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社会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一切文化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1]313。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出现伊始,就是一种面向民众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民众智识,改良社会[2]182。戊戌变法以来",开民智"、"作新民"观念的出现,标志着近代社会教育思想的萌芽。《新民丛报》的"新民"思想是清末社会教育思想的代表,并对民国以后的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新民丛报》的社会教育思想《新民丛报》创刊宗旨称,"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  相似文献   

2.
(一)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从事编辑生涯后主编的第三种杂志,一出版立刻风行海内外,常常再版和被翻印,一般销数均在一万份左右(这在1902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行数),好评如潮。且看梁启超自己的估价: “自是启超复专以宣传为业,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畅其旨义,国人竞喜读之,清廷虽严禁不能遏。每一册出,内地翻刻本辄十数。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清代学术概论》)这里,梁启超并没有自吹自夸,事情确实如此。  相似文献   

3.
“出版”考(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本刊第3期拙文《‘出版’考》对出版一词的考证,其中关于外来语名词事,关于梁启超最早使用出版一词事,还须作些补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语言文学家对外来词的科学考证,其中包括出版等专业名词,明确认为是“从日本借来”的史实,本文也作一确切的历史说明。梁启超《自由书》一文,是1899年3月22日—1901年12月1日,发表于他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新民丛报》上的随感录64篇的汇集,这已在1898年8月“戊戍变法”失败东渡日本之后。1899年2月他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社科院汪叔子、王河等提出,中国第一位取译名“马克思”的是上海《万国公报》华文主笔蔡尔康。汪叔子等认为,由李提摩太口述、蔡尔康笔译的《大同学》一书,原是英国进化论者本杰明·颉德,最早在中国提倡马克思理论的一部分,它的译本前四章发表在1899年2月至4月《万国公报》,同年又由广举会结集出版。书中多次提到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5.
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7期上发表了《敬告我同业诸君》.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变骇为习”的主张,作为舆论引导的操作思路与手段.该主张由于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悖新闻专业主义,因而颇受争议.但是,一种理念的提出必有其现实意义,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以今人的要求来评判当时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6.
6月优异策划     
《青年记者》2013,(19):25
☆《老大知道你是谁——"棱镜门"全揭秘》《,新民周刊》,第25期简介: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6月揭露了美国的"棱镜"网络监控计划,引起全球对美国监控手段的激烈争论。有人称斯诺登为英雄,因为他揭露了  相似文献   

7.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1月13日(壬寅年十二月十五日):即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二十四期发表了黄遵宪致梁启超书,对梁《新民说》中的某些“激烈”言词表示不满。 1月29日(正月初一日):《湖北学生界》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湖北留日学生同乡会主办,刘成禺、李书城、时功玖、程明超、王璟芳、尹援一、窦燕石等编撰。设有图画、论  相似文献   

8.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1月17日(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教仁偕何小柳赴东京新智分社会晤该社社长宫崎德太郎,联系委托该社上海分社代销《民报》事宜,以“《民报》内容太激烈”,没有达成协议。 1月19日:上海《大陆》半月刊自即日出版的第三卷第二十三号起宣告停刊。 1月22日:《民报》第二期出版。这一期《民报》所刊朱执信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学说,略云:“前乎马尔克(即马克思)言社会主义而攻击资本者亦大有人,然能言其毒害之所由来,与谋所以去之之道何自者,盖未有闻也。故空言无所裨。其既也,资  相似文献   

9.
一八九八年九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同年十二月,他们在横滨创办了清议报。一九○一年十二月,该报停刊。一九○二年二月,梁启超又办新民丛报(以下简称丛报),作为他们宣传改良主义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丛报是半月刊。第一期出版于一九○二年二月八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初一日);最后一期出版于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前后历时近六年。由于一九○四年二月以后,经常不能按期出版,所以实际上只出足四年,一共刊行了九十六期。丛报的编辑兼发行人是冯紫珊,实际是梁启超负责主编。丛报每期篇幅一百二十页上下,约五  相似文献   

10.
张丽鹏 《兰台世界》2012,(25):80-81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他的思想学说,对我国哲学的发展曾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曾长期在东周都城生活,和洛邑(今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老子生平概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称老聃。诞生于公元前571年,即道元元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里称:  相似文献   

