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主体研究的热潮,但与此同时,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的关注却不够。然而,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及客体性,对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互以对方规定自身的存在及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主体性 ,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根本特点是具有客体性 ,但又具有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呈现出不同的相互关系模式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形成新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3.
主体、客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非是单一存在,明确自身主体的主体性才能够见诸于客体的客体性,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才能够形成一定的目标、意义,才能够互相影响,形成具有促进关系的良性教育。本文在辨别、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的基础上,形成辩证性的论述,以此来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反思,深化思想。  相似文献   

4.
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产权制度从无到有中,学界缺乏对知识产权客体的研究.梳理当前学界有关争议,可以总结出若干观点.为了定纷止争,可以从权利(义务)客体的法学定义入手分析,推导出权利资格理论,明确权利(义务)客体的实质,并将结论运用于对知识产权客体的研究.明确知识产权客体的含义,并使之区分于知识产权对象,具有独立的功能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践行以生为本理念的关键就是要弄清学生的主客体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它的客体性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作为被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客体性因素,二是与具有主体性的学生发生实践—认识关系的人和物所具有的客体性因素。主体性因素就是指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两类人,即教师与学生。以生为本中的主客体因素辩证统一,和谐共生;同时存在,不分先后;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之间存在着一种客观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扩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 ,拓展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内涵 ,延伸了产权的保护区域。同时知识产权在科学活动中的导向和借鉴作用及其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激励和保护作用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法学界对于知识产权客体问题的争论,其本质在于对知识产权客体的不同表述方式,知识产权客体的各种表述都未能涵盖所有的知识产权客体。文章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应该是某种特定的信息,而该信息具有不同于一般信息的特殊之处,具备这些特殊性的信息才能够成为知识产权的客体。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与知识产权之间存在着一种客观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扩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拓展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内涵,延伸了产权的保护区域。同时知识产权在科学活动中的导向和借鉴作用及其对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激励和保护作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体性和客体性.本文本篇论文主要是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