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保国 《传媒》2013,(5):13-17
长期以来,我们对传媒产业的理解基本上界定在以内容制造和传播为核心的传媒产业上,但是,近年来传媒业的发展变化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定式。特别是伴随着社会化媒体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内容制造和内容传播不再是媒体工作人员的专属职业,提供平台服务的运营商俨然成为最大的内容制造者,传统的传媒和传媒产业的概念被颠覆,传媒产业的边界变得动摇和模糊。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今天的传媒和传媒产业呢?  相似文献   

2.
人们创造了传媒 ,驾驭着传媒 ;同时 ,传媒正在重新改造世界 ,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明和使用传媒的人 ,正在被传媒所左右。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朝着全球化、数字化、商业化迈进 ,生活在媒介世界和信息海洋的人们 ,如何乘风破浪 ,到达彼岸 ,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传媒的文化发展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从不否认中国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但我们更要重视残留的计划化取向政府管制对传媒发展带来的种种障碍。这些障碍表现为政府对中央和地方传媒机构的发展定位限制、对传媒集团实行的行政化管理、对不同地区实行的差异化新闻传播产业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严洋  郭静 《新闻世界》2012,(4):148-149
传媒的公共性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只不过他们具体的表现不同。在我国,传媒的双重属性一直占据着主流,但是传媒的公共性早已有之,我们可以从很多著名报人的报业实践中找到传媒公共性的影子。笔者以民国时期比较典型的报人的实践和新闻思想为例,分析传媒的公共性在民国时期一些具象。  相似文献   

5.
岳淼  刘婧 《东南传播》2010,(11):77-79
全球化传播格局的形成,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所以,华文传媒此时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和发展。因此,传播环境的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面临着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丰富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难得机遇,同时也在承受着外来文化消极影响和西方意识形态恶意渗透的巨大压力。如何使华文传媒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消除全球化给传媒竞争和国家文化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前我国传媒产业甚至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中国硬实力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范围传播环境以网络的兴起为标志的变革等机遇都给我国华文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华文传媒飞跃性的发展,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过往的任何时代,传媒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今日,传媒已融入我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即使是流浪汉,也对视着地铁站的荧光广告牌昏昏欲睡;即使是远居山村的人们,手机或小灵通的垃圾短信时常打扰着他们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史上的解释学转向推动了语言学的转向,而语言学转向使语言从一种对话和交流工具上升到了人类存在的本体.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传媒”的传媒化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语言的本体地位被传媒所代替.传媒已经不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用于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工具,而是事物存在和自我发展、自我揭示的领域.我们置身于传媒世界中,理解着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切存在之物.  相似文献   

8.
郑来 《新闻知识》2013,(7):36-37,27
在当下传媒行业中,调查记者作为记者中的劲旅,既面临着机遇,又遭遇着困惑,这种现状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通过分析传媒的现状和发展,发掘调查记者生存发展中的坚持与困境,从而为媒体发展和完善新闻体制探寻出路。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现当代是传媒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无需考证此话的淮确程度,但我们的世界,确实被传媒信息包裹着。人们已经深切地感到,日益激增的信息浪潮,在奇迹般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形态,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传媒本身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形态。在不可避免的传媒竞争中,电子传媒以其声光讯同步、现场直击、授受互动的优势,让印刷媒体望尘莫及。报纸应对电子传媒的挑战,除了注重读兴趣和可视性包装之外,发掘印刷媒体可以让受众同时看到从电子媒体上看不到的前因后果及背景前景的整合信息功能——这就是深度报道的用武之地,是报纸扬长避短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4,(1)
正《今传媒》聚集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以专业的眼光审视传媒现象,旨在建构"传媒学术研究"的平台,不断探索传媒发展新领域,透视传媒万象,弘扬学术精神。《今传媒》辛勤耕耘二十余载,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坚守新闻出版业的文化担当,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培育学者,在与传媒业界学界交流中取得了长  相似文献   

11.
肖艳 《大观周刊》2011,(29):14-14,27
本文主要是通过梳理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来描绘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所取得的进步。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传媒产业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杨树弘 《传媒》2007,(3):49-51
在资本、市场、责任的多轮驱动下,中国传媒人乐此不疲、前仆后继地营造着传媒产业的多样生态.透过传媒产业的成就,我们清醒地发现,传媒产业似乎在一种"无形魔力"感召下风起云涌或翻江倒海,有的倒下了,有的意兴阑珊地退出,后来者则不断跟进,传媒人在拼搏与自强的探索中,坚信着"黄金产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传媒产业化,是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我国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深入研究30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发现,传媒企业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有媒介生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也有传媒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其中,受众传媒素养却始终充当着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影视传媒成为了一种新的娱乐消遣方式,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对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从1999年我国第一家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以来,出版传媒集团逐步成为了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下,出版传媒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推动着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我国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基本情况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也在全国逐步展开,这为出版行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了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和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对出版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们对传媒类专业学生双语教学情况的访谈与调查,传媒类专业推行双语教学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雯  汪洋 《新闻前哨》2000,(9):11-1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传媒进行舆论监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进一步蔓延,维护了我党在广大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端正了党风政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审判制度的全面实施和日趋活跃,司法与传媒的冲突日趋频繁,如何科学地界定监督司法的合理界限,防止新闻传媒形成自己的“舆论审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值得我们…  相似文献   

18.
论文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传媒的格调与公信力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认为,目前的社会转型给我国传媒带来了巨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传媒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传媒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传媒的视野发生了变化,传媒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传媒的这些变化,导致传媒各自的价值取向不同,影响着传媒的格调。而传媒的格调是影响传媒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论文同时认为,目前我们有些传媒的格调不高,如过度娱乐化、媚俗化、反智化等等。中国传媒要提高公信力,必须提高新闻格调,必须讲求报道艺术,提高专业素养,处理好对受众的满足与引导的关系,处理好新闻"有用"与"有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闻侵权诉讼(即我们习惯所称的新闻官 司)的增多,新闻传媒感受的压力也倍增。虽说媒体当被告已经司空见惯,但打官司肯定要牵制很大的人力、物力。一旦败诉,还要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导致新闻传媒行动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从而极大地限制新闻传媒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如何搞好舆论监督又能防范新闻官司,成为传媒面临的共同难题。 多年来处理新闻官司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防范官司的关键是传媒行业自律,包括新闻自律和经营自律。也就是说,传媒自律是以健全的自身机制对自己的职业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传媒汉语教学的概念是在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研究、传播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中孕育成长的.面对传媒汉语教学需求的增长、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需要对传媒汉语教学重新定位.传媒技术发展影响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传媒汉语教学应倡导嵌入式教学的全新理念,并进一步加强汉语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