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倒好"作为句中语气词,附着在名词性成分之后起一定的语法作用。句法上,"倒好"一般用于名词性成分之后,在句中可以去掉或用其他语气词替换,同时可以与"可""了"等词在句中共现;"倒好"在不同的语境中主要表达三种语气,即出乎意料、不满和讽刺;从语用角度分析,"倒好"起着凸显焦点和主观性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2.
All在英语中的使用相当广泛,有多种词性充当不同成分,此处我们主要分析它作为形容词与不定代词表达"所有"含义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和"对于"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介词。本文基于前人相关研究,对"关于"和"对于"进行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语义上,两者都可以引进受事,"对于"引进的是对象,"关于"引进的是范围;在语法上,两者的介引成分都可为体词性成分,但两者的介引成分是谓词性成分时用法不同,句法结构与功能以及句法位置也不同;在语用上,两者都具有话语标记和篇章衔接的功能,但"对于"侧重管界,"关于"侧重提示。  相似文献   

4.
"讨厌"和"厌恶"是一对近义词,在主观情感上都有反感、不喜欢的意思,但"厌恶"比"讨厌"不喜欢的程度要重些。"厌恶"只有动词词性,"讨厌"除了做动词,还可以做形容词。在语义上二者有词义轻重、搭配对象的不同;在语用上也存在概念义和语境义以及语体色彩的差异;在句法上与不同的宾语连用时的情况,以及能否进入把字句等诸多问题上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话中相比,淄博方言中的"来"字具有更加丰富的用法和表达效果,本文重点探究"把NP来VP+补语"结构的结构类型、句法功能以及语用意义以及"来"充当语气助词时表达的语用色彩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上"这一框架结构中的插入成分"X",在句法上前受"在"、后受"上"限制,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上"的不同用法决定"X"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而且此格式在句中语义上有前指、后指或双指三种情况.语用上,此格式用于表达形状范畴是不自足的.  相似文献   

7.
"人家"是北方方言中口语化的指称代词,语义非常丰富。不同的指称用法蕴含说话人不同的情感态度,如称羡讽刺、同情自怜,从而达到不同的语用效果,即语用移情或语用离情的效果。本文借助于语料库,为分析"人家"的用法及语用效果提供了科学的支撑和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怪不得"和"难怪"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存在用法的相似性,两者都具有动词和副词两种词性,但二者并不能实现完全的替换,通过对比,分析"怪不得"和"难怪"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照"作为六安方言中的高频词,不仅在口语中常见,在书面语中也是常见的。在以往的六安方言研究中,对"照"研究不多。在六安方言里,"照"字词性及其用法都呈现多样的趋势。本文首先介绍六安方言中"照"字的词性和用法,然后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语用理论对"照"字的语用特征和话语交际功能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杨旸 《天中学刊》2013,28(3):104-106
"各种"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指量结构,传统上该结构一般只用于修饰名词性成分,但近年来"各种+谓词性成分(VP)"的用法开始大量出现。本文在语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理论以及语用模因理论,对"各种+VP"结构的用法和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的“instead of”实际上是个介词短语,是不能充当谓语成分的。“instead of”与“instead”在词性和用法上是不同的,但在多数情况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是必须同时注意转换肯定和否定的表达及其相应位置。  相似文献   

12.
"But"和"但是"是英语和中文里常见的话语标记,都被认为是表示语义转折的标志。且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二者经常被认为等同。通过观察发现,"but"与"但是"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差异。基于前人研究基础,经过研究分析,可将but的语用功能可归纳为:话题引出、话题转换、否定期待、修正补充、委婉表达、情感标记。"但是"作为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可归纳为:话题引出、话题转换、否定期待、修正补充、强调突出。因此,二者确实在语用功能上存在些许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用法方面对“可惜”一词做出概括和总结。“可惜”有形容词、副词两种词性,可以作谓语、定语、补语、状语;在句子中可以位移、重复,还可以独用;有时表达讽刺,有转折的意味。最后对“可惜”和“遗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37):24-26
文章运用替换及对比的方法,从语表、语里、语值三角考察"宁可p,也不q"和"与其p,不如q"的语法意义,并观察二者在句法、语用上的差异和语法意义的差异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在语法意义上,"宁可p,也不q"和"与其p,不如q"都表现出选择性逻辑,前者属于忍让性选择,有转折意味,通过反驳或否定表达的语值是决心;后者属于择优性选择,通过比较表达的语值是观点或建议。在句法上,"宁可p,也不q"由于表明决心时语气加强,凝固程度提高,可以在句中充当修饰性定语;"与其p,不如q"由于表达观点或建议,可以用"为什么不"转换成疑问句。在语用中,"宁可p,也不q"可以紧缩为"宁可p";"与其p,不如q"可以紧缩为"不如q",并且可以起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15.
《好一个"卷"字了得》是《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笔者认为,这个标题有瑕疵。"好一个"犹言"好个",这种用法的最典型的例句莫过于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名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形式上看,"好一个"的用法都是短语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好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后不能再添加附加成分;从内容上看,"好一个"的用法多表达赞赏、赞叹之意。例如:"好一个文化大观园!"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讲述浙江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的"整个人都X了"格式,采用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小三角"理论,从语表、语里、语用三个方面对"整个人都X了"句式进行探究。研究表明:X可以为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该格式在句中可以充当补语或单独做一小句;具有丰富的语用表达价值和语用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用平面是语法研究的重要环节,语用研究的重点在于对语言环境的研究。语境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便会存在差异。"及时"和"准时"都属于时间词,两者都涉及时间这个范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二者所能出现的时间语境对二者进行分析。本文将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和时间指示等理论,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分析,探讨时间词"及时"与"准时"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情态动词"可能"和情态副词"也许"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均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语义上,"可能"的语义确信度较"也许"高;句法上,位于句首的"也许"有强调、提顿、解说作用,而"可能"没有这种作用,二者固定格式的用法也不同;此外,在语用选择和句类选择上,"可能""也许"也有差异,如"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能用于特指问句中,而"也许"不能。  相似文献   

19.
联系得体原则,具体分析在不同语境中使用的得体性,得出"嘿嘿"具有礼貌、克制等语用义。用于句首表示打招呼,用在句中表示缓和语气,引出下文,以及具有拟声词、叹词的词性特征。在历史使用阶段,"嘿嘿"从先秦到明朝一直作为"默"的异体字,到了清代才开始有了表示笑声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头"字在汉语普通话中的主要用法是作名词、量词、构词后缀,但在湘西多个地区(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等)方言中,"头"除了以上用法外,还能作为关联副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即用于"头+VP_1/V_1+头+VP_2/V_2"结构中。本文主要以该结构形成的原因、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性质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