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术期刊的封面装帧格调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伟明 《编辑学报》2000,12(2):70-72
学术期刊封面装帧,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有各自的艺术风格的格调,通常,学术期刊的封面格调是指同类型几种以上的期刊,经过一段时间,在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和艺术内涵几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学术期刊封面装帧格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格调的形成并不意味着装帧艺术的完美,学术期刊封面装帧的格调不宜划一,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谈主编对期刊装帧设计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浩 《编辑之友》1999,(5):58-62
人们常把期刊的封面版式比作期刊的脸面和衣装,其装帧设计作用不言明。但期刊的主编大多是搞文字工作出身,习惯从期刊文字内容部分来思考期刊的运作,容易忽略装帧设计对期刊深层面的作用。因此,研究期刊封面版式设计的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整体把握封面版式设计的市场定位,拓展艺术对市场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提升读者的审美素养,是提高期刊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主编不可忽视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装帧图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艺术图像学研究方法“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的模式,对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装帧进行艺术学研究.“外部研究”说明世界顶级科学封面装帧的视觉表征类型,“内部研究”厘清封面装帧的艺术特征以及设计原则.同时希冀中国科学期刊封面设计,能够借鉴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经验,成功服务于传播中国的最新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期刊装帧设计的含义及其内容,结合封面和版式设计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质量,提出了应予以重视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美感为读者创造——谈期刊装帧的形式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旭 《编辑之友》1997,(3):54-55
如果说成功的期刊内容占“一半”的话,那么另一半便是刊物的装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装帧设计已远远超出它的实用功能,而更多被看作审美追求的艺术形式,看作刊物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读者是否订阅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6.
书籍的装帧     
一书籍的本质,原是一种精神产品。但是,其精神内容,需要通过物质形式来负载,并流通、传播。书籍的物质形式虽然是由内容决定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它又反作用于内容。书籍的装帧工作,就是使书籍的形式与内容统一的重要手段。中国书籍的装帧,自简策、帛卷、写本时就已肇始。刻版印刷出现后,不仅方便了书籍的流传,书籍的装帧也得到完善、发展。以书籍封面来说,由最初的空白页当作封面发展到另加高级纸双页封面;由另加封面到加函套、加夹板等。以版式设计来说,更是日趋讲究:边栏、界行、中缝,都逐渐规格完善。有些书天头、地脚、订口都很宽  相似文献   

7.
现代图书装帧设计是一个整体设计的概念,是决定图书结构和形态的手段.它包含了图书的开本大小、纸张材料、印刷方法、装订形式以及封面、环衬、扉页和正文版式等设计.图书装帧中具有决定影响和最重要作用的还是图书的封面设计.一方面,图书封面给予读者的是最初、也是最直观的印象,除了图书内容之外,封面是引起读者购买图书欲望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能够给读者留下长久印象的因素;另一方面,封面也是设计者最能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施展艺术才能的园地.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8,(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装帧设计已远远超出它的实用功能,而更多被看作审美追求的艺术形式,看作刊物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期刊封面装帧艺术集各门类的知识和艺术形式于一体,它设计成功与否决定能否给其内容增色,增强期刊整体的审美价值,还影响着读者步入知识世界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沃珂瑶 《今传媒》2020,28(5):151-152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碰撞交融最激烈的时期,正是这个时代环境造就了丰子恺这种新时期文人的艺术风貌。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一位大师级别的装帧艺术家,他的装帧设计可谓独树一帜,从封面到扉页,从环衬到插画,种类繁多。从他所绘制的封面画中都不难看出他推崇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尽管其装帧艺术形式比较简约,但简约不失精炼,日久逐渐弥新。本文基于丰子恺这个书籍装帧大师,通过对其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装帧设计封面画进行挖掘,从"简"作为切入点,来探索其装帧艺术风格,进而引申出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图书的内容固然重要,但作为外部形式的封面装帧和版式设计也不可忽视.具有特色、美观的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恰如雕梁画栋的室内装修,能够引导读者在台榭漫游、曲径探幽一番之后,有层次地渐入佳境,于不知不觉之中遍览全书,从而对内容起到补充和锦上添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枫 《新闻前哨》2005,(12):50-51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书籍装帧属于艺术的范畴。书籍及其装帧的性质和形式决定了书籍封面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装帧设计在近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给社会和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传达,刺激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范畴。虽然书籍作为精神商品也卷入了市场经济的漩涡,然而装帧艺术本身所负载着的独特的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价值绝不仅体现在实用,更主要的是它的审美价值。所以它绝不等同于一般市场经济下商品的包  相似文献   

