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贺 《新闻世界》2023,(1):20-23
网络谣言的传播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威胁着社会和谐以及民生安定,成为了一项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5G、光宽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媒体网络分享形式的兴起。在自媒体用户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形式和危害方式体现出新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基于社交平台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谣言信息,运用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从信息呈现方式、信息内容类别以及谣言发布源头的角度分析自媒体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揭示其对政治秩序、社会运行成本、群体矛盾等各方面造成的深层次的危害,提出了自媒体背景下的政府、个人、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相互联动的网络谣言协同治理的新方案,以期对谣言传播的遏制以及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颖  李嘉碧 《今传媒》2016,(8):8-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治理谣言主体的不同,提出微信公众号谣言治理的内部及外部两种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和危机传播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谣言作为由来已久的一种传播途径,在信息时代由于即时化、碎片化、节点式、围观式等特点,使得谣言裂变式传播变为一种可能。网络生活谣言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对网络生活谣言传播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从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的特征入手,结合实例对目前的网络谣言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达到治理网络生活谣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叶元龙 《新闻世界》2014,(10):121-122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谣言也开始引起更多人的重视。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加强对网络谣言传播危害的分析,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谣言已经发展成为污染网络环境的一大"毒瘤",对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谣言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论述在我国法律环境下如何正确防范和治理网络谣言,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薛恒  陈燕 《新闻界》2013,(17):41-46
网络谣言是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害群之马",不仅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带来了伤害和损失,而且败坏了蓬勃发展中网络言论自由的声誉。在网络信息全球化传播的时代,治理网络谣言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通过考察各国的治理网络谣言的对策,总结其足资借鉴的一些通用性经验,可以作为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发展,为民众话语权的开放和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拓展了话语空间,同时也为滋生和传播谣言提供了条件。因此,从新媒体视域下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入手,分析网络谣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媒体自身、网络用户和政府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规避网络谣言的策略,推动网络传播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今,网络谣言的肆意传播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建立政府介入的SIR网络谣言传播模型,较为准确地描述舆情发展情况,为谣言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引入了政府介入因素,构建了一种改进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并使用MATLAB R2016a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再进一步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政府在舆情发展的不同时期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政府的介入会对网络舆情的爆发时间、谣言规模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网络谣言传播趋势,为网络谣言的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谣言类型、地域传播、传播信源、传播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热点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心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热点谣言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理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搜集和分析国内外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相关文献,以期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谣言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网络谣言治理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谣言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对比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从研究发展趋势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递增态势,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网络谣言的传播、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监测、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原因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社交媒体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型、社交媒体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网络谣言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看,未来研究会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的治理、机器学习技术在社交媒体网络谣言中应用、老年群体社交媒体网络谣言治理等。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信息自由交流的平台,拓展了话语空间;另一方面也助推了谣言的传播和蔓延,达到一定程度并形成网络群体极化,阻碍社会舆论的良性发展。因此,分析群体极化视域下微博谣言的危害及原因,提出规避策略,以强化政府对微博谣言的治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治谣言的传播在当代新媒体快速发展中呈现独特的特征:政治谣言具有内容影响巨大、传播蔓延广阔、危害程度强烈,对个人、社会、国家都可能造成巨大危害,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新型传播媒介的应用,加速了政治谣言的传播,这有可能对人们的政治生活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从传播学角度去审视政治谣言并进行有效的政治治理,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韦守 《新闻世界》2020,(1):49-51
本文从谣言类型、地域传播、传播信源、传播形态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热点谣言的传播特征,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心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析网络热点谣言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理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5.
高章幸  肖峰 《东南传播》2014,(1):97-100
21世纪,随着网络在全世界范围的普及和3G时代的到来,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的网络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谣言不可避免地延伸到网络平台,网络谣言随之诞生,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当今大众的舆论导向,其危害性不得不引起网络媒体业界、新闻传播学界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网络谣言作为一种新的大众舆论现象,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传播特性和传播机制。作者试图从传播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究行之有效的治理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悦 《新闻传播》2023,(12):25-27
迅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泛滥也导致互联网上滋生了许多谣言。网络谣言不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还易造成社会恐慌,因此科学有效的网络谣言治理策略就格外重要。本文首先梳理了网络谣言的概念内涵,并提出网络谣言在各类新媒体应用背景下出现的新特征,然后基于“5W”信息传播理论解析了网络谣言扩散路径与形成机理,最后针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言论的途径,同时也给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平台,构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环境。网络谣言借助于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传染性等特征,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探索了治理网络谣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艾涓 《今传媒》2016,(10):4-4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致使网络谣言现象随之不时出现,这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于谣言和网络谣言的研究。随着国家对网络谣言治理的逐步深入和网民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在我国,网络谣言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实效。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舆情态势总体平稳、积极向好,网民心态渐趋冷静理性,网络管理走向成熟。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把谣言定义为“是一般用口传的方式为主要媒介在人们之间流传以使人们相信,缺少详细具体的材料来证实谣言是确实存在的”。所以科学地分析网络谣言、控制谣言泛滥,以及培养具有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对谣言治理、规范网络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传媒大讲坛”重点对此现象进行探讨,为此特邀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堂发教授撰文《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15ZDB144)成果。陈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首席专家,在大众传播法领域研究颇深,本次将谣言治理话题延伸了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文章从“危机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承载特定价值”及“网络谣言追责应体现谦抑性”两方面展开对此问题的阐述,对网络谣言治理研究提供了较深的理论借鉴。谣言治理中离不开对意见领袖的培养,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谣言发酵。《微信营销意见领袖培养现状研究》一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与调查,结合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营销者对朋友圈意见领袖培养方式公众平台意见领袖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其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开展网络谣言治理研究,在传播多元化的今天,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传播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网络谣言逐渐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谣言的存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汶川地震期间的网络谣言为样本,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传播效果等作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陈春彦 《今传媒》2015,(1):31-33
世界各地对网络谣言的治理都非常重视。从2013年开始,我国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出现了一些变化。政府完善了过去以公开辟谣、删除谣言和关闭非法网站为主要手段的表层治理模式,从处理谣言传播者向追究谣言发布者转变,它为研究谣言制造动机提供了数据。通过60例比较完整的网络谣言案例的研究,对网络谣言的发布者性别属性进行描述,厘清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利他性、利已性和无利性三种动机属性,分析性别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对依法治理网络谣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过高的"无利性"网络谣言是对网络空间言论自由的伤害,而男性成为网络谣言的主体也打破了传统"女人爱造谣"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