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师道尊严"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我们必须知晓其内涵的演变过程.从主体到客体,古今情况皆不同.从社会到教育者本身,对"师道尊严"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师道尊严"并非要求受教育者绝对的服从,更非社会认为的物质馈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关系中达到"师道尊严"与教育效果的双重实现.  相似文献   

2.
一、“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对话”的本质是师生间平等的磋商与交流,而“对话”的前提是教师实行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气氛。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对话”可言。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教师主宰课堂,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唯师是从”  相似文献   

3.
“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对“对话”内涵的不理解,导致一些无效的对话.本文从课堂对话的现状谈起,分析了现状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变现状的建议.“对话”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师道尊严”作为封建专制师生关系的典型特征,“文革”中还对它大批特批,以致于其消极影响深延至今。一谈到建立现代学校的师生关系,必要触及“师道尊严”这一“祸根”。那么,“师道尊严”是否是封建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呢?回答应当是否定的,而且还应把它作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师道尊严”语出《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由此可以看出,“师道尊严”实则是“师严道尊”或“尊严师道”,从根本上是讲“师”与“道”,即教师与文化的关系,再以此推衍到教师与…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形象隐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折射出特定时代和社会对理想中的教师行为的期待。回顾我国教师文化下的教师形象隐喻可以发现,教师形象经历了一个由神(圣)人到官吏.然后到公仆的演变过程。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就是要实现从“圣职”到“专业”,从“师道尊严”形象到“民主参与者”形象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形象隐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折射出特定时代和社会对理想中的教师行为的期待。回顾我国教师文化下的教师形象隐喻可以发现,教师形象经历了一个由神(圣)人到官吏.然后到公仆的演变过程。教师形象的现代重塑,就是要实现从“圣职”到“专业”,从“师道尊严”形象到“民主参与者”形象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全国师德论坛山西分论坛围绕师德核心主题,对“师爱”、“尊重”和“以人为本”的师德内涵达成了共识,实现了从教育爱到教育爱与母爱相结合、师生关系从师道尊严到建立师生互相尊重的新型关系、教育原则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本的三个转变,提升了师德内涵的时代性、民主性与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它是一个涵义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这一点在中外电影中也有体现。中国电影中“师道尊严”和外国电影中“交流”、“对话”的师生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两者的差异性比较分析中,希冀能对新课改教育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蕾 《生活教育》2012,(3):73-75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意味着教育在语言中,通过交往作用于师生的心灵,开掘着精神的生命。因此,对话就是教育存在的家园,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一、营造开放互动教学氛圈,让学生与教师自主“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可作为对话主体——学生, 在师道尊严影响下,甚少或不敢在课堂上讲真话,使师生之间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沟通关系。其实,我们教师只要抛开传统权威意识,“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就能让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课堂上的学习伙伴。这样,课堂上师生是朋友,师生没有距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人才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转变,是用反思和质疑的眼光和心态来与语文教学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学术精神,这种精神意味着关怀,意味着责任感,也意味着发展。一、打破师道尊严传统,实现师生平等对话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对教师始终怀有依从、敬畏的心理,对于教师任何判断,潜意识里首先想到的就是“本应如此”,很少有自己的求异思维。教师也就受这种…  相似文献   

12.
“一与多”的关系是理解巴赫金与圣经对话的关键。巴赫金对话哲学强调存在意义上的多元性,然而他对“多”的强调导致将其哲学观点移植到文艺学观点时发生错位,具体体现在其复调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上以及其狂欢理论缺乏史料支持的尴尬。圣经的宏观思想与微观文本皆具有鲜明对话性。然而其先天的信仰胎记导致它强调“一”而忽视“多”,具体表现为上帝在基督教传统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上帝形象在圣经文本中的绝对主人公地位。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圣经中的对话思想并非乌托邦式幻想,而是出于对普世的深沉关注而生发的可贵理想。  相似文献   

13.
晏旻霞 《大学时代》2006,(6):132-134
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建立起新型的教学关系,打破教师唱独角戏,忽视学生主体存在的局面,从“独白”向“对白”实现课堂教学质的转变:由教为中心变为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从“独白”走向“对白”;由灌输到引导,教学行为从“独白”走向“对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维训练从“独白”走向“对白”;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自我体验,活动方式由“独白”走向“对白”;用教材到用资源,教学资源从“独白”走向“对白”;从师道尊严到真心关怀,师生情感交流从“独白”走向“对白”。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私学中,“师徒”之间存在“事师若父”“言传身教”等关系,这既体现了古代礼制社会的师道尊严,也反映了深厚的师生之谊,具有教学相长、相互砥砺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刘党桦 《江苏教育》2007,(21):43-43
我们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也越来越难做了。这几年教师和学生关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道尊严”渐行渐远,“民主、平等和对话”成为主流,这是进步。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现在的“主流”有时也会变成“独流”。失去了应有的多样性的补充.要知道矫枉过正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不应越俎代庖。要树立新的课程观、人才观,培养“高能”人才,适应自身、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语文教学要勇于开辟课外活动的新天地。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与学生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师生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看法。“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权威地位,成为最早出现的关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儿童中心论”突出儿童的主动性,主张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标志着西方师生观开始由“教师中心论”向“儿童中心论”的转移;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师生“对话”则实现了师生观从“中心”到“对话”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到目的的有效策略。人类社会似乎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注意到,对话的潮流也波及到了学校教育领域,统一的标准受到怀疑,教师的权威面对着直接的、实际的而非思想上的挑战。若按照传统的教育理念衡量,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由来已久的教育秩序,正处在危机之中。实际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昭示着新的教育精神正在孕育、发芽。虽然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但我们相信,“…  相似文献   

19.
“师道尊严”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生关系看成父子关系,而在封建社会中父子是绝对不存在平等关系的。这些封建社会的卫道士们为维护所谓“师道尊严”不惜采用各种  相似文献   

20.
郝明君 《天中学刊》2006,21(1):127-129
与传统教学相对应,现代教学在本质观、师生观、教学观、价值观和知识观等方面发生系列变革。彰显了从“知识授受”到“师生理解”的对话教学本质观、从“主—客”关系到主体间性关系的对话教学师生观、从“传话”到“对话”的对话教学观、从工具性价值到生命意义诉求的对话教学价值观、从静态知识到动态知识的对话教学知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