12.
刘阳 《图书馆学刊》2011,(8):121-122
“装帧”在古代书籍使用中又称“装订”和“装潢”等。结合古代书籍装帧的材质、形式和方法,总结其在装帧方面的主要特色和风格,揭示并论证古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完整体系和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的装帧设计既要反映学术期刊的内容,同时又要具有相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要做到让期刊内容的思想性和装帧艺术的“意境美”达到完美的平衡.本文对装帧设计中对境界美的追求和创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境界美的表现形式,包括图像、文字、色彩、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书籍衍变的漫长过程中,出现了不同风格的装帧形式。受材料、工艺、地区、时代等因素影响,西方古书装帧的形式和风格繁多。文章整理分析了珠宝装帧、腰带书、连背装帧、混凝纸装帧和古软装帧五种经典装帧形式的结构、历史文化等内容,以管窥西方古书装帧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韩冰 《出版广角》2013,(4):86-87
早期期刊封面美术设计的感染力之所以深受当时读者的喜欢,主要是当时有担当的文人将中国本土艺术同外国先进文化做了借鉴与融合,将具备表现力的图案应用到期刊的装帧设计之上。在20世纪的初期,德国的石印技术(后来的西方胶印技术)传入我国,为我国的美术发展与艺术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也为后来的图书、期刊的装帧与艺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早期我国期刊封面的美术设计同新文化运动的思潮紧密相连,很多图腾性质的图案用在了期刊的封面上,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装帧设计角度分析探讨了目前图书生命力呈现“亚健康”的多方面原因,认为装帧形式与内容脱节、印制质量下降、装帧用材奢华、设计风格媚俗等问题存在于图书装帧的策划、设计和印制的各个环节中.文章提出了“图书文化内涵的艺术升华,图书视觉形态的时代创新,图书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图书装帧设计与编辑、印刷、销售各环节的有机组合”等提升图书生命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美术、摄影画册的封面装帧设计海风出版社罗田喜一、特殊性画册装帧的特殊性表现有二:一是相对于美术、摄影作品本身,画册装帧更具有商业性。就本质而言,画册装帧是作品包装,具有美化作品、推销作品的功能。而许多艺术品的创意初衷并非为卖而作,其本身体现的是艺术价...  相似文献   

18.
装帧设计是期刊存在形式的重要体现,是对一本期刊从封面到内文的整体形象设计。美术编辑在期刊出版质量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环节。现代期刊的发展对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美术编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更为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美术编辑要认真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探讨自  相似文献   

19.
陶元庆是我国著名装帧设计艺术家,自从为译著《苦闷的象征》设计封面后,他在装帧设计领域一发不可收拾,开创了书林封面设计先河。陶元庆的装帧艺术发迹与鲁迅的支持有直接关系,其风格在当时中国文艺界也是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詹蔷 《编辑之友》2010,(11):84-86
装帧设计是增强书籍关注度,进而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封面设计则是图书装帧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视觉设计的"急先锋".封面设计不仅是内容的外在体现,也是刺激读者购买的广告手段,应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青春文学作为目前图书市场的重要力量,其封面设计风格形式多样、各有长短.怎样的封面装帧有利于青春文学将内容最大程度的外在化,从而带动更大的购买热潮,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