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人文、伦理、道德等内容的缺失使达到这个教育目标缺乏必要条件。特别是法律内容的匮乏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主要由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架构的缺陷等原因造成。为真正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加民法、刑法的相关内容,并且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的修订、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定位(界定)在哪个范围,有什么特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标志或说标准是什么?这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一、信息素养的定位(界定)一般地讲,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对中小学生具体来讲,在信息意识方面,学生对信息…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方法和途径;探讨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此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变革作一个初步探讨。一、课程体系发展变化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方法和途径;探讨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6.
以农村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为出发点,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以新课标为导向,从学科地位、师资培训、资金投入、教材编制等方面规范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农村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为出发点,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以新课标为导向,从学科地位、师资培训、资金投入、教材编制等方面规范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素养应由上述的三个方面所表示。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什么是信息素养?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基于课程标准,在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应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提高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一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经过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应使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信息化教育的定义有多种,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简言之,即: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早期的信息化教育几乎等同于计算机技术教育。20世纪9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进入中小学。1997年国家教委确定数百所中小学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探索信息化教育。进入21世纪,全国中小学一方面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装备,一方面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简述了西华大学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接着结合当前电子信息大类学科的发展趋势,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相关医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科研成果和医学图像处理的前言趋势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近距离了解科研,了解整个医学图像处理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现阶段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寓学于研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包括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实践表明该模式提高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雷成敏 《成才之路》2020,(3):120-121
信息技术具有平台功能强大、制作动画逼真、呈现图片清晰等特点,其辅助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上。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刘炜 《成才之路》2020,(11):76-77
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能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实现有效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旧方法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信息熵是指由信源发出的信息,通过信道传送,再由信宿获取的过程,而教学过程正是教学信息由教师、教材输送给学生的传递过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实质上是如何提高教学中有效信息传递的问题。该文着重讨论信息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殷 《成才之路》2020,(7):94-95
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树立信息理念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学生必须从小打好信息技术基础,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信息技能。文章探讨基于Scratch平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具体从Scratch平台的应用现状和具体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祝荣思 《成才之路》2020,(3):140-141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结合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征,通过游戏教学、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研究脑,保护脑,开发脑"以及将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脑科学近四十年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现实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协同性学习,能够增进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关注,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相似文献   

19.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境,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应该遵守生本原则、目标性原则与诱发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分子生物学实验"作为生命科学领域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该文通过论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引进综合性实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