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拟态环境的形成及其与现实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由对现实环境的直接感知转变为通过大众媒体打造的拟态环境来对客观世界间接的认知。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的出现,使人们在认识现实环境时产生了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环境,而这种经过"二次加工"的心理环境正是拟态环境形成的关键。从三个方向探讨拟态环境的形成及其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出拟态环境的心理学实质,这三个方向是:(1)从拟态环境的传播者以及受众这两个主体角度出发分析拟态环境的形成;(2)从拟态环境对现实环境的依赖、拟态环境对现实环境的反作用以及二者的偏离三个方面阐述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逻辑关系;(3)从心理学视角探索拟态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不但反映现实,也建构现实,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环境里。受众通过对拟态环境中媒介信息的认知,进而将之转化为现实行动,影响其生活。而拟态环境中的虚假新闻与客观事实背道而驰,虚假新闻传播所产生的"麻醉"、"污染"、"欺骗"和"背离"功能会误导和损害受众的心理环境,给受众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拟态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媒介环境和心理环境构成的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等同于现实环境,又与现实环境密不可分,人的主观环境(心理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拟态环境的研究重点大多在空间定位与导航领域,而缺少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拟态环境的研究有必要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实数学”是针对传统数学教育脱离现实、脱离幼儿生活、幼儿有知识无实际能力的情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现实数学”是关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是实现生活“数学化”的过程,强调每个幼儿的“数学现实”。“现实数学”对幼儿数学教育的启示是,幼儿数学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应立足于每个幼儿的“数学现实”,展示“数学探索”。  相似文献   

5.
权佳果的《中国伦理》延续了传统伦理学关注社会、关切现实、关怀人的传统,克服了现代伦理学偏重理论建构、忽略现实生活的流弊。权先生认为要了解中国伦理,不能单纯靠理论上的梳理,还要回归生活,回归现实,尤其是回归到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这个基本现实中去。他以多年农村生活的人生阅历以及现实感悟,从全新的视角对中国社会的伦理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诠释。并且,他还尝试建构一种能够真正指导当下现实,切实关照人心与人生的中国伦理。  相似文献   

6.
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鸟》描写了一位将自己封闭在虚幻的鸟群世界,并企图以此来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病人。通过对该主人公经历及心理的细致刻画,大江向我们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强烈矛盾和冲突,并进一步控诉了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残酷。而这一切与作者大江健三郎自身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及文化结构等密切相关。同时,无论是大江健三郎的自身生活经历还是其文学作品中所创设的故事结局,都在向我们表明一个道理:在这个无处为家的现实世界中,只有走出幻想、面对现实、调整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关于"现实数学"和"数学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教学中强调联系学生的现实,是我国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数学教学除了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之外,需要联系学生的"数学现实".数学现实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和个体性.学生的数学现实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模拟型数学现实、程序型数学现实、论证型数学现实和思想型数学现实.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描写现实、接近真实的创作方法,还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态度和立场,既要对现实的黑暗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要出示一种诸如社会平等和公正的理想价值和人文情怀。新世纪以来,现实主义与底层叙述相结合,显示出写实的深度和高度,而现实批判理所当然地成为底层叙述的一种至关重要的表达立场。  相似文献   

9.
对哲学的学习总是离不开对现实的思考。哲学所给人的是巨大的智慧,这使得人用一种"超越性"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眼前的现实。于是,哲学视阈下的现实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把哲学作为第一知识来考察,就像哲学对人的"终极关怀"一样,我们自身也需要用"终极关怀"的眼光来对待哲学。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向前一步来反观现实,然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儿童的生活世界出发,对儿童生活的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了区分与论述,进而提出:儿童的可能世界发生在儿童的游戏中,儿童的现实世界发生在社会的文化中,而想像则使儿童在这两个世界里自由地转换,并保持着内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何以超越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常常引发的是人们的现实意识而非文学想象,“伤痕”以后文学超越现实只是一种姿态和假象,实际上急切地反映着现实情绪,文学屈服于现实意识,使文学永远找不到超越现实的出口。市场化年代文学的成功之处是它博得了现实的喝彩,但也失败在无法超越现实,它与现实等量齐观,不再成为文学意义的文学,而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现实意识本身。一个把自己当作现实追随者而缺乏想象力的文学,不可能让人信任它对现实的反映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能够使学习者感受到高度虚实结合、实时的交互和沉浸感。业已研发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场所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与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多个应用案例表明,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具有提供情境、支持协作、促进自主学习等作用。进一步地研究需要进行更多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实例的开发,并且探索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现实技术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增强现实技术的实际应用。文章在阐述增强现实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以及支持智能手机增强现实系统的核心技术,并论证了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受活》:艺术真实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的《受活》对传统的艺术真实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由表层的真实转换为内在的真实,由大众的真实上升为独特的真实,从而达到了更深刻更本质的真实,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功。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整体真实,也称之为总体真实、全局真实、宏观真实,在新闻实践中是一个比较难把握也比较难实现的目标.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此命题主要包括新闻整体真实的含义、特点和困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归纳出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应用中须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物权理念价值化已经成为物权法发展的一个趋势.这一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权理念价值的最大化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试从物权法的产生,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物权理念价值化和制定物权法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新物权法在谋求物权理念价值合理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混合现实(MR)作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高级发展阶段,以沉浸式、跨时空、强交互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国内外文献分析发现,学界对混合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仍有分歧,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混合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10-2020年间国内外33项混合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其总样本量为1460,重点从学段、学科、实验周期和学习场所等调节变量进行深入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具有积极的正向提升作用;同时,其应用效果受到学段、学科、实验周期和学习场所等调节变量的影响。依据元分析结论,研究对未来混合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推进学段贯通式MR教学,加快MR与学科融合发展,整合碎片化MR教学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增强现实的概念及其系统构成基础上,阐述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区别、支持增强现实教学游戏的学习理论以及增强现实教学游戏的概念模型设计及其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增强现实在教学游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现实的个人”存在于一定的现实社会中,面临着一定的现实的问题。“现实的个人”与人的现实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全面正确理解二者,对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深入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