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出版产业政策体现政府对出版业的主体构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版产业政策有很大变化.该研究通过对出版产业政策“入世”前后的演变进行分析,从出版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演变逻辑两方面着手梳理.“入世”前,出版产业政策针对国内出版经历了架构格局和改制调整两个阶段;“入世”后,出版产业为与国际社会接轨,政策向完善出版法制法规、建设发行集团、与境外出版发行机构合作等方面倾斜,经过了规制出版、优化质量、融合技术三个阶段.伴随演变轨迹的逐步深入,产业逻辑、市场逻辑、规制逻辑贯穿出版产业政策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赵礼寿 《出版科学》2015,23(3):22-24
我国出版产业政策体系结构从经济体制来分,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出版产业政策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产业政策体系;从产业政策角度来分,具体包括出版产业发展政策、出版产业结构政策和出版产业组织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我国出版产业市场化背景下,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产业政策演变的历史、形成机制及实现途径,并基于买方市场环境分析出版产业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产业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变量。出版的繁荣离不开既符合产业规律,又遵循文化规律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作为一种工具,应该符合一定的价值理性。在此前提下,我国出版产业政策应在建立科学的产业评估体系、优化产业结构、规范产业竞争、加强税收与财政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我国出版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4年,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数字出版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着力强化引导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水平,内容生产、标准建设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产业政策的转向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产业政策应当倡导:推动三大发展、实现由旧三跨转向新三跨、完善三大体系,以此实现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之所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出版产业化,最中心的目的在于以此为个性案例,深入探讨中国出版产业政策如何更加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并进一步指导与引导出版产业健康、蓬勃  相似文献   

7.
1999年新春之际,一本探讨出版经济规律,研究和分析出版产业政策和出版经济现象,反映出版经济动态,介绍出版商务信息的出版专业刊物《出版经济》在京出版。该刊由新闻出版署主管,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主办、现代出版社编辑出版。刊物前身为《出版财务》,改刊后,作为出版行业内部第一份专门立  相似文献   

8.
产业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6-2016年,我国政府累计出台了160余项与数字出版产业相关的政策,结果是十年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年收入翻了近20倍.然而,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经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领域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无法判断政策会带来的吉登斯所说的“无意的后果”是什么.完整的政策过程除了制定和执行,还要对其绩效进行科学评价,这对决定政策去向、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都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我国2006年以来的数字出版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国外产业政策绩效实践经验,分析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政策绩效评估现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我国图书馆数字出版研究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分布等进行分析,结合核心文献研读,对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关系、图书馆数字出版模式、国外图书馆数字出版实践、图书馆数字出版策略等主题文献内容进行综述,进而展望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关于出版产业,近来的论述较多,争论也较多,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出版业是不是支柱产业,可不可以作为支柱产业来制定产业政策。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出版产业及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难以制定出正确的出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