法、激将法等。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教学中 ,教学目标是理解小车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时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对洛仑兹力概念的引入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都安排了演示实验,无论用阴极射线管、蹄形永磁铁、蓄电池和感应圈(或起电机)组合起来做,还是用专用仪器JL831型、EM1型“洛仑兹力实验器”来做,电子束都限定在狭小的真空里,一次只能供几个人在近前观察,且需暗室才能看清楚。用组合件做的是一个定性实验;用仪器做,既可定性演示,又可定量研究。目前,教学投影仪已很普及,采用投影仪和自制的微电解池来做洛仑兹力实验,在大屏幕上显示实验现象,扩大了视场,便于课堂教学,而且制作成本低,结构轻巧,便于携…  相似文献   

15.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214页的“实验八”中,要求学生用pH试纸分别测浓度均为1∶4的盐酸、硫酸、硝酸的pH值。在实验中发现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这些酸的浓度太高,不宜做该实验。现将这三种酸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在计算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数据酸的名称项目原始三种酸稀释成1∶4的酸密度(g/mL)摩尔浓度摩尔浓度pH值盐酸119124248-039硫酸184184368-087硝酸141152304-048从表中的数据可知,这三种酸若按1∶4体积比进行稀释后所得p…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一“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高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两个学生分组实验中,都要用到J2108型斜面小车。实验室现在通用的J2108型斜面由于缺乏对小车起保护作用的装置,学生在操作时,小车往往会滑出斜面,出现车轮被摔坏的故障,笔者进行了改进。用厚度为0.7mm的铁皮制作一“U”型挡板,钉在斜面带滑轮的一端,如图1所示。这样,当重锤拉动小车运动到斜面边沿时,就会被挡板挡住,从而避免了小车因冲出斜面而被摔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向心力实验器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中学李思华一、原理当电机带动转盘转动时,圆柱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此时圆柱体所受的向心力就是测力计对它的拉力(见图1)。即测力计的示数就是向心力的大小.二、特点和用途本教具供高中物理向心力一节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验...  相似文献   

19.
滑动摩擦系数的测量,一般采用静力学的方法,即在合力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中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由于判断匀速直线运动仅凭主观感觉,故误差较大。下面提出一种动力学的测量方法,其优点是,免除了主观因素而全部根据客观量进行测定。 实验的装置和过程,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器材是: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不可伸长”的细绳,两个不同质量和不同材料的固体块。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二第七章第6节,是一个让学生探究的实验。实验设计的思想很巧妙,用橡皮筋的拉力对小车做功,使小车的速度发生变化,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再由打出的纸带计算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依次使用一根、二根、三根、四根同样的橡皮筋重复做实验,保持每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相同。用一根橡皮筋时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二根、三根、四根橡皮筋时拉力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4W,小车与之对应的速度均可由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出来,然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