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苗淋 《师道》2003,(8):21
一 人说教师是春蚕,其实,学生才是春蚕,教师是桑叶. 人说教师是蜡烛,其实,学生才是蜡烛,教师是火苗. 人说教师是园丁,其实,学生才是园丁,教师是种子.  相似文献   

2.
胡增荣 《文教资料》2009,(10):108-10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爱是培养教育学生的灵魂,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义务与责任.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教师是公正的化身,以慈母之心爱护学生,以仁爱之心宽容学生.师爱体现在言行举止之间,潜移默化,润心无声.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教师最主要的品德,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真诚的关心与爱护.  相似文献   

4.
教师学生知识是教师PCK层级结构模型的一个基本要素,区别于一般的学生知识.化学教师的学生知识按照学生的学习历程可以分为学生可能已有的知识、新知识学习中动态生成的新问题,设置什么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化学教师的学生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整合性、区域性和发展性.理解性实践是教师学生知识发展的根本途径.化学教师发展学生知识的基本策略是:提升对学生前概念的理解水平,关注学生对于现有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是主导方面,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要通过学起作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而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畏惧心理的起因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方面的;二是学生自身的.有些教师的师德有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循循善诱,而是动辄批评;有的教师个性固执,学生提不得不同意见;有的教师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有成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以前的政治课是学生在适应教师,现在则是教师要适应学生,就要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师要使尽浑身解数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我深感三尺讲台就是一个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那么,作为演员的教师应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8.
1前言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准备上课,教师给学生讲解新课,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一切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不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师事先确定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没有纳入正式管理的视野,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布置练习作业题,检查作业题的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9.
强化学生意识是解决实习教师自我展现、初任教师茫然失措、成熟教师自以为是等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学生意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奉并体验以学生为中心的统一、自觉的心理活动.强化学生意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起点,使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动力,让教师专业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问,向教师提出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解答.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被动回答的多,而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作出明确解释的极少.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向学生提问更为恰当,很少思考如何使学生向教师提问.这种现状严重妨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抑制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的提问,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碎思录     
章立早 《陕西教育》2002,(12):20-20
⊙最成功的教学是使学生乐学,最失败的教学是使学生厌学. ⊙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美,是指教师、学生、教材诸因素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的和谐气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统一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为此,必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教师所讲的知识与学生所需的知识、教师的讲课深度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师生情感等和谐统一.教师与教材和学生与教材的和谐统一,是实现课堂教学和谐美的前提.前者,要求教师把所讲的内容,所用的方法及所表现的情感与教材和谐统一;后者,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使之与教材初步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刘慧 《贵州教育》2008,(1):29-30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甘当配角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   ……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语文教师要搞好教学,就要做到知己知彼.首先,让学生评价教师.其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再次,鼓励学生写周记.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面镜子,一旦对教师有不良反映,恰恰说明教师工作出了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以利于更好地"知己".  相似文献   

15.
纵观各地中小学发生的学生伤害教师的案件,其中相当部分源于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刁难. 教师对学生的刁难,从表现上看,有两种类型:一是显性刁难.其特点是教师在知晓学生信息的情况下,故意不实事求是对待学生--对学生作出不公正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摆正与学生的位置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教与学的主体,两者之间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双方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引发教师与学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次要方面在学生,根本原因是教师疏远了学生,摆不正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已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走进每一个教师的心里.但是当我们回首自己的教学历程,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纵观目前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励并激发学生积极地问、答问题,结果是学生侃侃而谈,教师赞不绝口.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吗?二是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热热闹闹,教师在活动中望望瞧瞧.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吗?三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结果是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自在,教师在活动中慢慢等待.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 本设计体现学生意识和语言意识. 笔者所倡导的"非指示性"教学是立足学生的教学,但它又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无作为的教学,而是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之间截取中点,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非指示,学生的作用是自主实践而非被指示.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在学生自主实践前,教师是一个主动的说明者;在学生自主实践时,教师是一个有效的组织者;在学生自主实践后,教师是一个及时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9.
1.评价主体多元受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封闭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惟一的裁判员,是绝对的权威,一切由教师说了算.这种评价必然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显然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开放的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因此,要倡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且要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能力水平的认识不仅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也依赖于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学观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教学环节.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经允许后才可发言.如教师讲到某一环节或某一个问题时,突然有个学生接教师的"话茬",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被打乱了,那可是"大逆不道"的,是违犯课堂纪律,学生一般也不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