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Moore和Kearsley(1996)主张远程教育者应提供三种互动形式:1.学习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2.学习者和学习指导员之间的互动;3.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根据互动学的二语习得理论和Kransen理论的一致可知充分理解的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关键,互动有助于二语的习得和增强语言的流利程度.当然有效的信息输出对二语的习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隐喻能力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更高的要求,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有益补充。文章采纳现代隐喻认知理论观点,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结合隐喻与文化及隐喻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指出隐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二语教学要注意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对隐喻的领悟能力。隐喻能力能够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是十分重要的,以达到用现代隐喻理论指导二语语言与文化习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听力是语言习得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语或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策略的使用有助于二语学习者提高学习能力并加速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本研究就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策略指导的效用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听力策略中文指导组的表现比听力策略英语指导组和无听力策略指导组更好,取得了显著效果,这进一步表明听力策略一语教学是最有效的听力技能培训与支持手段,它对学习者二语听力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军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03-105
二语词汇的习得在认知语言学的指导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许多学者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子理论运用到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当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并且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已有的词汇习得方面的理论。笔者在介绍认知语言学子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基于这一理论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5.
语用移情指语言习得者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到对方的社会文化中去,它要求语言学习者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必须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将其作为交际的背景知识进行言语交际,因此它是语言习得的较高层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第二语言习得,并将如何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语用移情意识、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如何把这些意识运用于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作为本族语与外语交互作用的中介,翻译与二语习得有着本质的联系。学习第二语言,不仅要学习这门语言,还要学习其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翻译的过程就是进行两种语言和文化对比的过程。通过对比。才能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从而达到灵活有效地使用外语的目的。翻译促进二语习得,利用翻译促进二语习得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种。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大学英语教学达到语言习得和文化获取的平衡,在通识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平台的4个实践方案和实施方式:营造氛围、拓展文化、提高技能、才艺竞技。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讨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语义的生成,阐述文化的语言模式和语言的文化模式的关系,提出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动态的意义生成的交互中,必须彰显第二文化习得的意识,以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实际问题和对第二语言主要习得模式的介绍、分析和评述,从学习的角度,联系实际,介绍了一些如何利用口语教学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文章简要概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迁移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贡献,分别指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希望借此整理外语教师在二语习得理论上的思路,为二语习得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文化融合和语言混合化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与文化词密切相关。随着留学生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文化词语的习得便逐渐成为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关注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采用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方法和术语来研究第二语言现象。从动物文化词的本体研究着眼,对留学生文化词习得偏误和偏误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动物文化词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中的心理距离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为例,选取心理距离这个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进而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is a newly built university with dissatisfying English teaching effect.To mak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what problems exist in the student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empi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213 undergraduates in June,2009.Some related factors wit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surveyed and analyzed.It suggests that it is crucial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training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14.
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中介语石化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文章从学习策略、交际策略、文化迁移以及教师的训练迁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的中介语石化成因,探讨了研究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年龄差异与第二语言习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影响个人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关于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争论很多,这反映出年龄因素的复杂性。研究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有助于探讨儿童与成年人各自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第二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6.
可供性理论(Affordance Theory)由认知心理学家J.J.Gibson提出,他从生态学视角揭示了行动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环境可供性具有动态性、多元性、层次性与差异性。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应有效利用环境中不同类型的可供性,特别是偶发的可供性;优先利用确定发生的可供性、物质文化产品的可供性以及语言可供性,从而促使学习者形成跨模块认知通道,能够快速、有效地感知、利用、塑造环境的可供性,习得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的学习(或习得)意味着第二文化的学习(或习得),真正掌握第二语言也即意味着对第二文化的适应(acculturation),这一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本文中,笔者对《走遍美国》中体现西方文化或独特美国文化的片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体现中西或中美文化差异的语言现象从情感因素出发,进行了对片段中文化差异的理解,并最终达到鼓励学生利用上述两种情感模式认可和适应文化内涵的外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校园外语文化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出发,指出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校园外语文化的概念和功能的阐述,提出应该从四个方面营造适合国际化人才成长的校园外语文化.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听力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是培养和训练语言信息能力的过程。本文对元认知策略在语言技能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进而讨论了元认知策略在听力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提出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看,英语和德语之间的相似性能够发挥正迁移作用,拉近语言认知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德语(第二外语)的习得效果。然而,这两种语言之中表面相似、实则迥异的不相似性中往往蕴含了大量的负迁移信息。如此的负迁移作用能够影响认知的多个层面,且往往隐于具有共性的词汇中,其干扰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以德语词汇marl_为例,并且基于教学测试和访谈,从语音和词汇的角度剖析德语(第二外语)词汇习得中的英语迁移问题,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