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鸡鸣驿地处河北怀来,是明清京畿地区最重要的驿站之一,始建于元代,在明代成为宣化府进京第一大站,是中国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功能最全的邮驿建筑群.目前对鸡鸣驿崛起原因的研究缺少系统性分析整理,而从鸡鸣驿的地理位置、周边格局、人文环境着手,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鸡鸣驿的出现和兴盛原因进行探究和阐释,分析元明两代鸡鸣驿崛起的诱发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典型个案体现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关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研究在史料蒐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发现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模式为“打练结合”。基于此,运用历史比较法、文本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了研究。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武术应用能力为主旨,将武术的基本功、套路和格斗进行组合练习的一种教育实施程序。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代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使其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始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观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 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方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学校武术百年来的发展热点进行梳理与回顾.指出,近代"尚武"思想和军国民教育思潮,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推动了学校武术的发展;中央国术馆在学校武术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建国初期,学校武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文革时期的武术发展扭曲畸形,但依然在压制中艰难前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武术加快发展,但是在教学内容和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上还存在不足;新世纪的学校武术,又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与挑战.同时对百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分析研究不足,探寻未来方向,旨在为中国学校武术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培养的全面化、创新化、综合化走向无疑是大势所趋.美国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均是重视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其共同的理论根基和现实基础,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发现创客STEM教育对创客教育的优化作用.借鉴STEM教育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整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体验性、学习活动的协作互助性、教师队伍的专业复合性、教育手段的技术信息化的特点,总结出创客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强课程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创新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学习;整合多方力量,开展协作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提供专业指导;推动创客活动,营造创客文化.  相似文献   

6.
创客空间引入到图书馆,给图书馆的建设和转型带来新的思路和影响.通过对创客空间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探究创客空间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结合两者特点来对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建设进行定位分析,探究基于图书馆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育的理念、目标、活动形式、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场馆与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相互配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场馆与学校的双赢.本文充分肯定了馆校合作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馆校合作的发展与经验,并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具体阐释了科技馆资源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三个方面如何服务于学校教育,学校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适合的教育活动,并介绍了科技馆助力学校教育的拓展与提高方面所做的努力.展示并分析了"馆本课程""教育活动指南""开学第一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馆校合作项目,希望对促进馆校合作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世界科技馆和国内科技馆在馆校结合方面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通过重点介绍中国科学技术馆在馆校结合方面的实践与经验,探索科技馆在推进馆校结合方面的发展方向,尝试为中国的科技馆推进馆校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创客"的热潮,很多学校开始了"创课"的尝试.从课程论的视角探讨创客教育如何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可知,课程目标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校本课程是最佳的运行方式;可以采用一科主导、多科融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学习方式是基于设计;课程资源和师资团队的建设要拓宽多元渠道;采用多维度评价方式;积极营造创客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现存在问题的清醒应对,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庆阳(秦、汉至隋为北地郡,唐、宋为庆州,元、明、清称庆阳)西北与宁夏接壤,东南与陕西及平凉毗邻,“北控羌胡,南辖关陕”,为长安西北的屏障,自古以来为边陲要塞。秦、汉时北地为汉与匈奴的边界。隋唐吐蕃入侵,又成为边关要地。天宝后期,北地多次成为唐军与吐蕃决战的主战场。北宋时北地沦为西夏与宋的界碑,金人占据西北后,又成为金夏的边界。蒙古灭夏后,北地又成为金蒙大战的前沿。兵事频仍,战火不息,使北地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边塞诗,这些诗作劲风流溢,真挚苍凉,是北地人民遭受战火荼毒的历史的最真切的反映和见证。  相似文献   

12.
成县大云寺石窟部分唐、宋时期题壁、石刻文字尚存。寺内"汉永平十二年"刻字说明佛教很早就已传入今陇南市境内,"梁大同九年"刻字证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曾经在陇南境内兴盛及萧梁曾经统治陇南部分地方的史实。大云寺石窟开凿于北朝,创始于北魏的可能性最大,至隋唐时期已具有一定规模,"千佛"(遗迹)塑造于北朝至隋唐期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立于中唐时期。"大云寺"之名始自唐代武则天时期,石窟主要表现佛教内容,也包括儒家、道教和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从“人物笺注商榷”、“作品编年辨误”、“地名误注订正”三个方面,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具体考辨。  相似文献   

14.
<大理古佚书钞>据称是本汇编了三部明人笔记文集的古佚书,其中记有许多关于古代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化资料.令武术史研究者值得注意的是,<书钞>的三部古佚书中记有大量的武术史料,其内容之多,其记载之具体,在一般的明人笔记中是极为少见的,不少内容事关目前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三部笔记中记录的有关武术史料作一简要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15.
重提黄帝纪年,就是肯定华夏文明五千年。本文依据文献,由西周纪年上溯,推断商代积年,夏代积年,直至五帝纪年。黄帝纪元始于约公元前2600年。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牢城使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牢城使最早出现于唐末,在五代时期发展成为重要的军事职官,并为宋代所沿袭。牢城使的职能随着牢城的含义演变,在各个时期也是不同的。在唐及五代前期作为州镇重要的统兵军官,负有防御及野战之责;五代后晋时牢城已经成为兼具管理配隶罪囚的场所。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把牢城使的任命权收归中央,同时,将牢城军改编为厢军之一,致使战斗力不断削弱,牢城使地位也随之下降,最后成为督管罪犯配隶的地方司法性职官。  相似文献   

17.
织女、牵牛两星的称谓,最早见于《诗经》。西汉初的长安,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开始生成,长安斗门今存西汉牛女二石像,这是牛女星宿最早的人形化。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神话的人物和情节已经定型,唐宋以后在民间口传中又进一步演进。七夕节俗也起源于长安。西汉初长安已有七月七日守夜乞愿、穿针乞巧的节俗,六朝时传播到江南,至唐代已风靡全国,尤以长安为盛。长安斗门的石婆庙庙会正是七夕节俗生动的载体,附近的牛女二石像石婆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是弘扬七夕文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有关唐代茶叶产区的研究虽有成果问世,然缺漏颇多,至于对五代十国时期茶叶产区的研究,尽管涉及的还不多,也同样存在遗漏现象。唐代共有产茶州府56个,主要分布于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五代十国时期有所发展,达到77个州府,除过唐代时的分布区域外,又扩大到两湖南部地区,岭南、川蜀及云南部分地区。这一时期茶叶产区的不断扩大为两宋时期茶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宋代折杖法是宋代重要的刑罚改革措施,它的产生对宋代刑罚制度影响巨大,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酷刑肆虐、法出多门的混乱局面,但同时又导致宋代刑种配置不合理、刑罚轻重失衡。近年来,学界从多个角度对《折杖法》进行了探讨,并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对于宋代折杖法的性质,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主要对宋代折杖法的性质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古画品录》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部以论、评相结合的绘画品评作品,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旨在说明:在解读《古画品录》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其成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人物品藻虽然表现为由儒转道的倾向,同时,从《古画品录》中可以看出谢赫在对画的品评仍然保留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体现出了儒家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