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衡量志书质量,不仅有政治标准,而且还有内容是否全面、记述是否恰当、体例是否严谨、资料是否详实、印制是否精美……在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而且有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志书中常见的、多发的“硬伤”则是一个即时可发现并马上可纠正的问题。有人对1989年出版的一本县志进行统计,在6000余字的‘概述’中,出现了38个(次)错误,占全文引用数据150多个(次)的25%,可见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志书的“硬伤”,主要表现有: 一是统计数字。常见的有9种情况:第一是大事记与概述不一;第二是概述与有关分志不  相似文献   

2.
错别字成因浅析及分类举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错别字是图书差错中最主要的“硬伤”。减少乃至消灭错别字,是减少乃至消灭图书差错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3.
“硬伤”,就是确确凿凿的伤疤。一个人看了认为是伤疤,十个人看了认为是伤疤,一百、一千、一万人看了都毫不含糊、语出一辙:伤疤。如果严格说是伤疤,马虎点则不算伤疤,就不是硬伤。生活中带硬伤的物品多得很。苹果溃烂一部分,瓷壶碰豁一处,都是硬伤。文章有没有硬伤?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在我看来,现在这方面的问题还十分严重,甚至已到了令人心焦或惊呼的程度,特别是报纸、刊物上文章硬伤之厉害,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理伤之一:错别字繁乡现象写错别字,是文章之一大忌。占人笔下绝少出这方面的丑,他们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  相似文献   

4.
平时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播音员主持人的语音“硬伤”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调值不准、儿话韵和轻重格式不到位等。那么,这种语音“硬伤”是如何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5.
2014年台北市长的国民党初选中,政坛“菜鸟”连胜文之所以能够战胜老将,部分得益于2010年“五都”选举中遭遇枪击的经历;而进入选战密集期后,连胜文的“官三代”身份成了他的“硬伤”.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央视春晚.总体上还是值得称道的,诸如紧扣时代主题,贴近火热生活等等。尤其是。相较于往年主持人口误、歌手对错口型之类的“硬伤”,今年春晚明显没啥大毛病。但是,我个人认为,“硬伤”没有,“软伤”还是有一些的.虽不影响晚会的成功,却多少是个遗憾。  相似文献   

7.
我真切地感受到。“以讹传讹“已成为当今媒体的一种”硬伤“。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一种财经传媒的时尚竟然已经演化到凭想象编故事的地步。完全像写豪门恩怨一样去写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近世以来,屡有歧黄高手将其误诊医案公诸于世,不独医术鉴借有裨杏林,且医德之高尚亦足为世人钦仰。每每念及于此,常与自己编书时所犯错误——特别是其中的“硬伤”联系起来。实在惭愧得报,在我任《长白丛书》编辑室主任期间所出的二十几本书中,尽管有的得了编辑奖,甚至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但其中让人郝然惶愧的“硬伤”还是有的。窃思:何必等待同道指出呢?不若自我曝光,或可于亡羊补牢有些益处。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审校一位著名国画大师的年谱时,读到这样两条:(一)1950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二)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文字上看,简明扼要,无一赘言,但这却是两个存有‘硬伤’的句子。“伤”在何处?伤就伤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两个组织的称谓上。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和全省新闻评奖活动中,经常出现很多主题很好、内容和制作很不错的稿件或节目被淘汰出局或者获奖档次不高的现象。究其原因,评奖专家们往往会婉惜地说:这件作品有“硬伤”! 新闻作品的“硬伤”,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关键的、明显的错误,或者是不该发生的常识性的毛病。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硬伤” 人得了病要去医院找大夫诊治,书稿中的毛病,就要靠编辑来诊治。书稿会犯各种毛病,其中有一种病,就是书中有“硬伤”。所谓“硬伤”,是指一些学者、专家写的书稿,观点、材料不乏新意,文章也还顺溜,却时不时犯点儿知识性、常识性错误。如前不久我读到王受之教授的新著《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书中讲到古代插图艺术,举《本草纲目》为例。但两处(第23、27页)都把《本草纲目》出版时间说成是“1249年”。《本草纲目》为明李时珍著,1596年刻版,1603年印行。王受之先生却把此书的出版时间提早到了二百多年前的南宋,闹出了明人著作南宋出版的笑话。  相似文献   

12.
编纂地方志是为了发挥志书“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志书的质量好,这些作用才能很好发挥。因此,必须全面地增强质量意识,全方位高标准地坚持志书质量。具体要做到八个坚持: (一)要坚持政治标准志书必须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历代旧志都体现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意识,编写社会主义的新方志,则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正确地记载和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刚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不仅在标注词类上错误百出,且连一些起码的规范标准也没有遵从。这些“硬伤”无疑是《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两种"硬伤"     
初版图书中“硬伤”太多 ,差错率居高不下 ,已经成为众多出版单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了。那么 ,什么是“硬伤”呢 ?我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实用出版词典》等常用辞书中均未找到这一条目。有出版家云 :“此乃出版界之行话 ,意谓确凿无疑、无从辩解之差错也。”姑妄以此为释义 ,则可认定 ,那些“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差错 ,诸如“蓝色”误为“兰色”、“鸵鸟”误为“驼鸟”、“乾隆”误为“干隆”、“宣泄”误为“渲泄”、“km”误为“KM”、“pH”误为“PH”、“30 0K”误为…  相似文献   

15.
为你的设计部门增加几台“苹果机”并不会带来优秀的版面设计,但是训练版面编辑避免版面上的硬伤和缺陷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10,(40):26-26
电影《山楂树之恋》捧红了一个词,那便是“清纯”。近日,《山楂树之恋》原著作者艾米在博客上公开“放炮”,称老谋子搞错了“清纯”和“淫秽”的概念。此前,艾米接受采访时表示,《山楂树之恋》的“硬伤”不下百处。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编得好,它可以发挥“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编写地方志书要查阅大址的档案资料,没有充足的资料就编不出一部好的志书,因而可以说,档案是志书的主要资料来源,是编写地方志的基础。反过来说,编写志书又是对档案……  相似文献   

18.
李照南 《兰台世界》2005,(10):48-48
全国首届修志历时20余年,已经圆满结束回顾首届修志历程,面对一大批优秀志书的出版发行,在丰硕的成果面前,广大修志工作者无不露出欣慰的微笑,人们在总结首届修志经验的同时,没有人能够忘记“档案资料”对修志工作的帮助以及“档案资料”在修志中所立的功劳。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多出精品与疗治“硬伤”张希平当代中国新闻有两大鲜明特征,一个是不断扩大的包容性,另一个是日益强烈的冲击力。包容性使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被越来越多地直接观照,而冲击力则使社会的每一个层面都程度不同地感受到新闻的影响。毫无疑问,新闻维系社会的缆绳在不...  相似文献   

20.
罗筠 《传媒观察》2004,(2):62-64
《纽约时报》前发行人阿瑟·奥克斯·苏兹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曾宣称:“如果有谁说过他每天读完整张报纸(指《纽约时报》),那么他不是世界上读报最快的读者,就是天下头号撒谎者。”《纽约时报》被美国报业称为“全能冠军”,其容量之大,绝对超过任何一份美国报纸,它平均日刊超过百页,每页平均7000个单词,总印刷量64万,按照中国印刷行业万分之二的允许差错率,一份50万字的报纸就可以有100处差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