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纵观山西地区的政区沿革,汾州府的沿革最为复杂,不管是统县政区的沿革,还是县级政区的变迁。汾州府的沿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太原郡时期、西河郡时期、汾州时期以及明万历二十三年以后的汾州府时期。而北朝以后汾、石二州的分立,为汾州府的建置奠定了基础,汾州府的出现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另外,北朝时期局势动荡,政区沿革混乱,因此有必要斥专篇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茶叶成为民生问题始于唐代.饮茶风俗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外地流通.皖境大地是唐代茶叶的主要生产地.皖境名牌茶在整个唐代社会享有崇高荣誉.同时皖境的著名商业城市和诸津关襟要,为茶叶远销外地的交通运输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由于政府的榷茶和茶税重敛,制约和摧残了皖境茶叶的生产和贸易经营.皖境茶叶随着唐王朝政治的强大和经济发展而兴盛,伴着唐政权的衰败和灭亡而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六盘水地区六种茶叶中的4种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各种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各有差异。其原因是由于茶叶产地的地理、地质等环境因素,这对合理开发各个地区的茶叶资源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4.
所谓健康饮茶,就是最有效地发挥茶叶对人体的有益作用,避其不利的一面。日常饮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进行冲泡品饮,通过正确选择茶叶、正确冲泡茶叶和科学品饮茶叶,达到修身养性,健身强心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5.
所谓健康饮茶,就是最有效地发挥茶叶对人体的有益作用,避其不利的一面。日常饮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进行冲泡品饮,通过正确选择茶叶、正确冲泡茶叶和科学品饮茶叶,达到修身养性,健身强心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约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茶叶出口经营管理体制滞后,出口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出口茶叶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茶叶均价低;茶叶生产、出口规模小,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茶叶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等.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出口曾在国际上独领风骚数百年,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中国茶叶出口的竞争力,应加强茶叶出口经营的指导与管理,提高茶叶出口主体的素质;调整出口茶类结构,提高中国茶叶贸易额的比重;扩大中国茶叶出口与经营规模,打造中国茶叶出口"航空母舰";提高出口茶叶产品质量,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7.
五代十国时期流行着广泛收养假子的社会风气,上至皇帝、国王,下止将相大臣,无不如此。五代时期的这种社会风气是受唐代宦官大肆收养假子的风气影响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超乎君臣或上下级的更加亲密的关系,增强内部凝聚力,从而结成一种紧密的政治军事集团,为夺取或巩固政权服务,或者维护已经取得的政治利益。这种社会风气的形成与泛滥也与儒家伦理的缺失有着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社会前期,北方城市发展一直领先全国,城市空间规划布局、建筑物间距规划、建筑用材都很讲究。魏晋南北朝、唐代北方劳动人口大规模的南下,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城市建筑技术。唐代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学习北方,扩大了建筑物间距,建筑用材上大量用瓦,子城外加筑罗城,预防了火灾的发生。罗城的修筑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大大提高了城市军事防御能力,江南城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南方学习并发展了北方传来的工程技术,为其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是从茶叶、毛竹中提取的一种多酚类混合物.研究证明它具有优良的抗氧化的能力,能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对人体及动物几乎无不良的影响,正在替代传统的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医药、日化、食品及饲料行业有重要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研发动态,初步分析了从皖南茶叶与毛竹中开发茶多酚对皖南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光中叶以前,广州是徽州茶叶外销的唯一集散地。太平天国战争的爆发,阻断了徽州茶叶南下广州的运输路线;与此同时,五口通商后,上海作为茶叶市场的功能日益完善,逐渐取代广州成为近代徽州茶叶外销的新集散地。之后汉口、九江、杭州、天津等通商口岸逐步开放,近代徽州茶叶外销集散地呈现多元化分布格局。民国年间,徽州至杭州公路的修建和沪杭铁路的开通,节省了运费和时间,近代徽州茶叶外销集散地逐渐回归上海,其作为近代徽州茶叶外销的中心地位得以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1.
唐宋时期牢城使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牢城使最早出现于唐末,在五代时期发展成为重要的军事职官,并为宋代所沿袭。牢城使的职能随着牢城的含义演变,在各个时期也是不同的。在唐及五代前期作为州镇重要的统兵军官,负有防御及野战之责;五代后晋时牢城已经成为兼具管理配隶罪囚的场所。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把牢城使的任命权收归中央,同时,将牢城军改编为厢军之一,致使战斗力不断削弱,牢城使地位也随之下降,最后成为督管罪犯配隶的地方司法性职官。  相似文献   

