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媒介改变艺术——艺术研究的媒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岩 《现代传播》2007,(6):52-55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发艺术的变革,关注传播媒介与艺术形态演变之间的历史呼应提出了艺术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传播学视角媒介既是艺术的形式也是艺术的内容;媒介改变艺术的创作、传播及接受过程,进而改变了艺术的媒介呈现方式,而艺术的媒介呈现方式又改变了艺术的本体性存在,使其获得独特的传播魅力,电视媒介的魅力主要缘于其能指与所指的相似性.热媒介的机械性、类型化、复制性迎合了大众文化的需求和特性,其抑制受众创造性、传播内容平面性的特点又与大众文化进行商业营销和社会控制的目的不谋而合;大众文化多倾向于热媒介,偏好偏倚空间的传播.冷媒介"提供的信息非常之少",势必要求接受者有较高的参与能力;精英艺术多倾向于冷媒介,青睐于偏倚时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毛竹 《新闻界》2013,(3):29-33
本文以四川电视台“5·12汶川地震”周年系列大型直播报道节目为例,以电视媒介表达话语的多重构合样态为研究切角。从直播节目的报道理念、技术运用、新旧媒介观念和技术的融合上进行了相关探讨,呈现并总结其明晰的创新脉络,以期有裨于未来电视媒介大型直播报道节目的实务与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钟的 《青年记者》2017,(22):11-12
融合报道,不是用新的媒介形式否定旧的媒介形式,也不能把旧的媒介形式当成里子、新的媒介形式当作面子,而是不同呈现方式、不同技术层次的高度融合.实践证明,“传统”的文字报道可以在新媒体场域刷屏,取得一个个“10万+”;新媒体呈现方式也依赖于一代代新闻工作者传承下来的基本报道法则,遵循最基本的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4.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为序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本文对1978—2018年《人民日报》上487篇关于小岗村的报道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报道分为三个时间段,发现,第一时间段媒介形象呈现是将小岗村视为农村改革的典型,第二阶段由小岗村的第一书记沈浩来表征小岗村的形象,第三阶段再次用农村改革的典型来呈现小岗村的媒介形象,媒介形象呈现呈回归性报道趋势。通过对487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来探究国家政策如何影响和引导新闻媒体报道,不同新闻文体之间又是如何借用小岗村的形象来证明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张瑞 《今传媒》2016,(11):64-65
人民网是《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推进,网络媒体在新闻的呈现样式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有关会议新闻的报道也日臻新颖和趋于成熟.本文拟从人民网有关2016年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切入,通过分析其栏目设置、内容范围、语言风格、界面形象等,辨证探究该网媒的会议新闻呈现模式,进而为会议新闻的网络报道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的快速发展及其媒体空间的不断扩大并没有增加新闻信息量,反而时事新闻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这与时事新闻自身的特性和标准式的报道方式相关,更与媒介融合的环境紧密相连。媒介融合速度较快,生活文化的同质化等皆促使时事新闻报道逐步呈现同质化。同质化现象显然为我国时事新闻报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阻碍性问题,为此,还需联合多力来加以解决同质化问题。本文首要分析新媒体时代时事新闻同质化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宇 《东南传播》2018,(5):58-61
通过对《中国青年报》1997年至2017年关于同性恋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及文本分析,考察其在上述时间段里建构的同性恋媒介形象.主要发现有:总体报道数量较少;报道时间上持续关注同性恋群体;报道侧重于传播观点、告知信息;总体以中立的报道倾向为主;主要采用单一的外视角叙述,多采用高危人群、身份认同以及污名化的报道策略;同性恋者在报道中总体呈现被艾滋病裹挟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1992-2013年的22年对精神病的报道进行分析,探讨主流媒体如何构建与呈现精神病议题,以及这一呈现方式在22年间的变化.研究发现媒体对精神疾病的报道存在"事件性"报道的倾向,精神病患者在媒体中的形象被扭曲和妖魔化.  相似文献   

