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联合在线、千华数字文化、城邦文化、凌网科技、晓腾国际等五家数字出版机构,9月27日共同举行数字出版典范体系计划成果发布会,分享协助出版社改造出版流程的过程与心得,也将与出版社一起合作的电子书成果,捐赠给多家图书馆,推动台湾数字阅读风气。  相似文献   

2.
联合在线、千华数字文化、城邦文化、凌网科技、晓腾国际等五家数字出版机构,9月27日共同举行数字出版典范体系计划成果发布会,分享协助出版社改造出版流程的过程与心得,也将与出版社一起合作的电子书成果,捐赠给多家图书馆,推动台湾数字阅读风气。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阅读网”(http://reading.udn.com)深耕数字出版的台湾联合在线11月28日举行100年数字出版典范体系成果分享会,推出与15家出版社深度合作的电子书,并捐赠给台北市立图书馆。联合在线此次邀集出版社共同打造“文创型电子书”,以计算机实机教学让出版社学习企划制作精彩的App式电子书,以期能制作更多好看的数字出版品。  相似文献   

4.
台湾"中华电信"推出革命性电子书云端数字出版平台——Hami Publisher,以数字出版联盟最新的ePub 3规格,为出版业者提供了一个操作便捷的出版内容数字化工具. 正式上线后,其将提供给加入Hami书城的出版社制作电子书的服务,并逐步向台湾所有出版社提供使用,他们期望藉由降低电子书制作编辑的门坎与成本,提升编制电子书的意愿,进一步充实数字阅读的内容质量,让台湾读者能够享有丰富多元的数字出版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2,(19):42
正台湾数字出版联盟6月30日发表"台湾数字阅读行为调查研究",研究显示,台湾商业理财与文学小说并列最受欢迎的电子书,逾九成读者,每次读电子书的时间超过十五分钟,而非只利用零碎时间阅读。台湾数字出版联盟理事长何飞鹏指出,台湾卖出逾百万台iPad,创造出了新的电子书市场,电子书已到了快速增长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时代已来临,电子书发展方兴未艾,但电子书从制作、销售、利用等方式均有别于以往传统的纸本图书,对于其发行的出版社与负责销售的经销商也造成新的影响。文章对台湾学术电子书市场的实际状况加以解析,再通过SWOT分析了解学术电子书对二者产生的影响,文末也提出学术电子书未来的发展趋势供出版社与经销商参考。  相似文献   

