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县高级中学集中在城内,高中班级少,每年级组教生物的只有一名教师,初中的各校生物教师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少,任课教师中受专业训练的不到30%,教师队伍年轻,所以备课困难较多,其它活动也较难开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打破以校为单位的框框,成立了在教师进修学校指导下的校际教研组进行校际教研活动,通过这项活动,使生物教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鉴于现有的小学体育教师有许多缺少专业训练,银川城区文教科积极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日先后举办了“怎样备好体育课”等教学讲座十余次;组织老教师承担田径、球类观摩教学数次;举行从具体辅导到试教、评议活动多次.通过这  相似文献   

3.
"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和当前教师队伍现状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在中学生物教研中以校际互动式校本教研为载体,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提高生物教师使用教材的有效性是提高生物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刚刚过去的一学期,我们通辽市科左后旗教研室以校本教研协作体(我们把毗邻的3~5所学校定为一个校本教研协作体)为单位,组织举办了10场次校际间的"同课异构"活动,涉及到全旗全部37所小学和14所初中,作课教师108人,参与观课议课教师近800人。活动以数学、蒙语文、汉语、英语四个学科为主,每一节课由参加活动的每个学校安排一名教师作课,课后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作课教师说课—观课教师议课讨论—教研员总结性点评。这一系列"同课异构"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促进我旗教研水平提高,已成为区域教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背景 目前,小学英语学科的教研活动多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很少走出校门寻求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研讨。教研活动范围及研究内容的狭窄,限制了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为促进盐城市市直小学的校际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实验小学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特级教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学科引领作用,2010年2月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关于组织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市直各学校开展校际合作教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盐城市市直小学开展了英语校际合作主题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6.
联片教研是将本地的学校分片组成学科教研组,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它是解决因学校规模小不便于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途径。开展联片教研不仅可以使教师走出校门,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同备一课书、同讲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共同探讨教学,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2014年秋,我校针对规模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少,开展教研活动难的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构建了联片教研网络,扎实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研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炳光 《农村教育》2004,(11):27-27
鉴于目前职业学校教师流动性强这一特点,招远市职教室自今春以来,成立了以语文、数学、英语、微机、职业指导五大科类为主导的校际学科教研组,并如期举行教研活动。职校的老师们说:“校际教研组确实为我们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解决了不少问题,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从一九八一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全县成立了农村中学校际教研组,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我们的做法是,将全县三十四所中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当前值得推崇与优化的教研团体“校际教研共同体”建设现状作了区域性的调查,认为它弥补了现今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不足的问题,能够使校际之间优势互补,增强教研质量的监督力度,使校际教研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也激发了学校教研的积极性;但目前也还存在着组织还不够规范,教研活动的深度不够,教研活动的质和量欠缺,教研活动涉及面还不够广等问题。由此提出了加强区域校际教研共同体的制度建设、优化校际教研共同体的活动模式、发挥教研员和名教师的引领作用、总结先进经验推出管理示范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中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不再囿于校内.以组建校际教研共同体进行教研活动的学校已经越来越多,但教研范式通常还是以听课评课为主,且随意性比较大。本文以具体的活动案例来说明,如果能改传统的听课评课为主题化课堂教学研究范式,则校际教研的质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研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研工作应当经常化、制度化,要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加教研活动。我园以两个结合作为突破口,在全园扎扎实实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教研工作。第一,围绕一个专题,将业务学习和观摩教学相结合。我园是全市音乐教学特色园,上学期要承担全区的音乐教研观摩任务,要数次接待外地来宁  相似文献   

12.
教研教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教研工作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有效的校际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共同参与,合作研究。教师在教研行动中发展成长;教研在教师的提高中跟进完善。  相似文献   

13.
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开展"十一五"教师教育工作时,一方面协助大连教育学院抓好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组织工作,另一方面发挥这批高级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搞好区域服务。在做区域服务时,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县级教研会,让骨干引领骨干;通过灵活开展片级教研,在校际联动中发挥骨干作用;通过让骨干与大连市名师联手,以送课到校的方式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充分发挥每位骨干教师在区域服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金明 《今日教育》2008,(11):30-32
2003年,沙坪坝区申报立项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区域性研究,“校际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效性”是其二级子课题。一时间,“三校教研”“五校教研”“六校教研”首先在小学出现。几年来,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建立了分片蹲点制度,以所任学科为经,以蹲点学校和所在学区为纬,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程。制度的保障和教研员的积极投入使校际教研活动的开展得以相对固定和持久。  相似文献   

15.
开展"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的需要。为此,笔者结合泌阳市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以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目的,整合教研室、校际间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的力量,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搭建立体式教研平台,推进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形成了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体系。并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学科活动,取得了以校本教研促教师成长,以教师成长促教学质量提高,以教学质量提高促学校发展的良好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市校际间教研活动不均衡,农村教师信息闭塞、理念僵化、方法陈旧、缺乏专业引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园内教学观摩活动是我园园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执教者和观摩者来说都是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存在着诸如有些教师执教前准备不够充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展示自己的预想;有些教师在观摩教学活动时,关注点不明确,不善总结反思等等。因此,如何激发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热情,提高教学观摩活动的实效性?我园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教研活动中培养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作法和体会吴利民在地理教研活动中,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的作法和体会是:一、端正教育思想,认清地理课的地位我们通过教学视导、教研会学术年会,认真组织和引导广大地理教师学习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指示。认清...  相似文献   

18.
教研活动 ,有个体和集体之分。个体活动 ,指教育工作者个人对教育教学某领域的探索、实验、研究。集体活动 ,规模小的如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组专题讨论 ,规模大的如在一个较大区域范围(县、市、省 ,甚至全国、国际 )开展的各种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如公开观摩教学、教学经验介绍、教学专题研讨、学术论坛报告 ,以及参观考察等。大型的教研活动 ,通常由各级教研室组织或参与组织。教研室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 ,来培训教师 ,指导基层的教学研究 ,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 ,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教研活动是整个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从1988年开始,在我市的93所中学中有实行了以年级组为基层有职单位的教育管理体制。这一管理体制发挥了年级组在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中的职能作用,但也影响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对于老教师比较少、年轻教师比较多的生物学科,其教研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教学研究、教法改革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研组没有起到应用的的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全市各中学提出了重建生物教研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的倡议,尤其是狠抓了生物教研组长的素质提高。几年来,我们主要进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小学分散点多 ,教师素质差异大 ,如何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呢 ?我们的做法是 :  一、教师培训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几年来我镇除了学校每周定时组织两小时的教研组活动外 ,镇教委办每月还定期分别组织各年级进行中心教研组活动 ,时间半天 ,由教委办辅导员作有关教学辅导 ,选派骨干教师进行教学讲座。通过教研活动 ,教师通研教材 ,切磋教法 ,开展课题研究 ,组织课堂评析 ,会诊教学疑难 ,交流学习体会 ,把教师培训落实到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去 ,从而发挥以学校作为培训教师的主要阵地的作用。  二、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我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