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是周末,老爸终于有时间和我联网玩一次“红警”游戏了。战前准备我俩一人一台计算机,各自紧张地做着战前的准备工作:设置战役、选择地图……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是“红军”,老爸是“蓝军”。这次我们的战役代号是“侵略消息得到证实”。待计算机显示  相似文献   

2.
游击战     
当前,除了咬课本啃习题外,什么都得畏畏缩缩地干,就拿写信来说,跟打游击战似的紧张刺激。战前需把准备工作做好,战时更需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补给的效率和流畅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古代战争的成败,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做好课前准备,就像古代战前准备"粮草"一样.本文所讲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上数学课前进行的准备,是学生在课外为学习新知所进行的相关准备,主要有特定物品准备、知识与经验准备、活动准备、心理准备等.  相似文献   

4.
紧扣课文分析,曹刿是中心人物。课文从战前准备、战斗过程、战后总结三方面写长勺之战。始终围绕曹刿,抓住“论”字,详写曹刿战前论准备,战后论原因,略写战斗过程,从而实现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才能。显然,决定战争胜负的是曹刿,曹刿是矛盾冲突的主体,集中刻画的对象。虽然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庄公,但也不应简单地说他“目光短浅”。首先:大敌当前,准备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发表中立宣言,中立选择有其深刻原因:战前意大利同其两个最为重要的劲敌法奥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性转变,意法关系由高度紧张走向缓和并趋于稳定,而意奥之间暂时冷却的深刻矛盾渐渐暴露出来,意奥关系至战前已相当紧张;焦利蒂时代的“平衡政策”是中立选择的依据。战时意大利政府决策的转变,新政府期望通过战争谋求强国身份和分享战争果实,将意大利带入其难以负担的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6.
战前日本的学校仪式形式上与江户时代藩学"释典"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但性质上已成为以"日章旗"、"君之代"、<教育敕语>、"御真影"为要素的天皇制教育训练臣民的工具,是战前日本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战后,美国利用天皇制的占领政策以及日本政府维护天皇制的国策,使学校仪式中天皇制教育毒素未能彻底清除.冷战终结后,以"日章旗"、"君之代"法制化为标志,日本出现了复活战前的学校仪式的征兆.  相似文献   

7.
令继荣 《甘肃教育》2009,(21):44-44
一堂完整的体育与健康课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所构成的,三部分有机构成一个运动链。在这个链上,准备部分是基础,而准备部分的准备活动则是基础中的关键,它像战争中的战前准备一样,是不可缺少且至关重要的。一堂体育与健康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准备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日本在日俄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两次偷袭的手段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其一,为准备发动战争时间而进行外交谈判.两次偷战前,日俄、日美都同样进行了数月之久的拉锯式的谈判.但谈判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结果只能兵戎相见.其二,结盟.日俄战前日本与英国结盟,太平洋战前同德意结盟.结盟使日本大获其利.其三,日本以利制弊,搞突然袭击.日本的偷袭手段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补给的效率和流畅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古代战争的成败,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做好课前准备,就像古代战前准备“粮草”一样。本文所讲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上数学课前进行的准备,是学生在课外为学习新知所进行的相关准备,主要有特定物品准备、知识与经验准备、活动准备、心理准备等。  相似文献   

10.
臧佩红 《历史教学问题》2012,(2):103-107,74
战前日本教科书"国定制"的确立,分别是在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前后,足见教科书制度与日本的国家走向密切相关。考察战前日本教科书"国定制"确立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危害,有利于加深对日本教科书制度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教育在战前日本对外侵略扩张中发挥的作用,对认识当今日本的教科书问题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事例一:一次全校演讲比赛中,一个参赛的男孩信心满满。为了这一刻,这个男孩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星期。况且,在前几次同年级类似的活动中他都是第一名,校长和班主任都鼓励他说:"冠军非你莫属。"可随着"四号上台,五号准备"的声音响起,他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紧张,这种紧张使他不能在演讲前去小便。轮到他上台时,早已烂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前日本对华谍报活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战前,日本方面不断加强对华谍报活动,随着战争准备的步步升级,谍报活动愈演愈烈,对日本战胜中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姜微 《小火炬》2011,(Z1):28-29
泥巴星球上的两个超级在国又要开战了。虎国国王率领着将士们准备向熊国进攻。一棵大树下,站着威风凛凛的虎王。虎王作起了战前动员:"今天我们就要实施伟大的行动。我们要在一天之内扫平熊国,大家有没有信心?"将士们齐声说:"有!"虎王对这声音不满意,又大声说:"你们的声音怎么听起来像蚊子哼哼,一点儿也不像是我的部下!"虎王说罢,又大声问:"有  相似文献   

14.
这一单元的教学核心点是:古代历史作品的叙事方法在各篇课文中的独特运用。这一教学核心点在两篇讲读课文中各自的特点是—— 一、形式上论叙战争史实,实则论述战略战术。这是《曹刿论战》的特点。 1.围绕着长勺之战记叙鲁庄公和曹刿的言论,表现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文章叙事线索明晰,依曹刿战前见庄公——战中镇定指挥——战后揭示胜因的顺序组织材料记叙,表明思想。具体的表现是: 第一自然段记叙曹刿战前见庄公的经过,曹刿在谈话开始即用“何以战”提出战前准备的关键问题。引  相似文献   

15.
一场大雪过后,天还灰蒙蒙的,我和郝忠明等十几个小伙伴便溜到野外打起了雪仗。一阵紧张、忙碌的分头准备后,一场"世界大战"便开始了。我方首先发起进攻。顿时,雪地上"炮火连天",  相似文献   

16.
保卫国庆节1969年我正在部队服兵役,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紧张,毛主席发出"要准备打仗"的指示z我们连队就风尘仆仆地赶到河北省张北县一个叫黄花梁的村  相似文献   

17.
一、阶段特征分析 政治上: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立演变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和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紧张的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形成了英法主宰世界、  相似文献   

18.
书籍树     
原来的作文"乐安!准备!‘咔’!"随着苏老师的一声令下,乐安准备演戏排练。李明看到乐安那么紧张,不知是怎么回事。"下面有请出演《狐假虎威》的同学上场!"原本心里紧张的乐安,一下子忘了台词,她急匆匆地跑向学校的大门。她想:如果回到家,爸妈一定会安慰她。但是她还不想回去。因为每次在她有心事的时候就会去看书。她觉得伤心的时候读书是件惬意的事情。想着想着,她突  相似文献   

19.
案例: 区教研员周五将来我校进行集体视导工作,老师们为准备接受听课进行着紧张的准备. 周一下午有位老师来找我调班:"校长,视导那天能不能让我用(1)班讲课,(2)班的学生太差."  相似文献   

20.
公元200年,在群雄割据的三国初期,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焉、马(腾)韩(遂)、张鲁等均称霸一方。其中,袁绍、曹操是两支劲敌。袁绍雄踞北方军事力量最强,号称"带甲百万",而曹操已将天子汉献帝刘协迎奉到了许都,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的。于是,袁曹之争不可避免。官渡之战就是记载这两大军事集团胜衰的经典战役,并以强大的袁败弱小的曹胜而告终。本文通过战争背景、战前准备、战役过程及其结果等几个方面的比较与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曹必胜、袁必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