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准确严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态",其转化的方法有:利用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贴近的个别范例引发思考实现转化;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实现转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实现转化;应用变式教学实现转化。  相似文献   

2.
论述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准确严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产活泼的“教育形态”,其转化过程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并且从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本质的深刻理解,重视数学和人精神的融合以及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来说明这种转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述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数学知识的准确严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 动活泼的“教育形态”,其转化过程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并且从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本质的 深刻理解,重视数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以及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来说明这种转化的方法 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是指数学教学时所采用的形态,其描述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符号等抽象的东西,按照逻辑演绎方式进行形式化的表述,学起来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学生理解困难.“教育形态”是指数学教学时所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重视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再发现”,把抽象、深奥、难懂的形式化数学知识变成适于学生学习、理解的“通俗”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  相似文献   

6.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标准》)正在研制,其基本理念中提到:“……数学课程应把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显然,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对于搞好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育人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数学发展是由非形式化过渡到形式化的。数学的学术形态主要指数学的形式化层面,侧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对象。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公理化的特点,按定义—定理—证明的顺序和演绎推理的要求呈现,显得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7.
蒙春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126-128
数学教学中仅有数学的学术形态到教育形态的转化是不够的,还应帮助学生将教育形态数学升华到学术形态数学。因为,由教育形态到学术形态的升华有利于节约"内存",也有利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扩展、分化、重组和重建。本文以极限概念的教学为例,看数学教学中由教育形态到学术形态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用高中学生的学习来探讨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懂而不会”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在新知识学习时学生课上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课下却不会灵活运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学习角度对“懂而不会”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具有不同的境界,“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境界,而“会”是一个更高的境界.本文就高中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世明 《中学教研》2008,(11):10-12
在数学教学中,还数学的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凡是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可能都曾碰到过这样2个问题:一是学生常常问教师,这道题的解法是如何想到的?或者说这道题你一讲就明,但自己去做就想不到;二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感叹:这类题讲过很多次了,学生还是不会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解题教学中没有还数学的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有关,因为笔者曾有过多次这样的教学经历.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把作为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的过程。要实现这种转化,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较为核心的手段就是科学地处理学习材料。因为,学习材料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托,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数学情感最重要的资源。小学数学的学习材料主要有三方面的来源:教材上现成的材料,教师补充的材料,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材料。针对其不同的形成特点展开个性化教学,应是有效教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袁武 《中学数学研究》2009,(4):F0002-F0002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提出:“数学有三种形态,即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并曾多次强调:“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但是作为日常教学蓝本的教材所承载的数学却往往是一种介乎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之间的“过渡形态”,有些甚至与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在“花的形态”一课的教学中 ,笔者就应用CAI和实物、模型等传统媒体的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探索 ,取得了较好效果。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人教社出版的中师《生物》“花的形态”一节内容量大 ,知识点多 ,而且课程安排在秋季 ,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言部分就创设了一定情境 :用CAI播放一段带有配音的校园四季花卉开放情况的录像 ,伴着优美的解说 ,有力地渲染了气氛 ,触发了学生的情感 ,引发学习动机。然后顺势引导学生 :花虽形态各异 ,但它们是否具有共同的结构 ?大屏幕显示一朵完整花的模式图 ,并分别显示其…  相似文献   

13.
数学知识的两种形态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教学实践表明,数字知识有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2种,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过程的有无不同,表述的顺序不同,语言的详略不同,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不同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深知2种形态的差异,并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这一转化大致要经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2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数学知识需要形式化的表述,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经过朴素而火热的思考。老师的责任是返璞归真,运用适度的非形式化方法,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展现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1)把数学教材中形式化的表述顺序颠倒过来;(2)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往往来自于个别范例和具体活动;(3)帮助学生揭示数学的内在联结;(4)将火热的思考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来。  相似文献   

15.
数学知识在教材中是以"压缩形态"存在的,这种形态遮蔽了知识诞生时的鲜活样态,遮蔽了人类探索知识时的关键步子。数学教学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解压缩",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恢复数学知识的原始形态、史学形态和思考形态。只有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习惯也是生产力,尤其是良好的习惯”。这是我们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我们都知道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单有老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那么教学还只是空中楼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着“假学”“假懂”“假做”“假听”和“假考”等五种假象,为此我们认为学生学习也要“打假”,因为只有重视发现和矫正学生学习中的五种假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创造和提高“教育生产力”。“假学”现象学习无计划,我们称之为“假学”。具体表现在:1.老师推着走,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就…  相似文献   

17.
“做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做数学”搭建了“指尖数学”“实验数学”“应用数学”课程的整体架构。教师要积极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文本性”课程资源、“物质性”课程资源、“创造性”课程资源以及“制度性”课程资源等。“做数学”能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将“教育形态的数学”转化为“生命形态的数学”。“做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彰显了数学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进入中学后,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表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如果教学中不采取措施纠正这种现象,就会产生不少“学困生”。造成“学困生”的因素较多,本人主要从教学方面探究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懂”数学就意味着会“做”数学,“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即“做中学”.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构建学生良好数学言语思维空间的教学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植于文化传统的数学教育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实现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构建良好的数学言语思维空间,加强学生数学言语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数事问题具体化、头脑风暴和数学冒险等途径拓宽学生的数学言语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