11.
去年9月,《新民报》创刊60周年期间,我曾随同赵超构同志专程到南京拜谒友鸾同志,向他请益。承他抱病款待,谈笑甚欢,大家都觉得是一次很难得的聚会。谁知匆匆一见,竟成永诀。友鸾同志毕生从事新闻和出版工作,是一位久负盛名的爱国的正真的新闻出版工作者。1929年冬天,《新民报》在南京创刊,他受陈铭德先生之邀,担任本报第一任总编辑。抗日战争开始,《新民报》迁大后方出版,他再度参加《新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的不朽名著《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世界各国680多个人物,其中有一个是中国人,而且是唯一一爪,那么,这个人是谁,马克思又为何会提到他?这里头倒确有一段掌故……马克思对政治经济颇有研究,虽然没有条件来中国,却在《资本论》中提到过一个中国人。这段话,出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的脚注中。马克思在讲到铸币、价值符号、直接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出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时,用小字写了一个编号为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大卫·哈维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凡是认真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人,最后总会以写作有关《资本论》的研究著作而告终.哈维自己就是这样的学者.哈维的本行是地理学,可是他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兴趣很浓,1982年就出版过《资本的限度》一书,1985年出版《资本的城市化》,2001年再出版《资本的空间》,2006年又出了《资本的限度》新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再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哈维就是在同年利用网络开设解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公开课,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众多听众.2010年,哈维一下子就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一本是《马克思<资本论>指南》,另一本是《资本之谜与资本主义的危机》.今年哈维还要出版《马克思<资本论>指南》的第二卷.2011年,另外一位学术大家,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出版了他的人生谢幕之作《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2012年8月,霍布斯鲍姆带着他的这本著作去朝见马克思本人了.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解放与改造》等,他的一生积累了大量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可以说是他是我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他的思想,来对比当今报刊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汪家熔 《出版科学》2010,18(4):103-106
《商务书馆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出版于1902年,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分音节的英汉双解词典。本文刊发列于这本词典中的商务印书馆的《序》、李提摩太的《概述》、严复的《序》、辜鸿铭的《绪论》、薛思培的《论英语之重要性》,以免于历史文献湮没。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伉俪     
在我国新闻史上,有好多夫妻携手奋斗,献身新闻事业的佳话。梁启超——李惠仙梁启超是维新派报刊政论家。他曾经主编过《中外纪闻》、《时务报》。戊戌政变后,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其妻李惠仙于1898年7月,同  相似文献   

17.
《出版广角》2013,(3):2
"新民说",取自《大学》和任公先生1902年的《新民说》。《新民说》是承接戊戌、辛亥与五四乃至今天的关键,中国的近代正是从这里开始。"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塑造,意在"作新民";它不完全服膺于西方,而始终坚守"中国立场";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寻求"建设性"之道。"新民说"是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期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中译名何时在中国出现,以后又怎样演变成我们今天谈到的统一的中译名的,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马克思的中译名已有文章作了介绍,这里就恩格斯的中译名作些考证,并以时间为序列表如下: (一)昂格斯:1898年夏天,传教士李提摩太为配合当时中国戊戌变法的需要,委托胡贻谷将英人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一书译成中文,以《泰西民法志》为书名,交上海“广学会”出版。  相似文献   

19.
1905年1月吴樾在保定创办《直隶白话报》。半月刊。其宗旨是“开通民智,提倡学术”,是一份综合性的普及读物,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2月23日邓实主编《国粹学报》月刊在上海创刊。该刊是国学保存会的机关刊物,其宗旨是“研究国学,保存国粹”,内容分社说、政篇、史篇、学篇、文篇、丛谈、撰录等栏,是一本起过一定革命宣传作用的权威性国学刊物,在学术史的研究上,也有一定的贡献。1912年初停刊,共出82期。5月8日清廷军机处命查禁《浙江潮》、《新民丛报》等书刊。6月3日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日本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其宗旨是“提倡国民精神,输入文明学说”。该刊宣传反帝反清革命,高呼“二十世纪之支那万岁!”  相似文献   

20.
书评的地位与书评的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到《徜徉在文化边缘》(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不由得就会想到书作者毛鹏先生."徜徉",如汉代张平子《思玄赋》说的"怅徜徉而延仔",是一种漫不经意徘徊之状,自然也就等于是说未探其阃奥了,这已是一层自谦;再说徜徉在"文化边缘"而非文化之中,则是说不但未登其堂,而且连其门也未入.毛鹏先生不仅其人是位"谦谦君子"(《易·谦》),为书取的名亦复如此,"卑以自牧"(《易·谦》),难怪古人要说"其文如其为人"(苏东坡《答张文潜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