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651家上市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母公司绩效优于子公司。母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企业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子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收益率正相关。另外研究发现,无论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管理层持股的人数比例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651家上市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母公司绩效优于子公司.母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企业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子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数量与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收益率正相关.另外研究发现,无论是母公司还是子公司,管理层持股的人数比例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7家中国企业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竞争环境对战略纯度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战略纯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程度.当企业面临竞争程度低时,挖掘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平衡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企业应当尽量平衡组织这两种创新活动;当企业面临竞争程度高时,挖掘性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促进作用,而探索性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损害作用,企业应该尽量减少探索性活动,同时尽量增加挖掘性活动.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8,(4)
提出了精益生产、企业内外部环境管理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绩效3个维度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精益生产对制造业的经济、环境、社会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正向调节精益生产与制造业经济、环境、社会绩效的关系;企业外部环境管理正向调节精益生产与制造业经济、社会绩效的关系,而对精益生产与制造业环境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东道国母公司对IJV所采取的文化控制、IJV从外国母公司的知识获取以及IJV学习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中国华南地区96家合资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东道国母公司采取的文化控制对IJV隐性知识获取以及IJV的学习绩效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IJV隐性知识获取的程度与显性知识获取的程度有正相关关系;IJV隐性知识获取对IJV学习绩效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IJV隐性知识获取在文化控制对IJV显性知识获取和IJV学习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段升森  张新 《科研管理》2015,36(1):152-158
以我国131家金融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文化管控是否有效这一理论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揭示领导风格对文化管控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集团文化管控与子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环境不确定性对上述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表明适度的文化管控是一种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2)领导风格对文化管控的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变革型领导风格有利于文化管控有效性的发挥,而交易型领导风格不利于文化管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特征视角出发,研究技术联盟内知识模糊性、知识复杂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研究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动态变化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利用淮安、南京六合、南京软件谷、浦口科技园的调查数据对所提的假设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联盟内,知识模糊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复杂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对知识模糊性、知识复杂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非合作关系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向非洲跨国子公司进行顺向知识转移是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手段。基于全球价值链中领先企业向海外落后企业投资的顺向知识转移机制,从转移过程的参与要素入手,分析了中国母公司对非洲子公司投资顺向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105家在非洲设有子公司的中国跨国公司的调研数据分析验证得到:中国母公司转移能动性、非洲子公司接收能动性和情境相似度对顺向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隐嵌性对顺向知识转移绩效作用不显著。最后也对实证结果给出了解释和讨论,并得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海外子公司实施逆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获取知识资源,提升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中国跨国公司的132家海外子公司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假设模型,以探究海外子公司自主权,对其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自主权与逆向知识转移、逆向市场知识转移、逆向技术知识转移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自主权与逆向管理知识转移之间的倒U型关系不显著;母公司吸收能力能够负向显著调节自主权与逆向管理知识转移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赋予海外子公司适度的自主权,有助于实现逆向知识转移,但自主权过多会出现“过犹不及”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公司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绩效良好公司为何创新投入下降?本文以2012-2019年附属企业集团的上市子公司为样本,基于代理理论视角,探索阻碍绩优子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子公司绩效良好时,其创新投入下降;母公司的掏空行为、公司间的关联交易、高管的代理行为阻碍了绩优子公司的创新投入。进一步探索如何降低绩优子公司代理行为发现:独立董事对子公司两类代理行为的监督约束作用不明显;机构投资者能够抵制母公司对绩优子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外部制度环境削弱了高管的代理行为。研究从代理理论角度揭示了绩优子公司创新投入低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及从管理层、公司层、环境层三个层次为如何降低子公司代理行为,释放创新潜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和总结现有关于关系嵌入、动态能力以及子公司创新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海外子公司双元嵌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提出理论假设,构建理论模型,并对中国境内205家跨国子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借助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子公司的双元嵌入(内部嵌入和外部嵌入)对其创新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动态能力在双元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最后给出管理启示,旨在为中国海外子公司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鹏  董美彤  白贵玉 《科研管理》2019,40(4):92-102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鲜有研究从内外部网络的视角探讨过集团框架内子公司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本文从网络视角出发,构建内外部网络与开放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并探讨不同类型开放式创新及其交互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均能提升子公司创新绩效,且二者相互促进;集团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对子公司不同类型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内部网络对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外部网络对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在外向型开放创新的过程中,内部网络会强化外部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a subsidiary of 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in an emerging economy embeds with multiple knowledge sources, both in its corporate network (internal) and in the host country (external), to create the capability to undertake innovative activities. Drawing on first-hand and intra-firm field evidence over the lifetime of a subsidiary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dustry in Brazil (1996–2009) the article finds that: (1) Within 10 years, the case subsidiary attained advanced, near-world lead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ree technological functions: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and solutions; (2) This was an outcome of how the firm simultaneously engaged in knowledge-intensive linkages based on increased frequency of use and improved quality over time, with specific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unterparts; (3) However, some counterparts and linkage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s in contributing to the subsidiary'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Drawing on a novel approach that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al embeddedness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exte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embeddedness as part of knowledge-seeking strategies of MNE-subsidiaries. It also provides new insights to deepen the analysis of the nuances of subsidiaries’ multiple embeddedness, especially in emerg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5.