7.
虽然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与出版社密切相关的电子书不但增长缓慢,且所占比重极低.传统出版社短期内很难介入网络游戏、手机出版和网络广告等核心的数字出版业务.面对数字出版的火热,出版社应以提供优质的内容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为核心,在确保纸书优势地位的同时,在内容策划和网络营销等层面重视移动阅读带来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2,(6):36
台湾出版社去年消失了数百家据台湾媒体报道,近年数字阅读风潮兴起,各类电子书陆续上市,加上越来越多民众开始在网络上购书,有人逐渐舍弃纸本书,或是不再走进实体书店。台北市出版同业公会粗略估计,去年一年出版社歇业、倒闭者有数百家,是出版界最凄惨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数字出版产业与数字出版趋势两方面对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剖析,对互联网手机热潮、教育出版社服务化转型、电子书产业链各环节进程、儿童出版数字化发展进行了详细梳理与点评;并就数字出版移动化、社会化阅读、科技创意数字出版三大数字出版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大陆出版社的角度出发,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大陆出版社电子书的版权情况以及它们对台湾进行电子书授权的意愿和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从主观意愿出发,大陆出版社愿意在数字版权领域与台湾合作,但他们同时也担心因为电子阅读市场的不成熟,市场的回报率不能得到保证,版权可能会有流失的风险。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对未来两岸数字版权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对我国400多家图书出版社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多数(61.7%)出版社已经接受了数字出版的概念;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中型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投资力度要明显大于规模小、实力较弱的中小出版社.大部分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社,由于经费不足,缺乏技术骨干.设施不完善,对数字出版不打算投入或者较少地投入资金.开展数字出版的出版社中,盈利的占26.09%,基本持平的占38.64%,尚未赢利的占35.27%.电子书是绝大部分(91.25%)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主要形式.开展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光盘,移动阅读、手机和游戏等出版形式的出版社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2.
于建平 《出版参考》2009,(17):17-18
2008年1月对我国400多家图书出版社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多数(61.7%)出版社已经接受了数字出版的概念;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中型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投资力度要明显大于规模小、实力较弱的中小出版社。大部分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社,由于经费不足、缺乏技术骨干、设施不完善,对数字出版不打算投入或者较少地投入资金。开展数字出版的出版社中,盈利的占26.09%,基本持平的占38.64%,尚未赢利的占35.27%。电子书是绝大部分(91.25%)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主要形式。开展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光盘、移动阅读、手机和游戏等出版形式的出版社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3.
数字阅读是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呈现,电子书是数字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电子书行业参与者的不断创新,电子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总体向好,中国电子书发展尤其迅速.本文结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电子书出版实践,从产品设计、制作流程、版权保护等方面探索教育出版社电子书业务全流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终端的图书被视为是出版产业的未来趋势,尽管多数出版社不认为传统印刷出版会消失。然而,随着阅读终端功能性的改进,数字化阅读的舒适性已经越来越接近印刷物阅读。数字出版涉及的制作技术、编辑方法、版权分成与行销通路等,已经与传统出版有了很大的差别。第三方服务商的加入颠覆了过去的线性产业链模式,包括电信公司、IT业者、网络书店、电子书发布平台甚至是图书馆等等,建构了数字时代图书出版新的产业链。本文在总结数字时代冲击下出版赢利模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图书数字出版的特征,提出了传统图书出版社在下阶段转型需要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社的出版特色是立社之本,差异性竞争决定着未来.传统出版社只有从浅层次的数字化基础建设逐步转变为深层次的数字化服务,打造可持续发展、以主流文化消费的数字阅读市场环境——全媒体数字社区,才能形成体现出版品牌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型数字阅读产业价值链,实现传统出版即数字阅读、数字阅读即传统出版的双向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社的出版特色是立社之本,差异性竞争决定着未来。传统出版社只有从浅层次的数字化基础建设逐步转变为深层次的数字化服务,打造可持续发展、以主流文化消费的数字阅读市场环境——全媒体数字社区,才能形成体现出版品牌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型数字阅读产业价值链,实现传统出版即数字阅读、数字阅读即传统出版的双向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亚马逊kindle的热销,让传统出版业者再次感受到了数字出版的巨大威力.在台湾,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善,从最上游的作家、出版社,如天下文化与城邦出版集团;虚拟通路的网络书店,如诚品书店;负责传输下载的电信业者如远传电信;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的面板生产者如元太、友达、台达电;组装业者如英华达、振曜等.  相似文献   

18.
《编辑之友》2011,(12):89
受美国亚马逊2007年推出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刺激,台湾的数字出版2008年至2010年迎来第一个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发展期。台湾各界更是看好数字出版的前景,无论是传统出版业、电信业、电子书阅读器制造商、数字出版平台等,均大幅投入有关数字出版相关活动,以期追赶国际化浪潮。但与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内地相比,台湾的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9.
王卉莲 《出版参考》2015,(11):29-30
在数字出版、数字教育热潮席卷全球的大环境下,2013年的俄罗斯电子书市场,延续近几年的发展态势,增长迅猛,电子书阅读的推广带动数字出版的繁荣,数字出版的增长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电子阅读的普及和电子图书馆系统的使用.本文结合相关调查和统计数据,对2013年的俄罗斯电子书阅读、电子书出版以及电子书图书馆系统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梳理,透过数据一窥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林笑意 《出版参考》2015,(11):11-13
出版社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台湾童书出版机构在台湾儿童阅读推广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童书出版与阅读生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台湾社会的阅读需求有了较大的提升,以童书出版机构为例,信谊基金会、民生报童书出版部、国语日报社童书出版部、九歌出版社、小牛顿杂志社、亲亲自然杂志社等少儿出版机构所出版的优质绘本、儿歌、儿童诗、童话、少年小说、散文、科普作品,成为承载优质儿童文化的载体.相关的阅读推广活动,催生出来读书会、故事妈妈、种子教师等不同形态的全民阅读形式.在此基础上,台湾地区政府及社会机构的推波助澜,令台湾社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