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旅游散客化潮流中,充分利用地铁交通以缓解城市客流拥堵,对于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城市空间网络分析,以南京主城区为例,探讨散客化背景下,地铁线路与站点在旅游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发现:①地铁更适合市内短途自助游;②线路与站点的布局满足散客在老城区与过渡城区的自助游需求,但难以满足外围城区;③吸引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人口密集、旅游资源富集的老城区,中介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浦口与六合交界的过渡城区,紧密度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鼓楼、玄武与秦淮交界的老城区;冗余度较大的站点位于过渡城区中走向较为曲折的地铁线路上。④中转站的吸引力、紧密度与冗余度普遍优于一般站,部分一般站中介力较高。据此提出建议:①外围城区开通地铁站点与景区间的公交专线;②旅游旺季增设旅游专列地铁,充分利用公交的分流作用;③配合使用非轨道交通,避免冗余地铁轨道,缩短行程;④将部分一般站升级为中转站,减轻热门线路压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地铁站点客流的需求特征,是是进行客流组织、提高客运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望春桥站和西门口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站点周边用地和客流调查,得到了该地铁站点区域的客流吸引特征,主要包括地铁客流产生特征、地铁客流接驳方式选择特征、地铁站点客流吸引范围特征等,以期为地铁车站客流组织、客流提升策略的制定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有公交、地铁、小车(出租车)、共享单车,如何有效选择交通工具,使整个行经路线是用户满意的出行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将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的站点、线路融为一体,根据实际需要分析、设计一套城市交通路径查询平台。该平台具有站点、线路、换乘、最优路径查询等功能,后期将基于Android系统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4.
刘康  吴群  王佩 《资源科学》2015,37(1):133-141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验证了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站点住房价格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假说,然后基于特征价格方法构建计量分析模型,利用南京市地铁1、2号线站点附近2km范围内二手楼盘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沿线站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站点住房价格产生了显著的增值效应,不同距离范围影响程度不同,距地铁站点500m以内住房价格比500m以外高出14.3%,1 000m以内住房价格比1 000m以外高出8.9%,1 500m以内住房价格比1 500m以外高出3.9%,当距离范围超过1 500m后,增值效应在统计上不显著;2轨道交通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程度与距地铁站点直线距离存在着显著的倒"U"形关系,影响程度随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在距地铁站点大约320m时影响程度最大;3轨道交通对沿线站点住房价格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的分市场效应,对郊区市场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主城区市场。  相似文献   

5.
塔康地面台是某机场的主要导航设备,由于某种原因,原塔康地面台安装地点被迫拆除。因为飞行任务的需要,该设备需要重新选址。本文从设备原理简介、场地影响和移址场地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技术分析,并对预选的3个站点进行了优势和对比分析,为塔康台新站点的最终选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9吉林省SDH数字微波改造,改造站点之多,改造速度之快,历来少有。项目工程涉及许多现有站点的改造和新建站点的开通,现有站点已运行多年,无论从路由设计还是站点维护管理都已具备一定的程式和规模,但新加站点的开通和将来的维护运行管理就成了这次改造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从新开站点的路由设计,站址选择,交通运输规划等几方面出发,我们引进了Google Earth全球地图参考系统来降低选址及路由勘察设计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西藏科技》2005,(5):55-55
近日,随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野外监测研究平台仪器的逐步到位,科学家们迅速开展了相关站点的选址工作,专家已经完成对纳木错台站站点的实地考察,并将相继确定落实珠峰站及林芝站的选址考察工作。随后,将以拉萨部为基地、以台站为依托,在青藏高原开大规模的、综合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铁沿线物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有利于促进地铁站点周围经济活动集聚,引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空间价值,对促进城市地面和地下商贸零售业发展、商业网点布局、商业业态和物态等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缓解地铁枢纽型站点因复杂客流导致的疏散拥堵问题,保障通行顺畅、提升乘行舒适度,以杭州地铁火车东站为研究站点,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运用Pathfinder3D软件计算模拟了杭州地铁枢纽型站点复杂客流的疏散状态和疏散路径,界定了疏散过程的客流拥堵区块,分析了客流拥堵产生的原因及程度,得出了能够提高疏散效率、缓解拥堵状态、降低疏散安全风险的优化疏散路径,结合站点实际空间结构,分析并解决了计算模拟挖掘出的风险节点,以期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和疏散方案优化设置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地解决大学校园公共自行车站点选址问题,分析和总结校园公共自行车站点的影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通过结合实例,运用模糊评判法对预设站点进行评判。本文研究内容为今后校园内部区域规划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提供可靠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化程度越来越高,伴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内的交通运输变得更加拥堵,为解决城市拥挤等问题,许多城市开始发展地下空间,其中地铁作为最有效的方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地铁车站的选址和建设,一般会考虑人员密集且交通出现便利的地方,但这些地方一般会邻近建筑物体,且其自身具备超大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大风险,可能会在施工中产生一系列安全问题,需要设计一个有效且可控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布局,分别以沿海和内地两个地区对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进行选址。根据沿海港口城市的选址原则,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现有的石油储备基地选择情况进行对照分析,验证了该方法较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显示,在进行二期和三期选址时,茂名、惠州、湛江、天津、曹妃甸、锦州等是综合效果较好的选址地点。接着运用最大覆盖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进行选址,结果显示,在金坛、兰州、岳阳、西安、重庆5个城市建立石油储备基地时,能覆盖中部地区主要炼油基地。最后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石油储备选址展开论证,结果表明,大庆、独山子、昆明有较大优势而作为首选。因此,二期和三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共14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固镇县域环境特征及现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状况进行分析,从增设点位的必要性、技术符合性、空间代表性、选址合理性进行论证,认为新增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位后,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客观反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4.
谢家化 《科技风》2011,(23):150+164
地铁暗挖隧道沉降的产生与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很多因素有关,本文主要介绍在广州地铁五号线小北站在已发生较大沉降房屋边上进行大断面隧道开挖时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余珏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194-194,166
本文以南方某城市地铁线路为例,对不同时刻、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地铁系统环境温度、行车对数、客流等对区间环境影响较大的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SES程序的模拟计算结果,得出了车站隧道排风系统各种工况下的节能运行策略及其节能效果。对今后地铁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伦敦地铁历史悠久。号称是“建在地铁上的城市”。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正式投入运营后,经过近150年的铺建.目前伦敦地铁总长度已超过400公里,地铁站点多达361个,13条线路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通往伦敦市区及周边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7.
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沿线住宅楼盘价格为例,研究轨道交通的建设对沿线房地产项目价值的影响。根据现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定量计算的教学模型,计算出哈尔滨轨道交通沿线住宅楼盘距地铁站点的距离与住宅价格上升幅度的数量关系,并对地铁通车后的房地产价值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和城际交通不可替代的工具,具有大容量、速度快、准时和安全舒适的特点,对一些客流量较大,建设用地紧张的中心城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地铁不仅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等问题,能够将交通体系网发挥最大的效益,但是地铁建设对施工周期和投资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和资金,对降低地铁造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5)
地铁的出现,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质量要求和日常交通的实际需求,也能够在缓解交通拥堵状况的同时提升出行方式的便捷度,所以此出行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就当前地铁运行的实际状况而言,仍会存在一定概率的火灾事故。基于此,本文对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地铁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及分析,以保证地铁站点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地铁站点周围辐射圈的计算和分析,说明了地铁站周边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场的必要性。而由于目前我国私家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进一步阐释了由地铁的动态交通与机动车停车场静态交通的相互作用,城市交通工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并且有效降低市中心等人口稠密地区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