9.
蔡金利 《新闻传播》2023,(23):48-50+54
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呈现是社会发展成就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在媒介传播平台上的窗口。面对新时期媒介生态和受众心理的转变,近年来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呈现多元化趋势,报道内容的建构也更加灵活生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从1996年起挖掘报道了千余名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运用整版面、大篇幅对人物进行持续跟踪报道。独有的典型人物系列呈现,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本文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为例,总结典型人物报道呈现特点的变迁和多维建构策略,冀望为典型人物的塑造及传播的路径带来新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少数民族多以"需要帮扶、等待援助"的弱者形象进入媒介视野,在媒介预设的框架下呈现千篇一律的叙事模式。笔者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锁定报纸这一媒体,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对少数民族的关注,通过抽样对172篇报道作深度解读,求证媒体的叙事框架是否已形成刻板模式,并分析框架设置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报道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教育报道中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具体的说,就是一般性的报道多,深度性的报道少;  相似文献   

12.
沈爱君 《今传媒》2016,(2):45-47
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一直都是媒介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对争议性事件、框架理论等概念的梳理,从传统媒介理论如议程设置理论、编码—解码理论视角出发,分别讨论了争议性事件报道中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呈现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必要性和相应的互动策略,从而为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提供理论参考和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童兵 《传媒》2000,(6):35
号称“中国歌后”的毛阿敏,因两度偷税淡出歌坛多年后,近来频频在电视媒介露面和一些晚会上登台,在数不清的媒介上看到对她的报道,一股不大不小的炒作风方兴未艾。 对毛阿敏的高价复出媒介褒多贬少。多数媒介报道,竭力把她说成纳税模范,强调她每次演出后,都  相似文献   

14.
媒介具有教育、培养受众的功能。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受众本身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探讨了受众思想教育的媒介路径所呈现的特点,分析了受众思想教育媒介路径的多元化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教育的建构,以促进受众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为标志的中国股票集中交易市场的出现,使新闻媒介多了一个陌生而又极新鲜的报道领域——股市报道.伴随股市的发育和发展,股市报道质量也逐步提高,许多地方性非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介发挥“地利、人和”优势,在股市报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笔者认为,尚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股市报道的水平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黄琳斌 《东南传播》2012,(10):160-162
"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是中共一个重要的新闻思想。这一思想不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报道艺术问题。除文革这一特殊时期外,历届中央均支持"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目前这一思想在实践中还难以很好贯彻,这主要有部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欠缺、部分媒体不敢不善作为两方面的原因。新时期积极实践"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对推动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进一步推动新闻改革取得新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娜 《新闻知识》2006,(5):58-60
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形式,对被遮蔽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媒介扬长避短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媒介开始尝试将深度  相似文献   

18.
飞速发展的科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媒介竞争的核心已不是单纯的及时报道、独家猛料的呈现,而是进入了立体式报道的深度解读时代。新旧媒体在相互争战的同时,其融合结盟的趋势愈加显现。本文试从立体式报道的概念入手,解析在媒介大融合的格局下立体式报道呈现的几种态势。  相似文献   

19.
飞速发展的科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媒介竞争的核心已不是单纯的及时报道、独家猛料的呈现,而是进入了立体式报道的深度解读时代。新旧媒体在相互争战的同时,其融合结盟的趋势愈加显现。本文试从立体式报道的概念入手,解析在媒介大融合的格局下立体式报道呈现的几种态势。  相似文献   

20.
论西方娱乐节目理念在我国的"中介性扩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媒介直接进入中国大陆的同时,其媒介运作理念对于我国媒介生态有着间接影响,这种影响借助"中介"性的媒体逐渐扩散到大陆其他同类媒体.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部分媒体充当传播中介.经由了中介媒体的西方媒介理念,其流通呈现加速趋势,更易被接收者结合至媒体操作层面.本文以两个娱乐节目为案例,阐述西方娱乐节目理念在我国的"中介性扩散",并作以传播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