12.
五代之制沿袭唐朝,考课制度亦不例外,但由于时代的不同,遂产生了许多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一、考限不仅与唐代不同,而且各朝之间互不相同。二、考课标准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针对地方亲民之官的标准变化较大。三、奖罚办法有较大变化,在奖励方面以减选为多。考察对五代时期的考课等级、上报考簿、循资序迁、出给考牒、流外官的考课、存在的流弊等问题,以反映这一时期考课制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3.
食实封是唐代宗室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此造成了唐前期宗室占有很大份额的国家丁户,极大地侵蚀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唐玄宗开元中对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租调入封家而庸入国。唐宗室袭封是按食封继承法来执行,袭封的最终结果是五世以后宗室的食封数归零。  相似文献   

14.
唐代墓室壁画填补了唐画研究缺乏真迹的空白,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创新面貌。已发现的唐代墓室壁画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初期继承南北朝画风,疏、密二体并行,由疏简、劲健而稍有板滞向流畅、舒展而又灵动的方向转化;中期体现为几种风格的融合,简快、豪放,有“吴带当风”之韵;晚期在完善中期风格的同时,又有创新,开五代细丽精巧的人物画风及工笔重彩花鸟画风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挽歌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哀挽文学的一种特定体裁。近年来刻有挽歌的墓志全部发现于唐五代的泽潞地区,这些挽歌材料表现了当时的人们为了获得来世的幸福和永生,融合儒、道、释等各种观念形成朴素的生死信仰。同时,这种情况也和唐宋变革视野下的唐代丧葬制度和礼仪习俗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的助礼钱与诸司礼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礼钱是唐五代时期藩镇进献给朝廷用于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经费。诸司礼钱包括光署钱(光省钱)、光台钱、光院钱、光学钱等,是唐五代时期的三省、御史台、翰林院与国子监等机构,向新任职的官员、检校或兼任本司的官员以及从本司升迁的官员所征收的礼钱。诸司礼钱主要作为这些部门的公使钱使用,如用于公廨维修、食料开支、购置办公用品以及其他各种开支。唐五代的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弊政,是唐后期及五代时期财政开支紧张的一种折射,对后世尤其是两宋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为其所沿袭。  相似文献   

17.
动词“起来”最早出现在汉代,从唐代开始使用渐多,随着其使用的频繁,语法功能也渐渐增多.由最早的“谓语动词”语法功能最先产生出“补语”语法功能,最后产生体助词语法功能。“起来”作体助词的语法功能的最早出现于唐五代时期,它是在方向补语“起来”和非方向补语“起来。”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其语法化机制是扩展和合力造词理论。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的秘密宗教法禁政策,继承了唐律中"造妖书妖言"和五代敕令中"夜聚晓散"的规定,发展为"夜聚晓散、传习妖教"的罪名,并把禁止妖教的法令从地方法规上升为中央法规。方腊事件后,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吃菜事魔"条法。宋政府对秘密宗教的法律治理,深刻反映了宋代官员的地方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中央客馆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先秦始,中国各代王朝在京城均建有馆待蕃客(包括边疆及外国民族)的场所,如汉代的蛮夷邸;魏晋的客馆;北魏的四夷馆;隋唐时期的四方馆和鸿胪客馆,宋代的都亭驿、都亭西驿、礼宾院、怀远驿、同文馆;元明时期的会同馆,清代的会同四译馆等.通过对中国历代中央客馆建制的论述,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对人京蕃客的接待与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