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离开语言,思维的内涵无法显示:离开思维,语言活动便失去意义。脱离语言发展的思维训练固然是空乏的.而缺乏思维参与的阅读感悟无疑也是肤浅的。只有坚持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实现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同步,这样的阅读感悟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语文课才是弥漫着语文味的课。  相似文献   

2.
思维活动是人脑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而情感也是一种信息,也要参与处理过程,并对决策和行为产生作用,所以现代思维科学把情感纳入思维范畴。因为语言活动具有思想性,这就决定了语言活动的教化功能。要在活动中实现育人功能,情感必不可少。作者就如何在语言活动中有效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情感思维谈谈个人从教以来的一些做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纲要》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环境渗透,孕育幼儿思维的苗床;多管齐下,搭建幼儿思维的平台;有效教学,铺设幼儿思维的星光大道;全方位思维训练,提升幼儿思维的金钥匙等方面对语言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运用的就是数学思维。所谓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和形为思维的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之花"绽放呢?下面就谈谈笔者个人的点滴做法: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数学教学具有数学活动性特征,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既有外部的具体行为操作,又有内部的抽象思维操作,是学生由表及里的活动,并且以内部的积极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思维活动理应成为课堂的“主角”.高三复习课例“抽象函数”始终以思维活动为着重点,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一切按“训练学生思维”这条主线展开,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靠语言来表达.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思维活动十分活跃,需要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替进行。在表达语言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复杂而紧张的思维活动参与。我认为,如果没有分析比较,就不可能准确的选择词、句,如果没有抽象概括,就不可能言之有序,前后统一,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汪勇 《考试周刊》2011,(66):82-82
数学的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秀霞 《考试周刊》2011,(90):90-90
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存在于知识传递的全过程。可以说,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以及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接受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婷 《今日教育》2007,(11S):51-51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思维活动。思维总是以问题开始的。在英语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如能利用好“提问”这个常规手段.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语言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操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也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水平,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并按照思维过程的要求去分析、综合、比较等,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数学交流的含义 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注重把“发展为本,主动参与,注重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中,然而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很少给予学生数学交流的机会,更谈不上重视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仍以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单向交流为主,学生交流也只是单向的静态沟通.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思想工具,借助数学语言才能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马正平 《现代语文》2005,(8):118-118
什么是“写作思维”?顾名思义,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到底是什么思维活动呢?这就要看我们在写作中“思维”了什么。写作的过程虽然很复杂,环节也很多,但是,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是表现立意的思维,在这里表现立意是通过“结构”(材料的组织)来表现的,因此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这二者简称“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离开语言,思维内涵无法显示;离开思维,言语活动便失去意义。脱离语言发展的思维训练固然是空泛的,而缺乏思维参与的阅读感悟无疑也是肤浅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而思维活动中,最富有创造成分是“问题”,课堂提问正是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每一个有价值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提问是不可或缺的.如何优化课堂提问,“问”活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智能结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三种形式: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它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课本之中)、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作为数学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控制者,在数学教学过程这一“思维活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可使这三种思维活动同步协调,发生“共振效应”。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的,而数学知识信息星罗棋布,因此怎样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寓思维品质的培养于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前期又是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本文中笔者分四大方面来阐述自己如何在生态型语言活动中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一、积淀细致的观察力;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三、提升灵动的复述能力;四、让幼儿成为流畅阅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但在一些数学课上,表面上活动得热热闹闹,师生配合得也不错,但学生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没有得到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应注重“思维”教学.现结合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注重思维教学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1问题提出 人的思维依赖于必要的知识与经验,数学知识和与之相关的经验正是数学解题思维活动的出发点与凭借,但有的时候即使是正确的知识与经验也可能得出不一致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想以一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