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艳  郑智斌 《新闻世界》2009,(10):112-113
最近读到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性。笔者觉得,“悬疑新闻”这个新名词本身就很悬疑,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4,(19)
正9月9日、11日、12日、15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人民论坛》栏目陆续刊发四篇署名评论:《"悬疑新闻"当休矣》《向"悬疑新闻"说不》《警惕"悬疑新闻"背后的"标题党"》《谁是"悬疑新闻"的推手》,痛批"悬疑新闻",这既让"悬疑新闻"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也引发了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而事实上,"悬疑新闻"只是"标题党"的表现之一。"标题党"的存在由来已久,故弄玄虚、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定的可能性,与“新闻”必须是事实的定义明显相左。个人觉得,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各有些道理,但“悬疑新闻”这个新名词本身就很悬疑,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  相似文献   

5.
一年来,新闻媒体出现大量以“或”字为代表的“悬疑新闻”,类似《奥巴马夫人或在白宫生宝宝》、《律师称南京重大交通事故肇事司机或被判死刑》等报道,渎者不知这个“或”能否“突发”还是“未发”,媒体为了抢新闻也被动地不敢不发,于是“悬疑新闻”纷纷亮相,成为新闻体裁中的“新生代”。  相似文献   

6.
2014年9月,人民日报在其第四版“人民论坛”栏目先后刊发了《“悬疑新闻”当休矣》、《向“悬疑新闻”说不》等四篇署名评论,密集抨击新闻报道中渐盛的故弄玄虚的表达倾向,①一时令“悬疑新闻”成为网络热门讨论话题。本文意图通过对互联网场域中信息传播机制的特征分析,探究“悬疑新闻”的泛起,厘清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闻定义外延的再一次扩张,正是在"悬疑新闻"大量出现在媒体后,首先引起业界再一次对新闻定义的重新认知.没有发生或尚未证实的事实,众说纷纭而尚未定论的事实,可被媒体当作"独家新闻"、"重要新闻"向受众海量传播.而受众对"悬疑新闻"的信息冲击,不仅没有排斥,而且还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新闻传播的业者,还能说"悬疑新闻"不是新闻吗,还能对此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9.
黄璐 《新闻知识》2015,(2):97-98,79
新闻评论的文化意境一直是媒体人追求的发展目标,《光明日报》在巴西世界杯赛期间创办了"瞩目世界杯"专题评论栏目,犹如一部展现新闻评论文化意境的"活教材"。"瞩目世界杯"专栏在比赛气氛营造和悬疑铺设、人情味报道、新闻洞察力、新闻落点把握、爱国情感等方面表现优异,已经成为新闻界万花丛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带给新闻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辰目 《传媒》2014,(19)
正今年以来,新闻单位和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就行业陆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校正和规范。这其中对新闻敲诈、对以曝光相威胁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打击和治理,情况有明显好转。但与此相关连,还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悬疑新闻"与"标题党"的不正之风,仍在影响着新闻正常作用的发挥,扭曲了新闻媒体应有的形象,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和谐因素。就"悬疑新闻"而言,它的标题制作与内容报  相似文献   

11.
当微信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亦纷纷入驻微信公众平台,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较传统媒体已有很大改变:新闻选材和内容制作主要依靠整合编辑,媒体微信公众号在选择报道的新闻议题时应突出接近性;微信新闻标题制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关键词+中长标题;多运用悬疑句式以增强吸引力;强调情感倾向,努力贴近读者心理.  相似文献   

12.
5月10日,由新世界出版社、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迷小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迷小说》是由有“中国悬疑天王之称”的畅销作家蔡骏创意并监制的悬疑小说丛书。这本以“知识悬疑”为卖点的杂志书,首期十万册销售一空。  相似文献   

13.
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所谓"感官主义",是指电视媒体偏好以辛辣的新闻主题以及令人目眩的数位传播科技形式,刺激阅听人感官经验的新闻包裹手法.①当下,传播科技的演进以及激烈竞争环境中对收视率的追求,电视节目的感官主义制作倾向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其中以电视法治报道尤为突出.无论是前期影像镜头策略、后期编辑制作手法还是贯穿始终的悬疑叙事追求,电视法治报道都呈现出明显的感官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人民日报》连发数篇署名评论,批评"悬疑新闻"和其背后的"标题党"。"标题党"现象伴随着传媒作为利益单元的存在,由来已久。这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业内、影响到业外的"专业"逐利现象,"悬疑新闻"只是其表现之一。说它"专业",是因为这些人谙练新闻价值的运用,但新闻传播专业的各种职业理念是相互关照的,这些人没有真实、客观的职业理念(也是一种职业道  相似文献   

15.
电视法治新闻以突发性、冲突性、矛盾性较强的题材为主,电视新闻制作人员在新闻叙事中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式。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观察分析,就其基本的情节功能、悬疑节点设置以及个体化框架和归因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悬疑新闻"之所以悬疑,就是因为它在正式渠道尚不畅通的时候出现,和主流媒体打了个时间差.它既有高智商、高设计度的,也有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似是而非的.从虚拟网络搬到平面、空间媒体,就如同黑钱被洗白,真真假假不好辨分,而且澄清困难.  相似文献   

17.
韩鑫 《传媒观察》2015,(2):44-45
从概念消解与建构的流变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以平衡方式达到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与新闻生产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妥协共存的新闻价值理念。但网络时代新媒介的传播特质加剧了新闻在生产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是造成"悬疑新闻"等不实信息大量泛起的主因。网络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再建构"需要着重强调以新闻客观性为核心的新闻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8.
如何做好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苗苗 《青年记者》2009,(20):68-68
时下,取材软性、播报方式软化的民生新闻使中国电视界出现了耳目一新的景观。基于民生新闻的内涵和特征,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真诚、平等地表达,可以获得观众的认同,增强亲和力。然而,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大量地运用悬疑刺激的故事情节、暖昧煽情的表达方式,来引发观众心理层面的猎奇与窥探。还有一些民生新闻停留在表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以"马航事件"此类突发事件、进程中事件和悬疑事件三个维度定义"马航失联"的新闻事件,并着眼于探索三个维度下新闻报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标题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或新颖别致,使人赏心悦目;或意味深长,给人深刻启迪;或奇特悬疑,令人牵肠挂肚.在新闻写作中,怎样发掘新闻的个性因素,拟出贴切文意的好标题,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呢?我以为有四个常见因素可以在拟新闻标题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