娄祝坤  黄妍杰  陈思雨 《科研管理》2006,40(12):202-212
既有企业持现文献主要关注企业整体的现金持有水平,忽视了现金在企业控制链上下游分布状况的重要影响。以2009-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考察现金在母子公司间的分布与集团整体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在集团整体持现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现金在母子公司间分布越分散(子公司持现比率越高),集团整体创新绩效越差。相对非国有产权,国有产权会加剧集团现金分散配置对创新绩效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集团母公司股权适度集中、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和管理层持股等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能够减轻集团现金分散配置对创新绩效的不利影响,但这些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集团中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论对集团现金资源配置和创新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C. Annique Un 《Research Policy》2008,37(10):1812-1828
Despite the growing involvement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in foreign-bas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comparing R&D investments of subsidiaries of foreign MNEs to domestic firms. Subsidiaries of foreign MNEs enjoy advantages that help them compete against domestic firms. However, when deciding on R&D investments, these advantages exert competing influences on their R&D investment decision. On the one hand, better access to and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es from the MNE and other subsidiaries and centers of excellence may encourage the subsidiary of a foreign MNE to invest less in R&D relative to a domestic firm. On the other hand, better access to sources of capital through the MNE and other subsidiaries may induce the subsidiary to invest more in R&D in comparison to domestic firms. We find that subsidiaries of foreign MNEs invest less in total R&D than domestic firms. The reason is that they invest less in external R&D than domestic firms; however, they have similar internal R&D investments compared to domestic firm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MNE acts as a substitute for the purchase of external R&D while internal R&D acts as a complement to the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red from other parts of the MNE.  相似文献   

17.
运用关系嵌入和权力依附关系与吸收能力相一致的相关理论,试图解释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通过外部的商业关系获得商业知识(显性/隐性)的内涵、动机和能力的机理。通过对80个在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调查发现,在营销知识自外部的商业伙伴向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传递中,权力依附关系和吸收能力是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主要因素,关系嵌入仅仅具有有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知识转移机制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玲  金占明 《科学学研究》2010,28(5):732-740
通过典型单案例研究对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知识转移的机制进行探讨和建构,选取A公司的北京分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深挖案例证据,通过深层分析和归纳得出最后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最终揭示:隐性、复杂性和专有性三个知识特征,以及信任、文化距离和子公司的战略地位三个组织关系特征是战略管理知识转移的重要前因变量,而知识质量和吸收能力是子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中间变量,需要引起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重视。本案例构建的研究模型需要多案例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检验和论证。  相似文献   

19.
杜丽虹 《科研管理》2018,39(7):85-96
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日益关注东道国创造性资产寻求,希望借此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那么如何获取东道国知识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外商在华FDI活动中,我国企业往往借助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获取资源和提升技术水平,而在我国向发达国家的OFDI活动中,这一方式则不太适用,我国企业需要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的知识获取途径和共享模式,而由海外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针对性逆向知识转移则更能有效满足我国企业的特定资源需求,并有助于我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本文试图从逆向知识转移方式出发,探究其作为我国企业获取东道国创造性资产路径的可行性,同时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制。为揭示我国跨国公司母公司微观因素对逆向知识转移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母公司战略因素和子公司逆向知识转移评价设计问卷,以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中介效应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母公司国际化动因,子公司影响力对逆向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证实以上两类因素对逆向转移的应用和创新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国际化动因体现为对海外创造性资产寻求的重视程度,子公司影响力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文化和股权控制三方面实现对逆向知识转移的显著影响,而创造性资产的影响作用还通过转移意愿的中介效应体现,子公司影响力则借由渠道建设的中介作用实现。最后综合实证分析和华为案例佐证的结论,本文构建基于母公司战略和子公司影响力、转移意愿和渠道建设的逆向知识转移作用机制,为我国企业实践提供对策建议:(1)鼓励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关注创造性资产寻求,尤其关注东道国技术、管理、市场和文化知识。(2)鼓励创造性资产寻求动因,提高对子公司的战略、文化和股权控制水平,提升子公司绩效对母公司的影响力,借以促进子公司逆向转移意愿;同时借由母公司控制程度提升,激励子公司完善渠道建设,实现基于编码和人员的双轨道知识转移系统,从而促进逆向转移效果。(3)增强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合资等高控制度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实现更高水平的股权控制,同时通过对子公司的统一战略规划和资源支持加强其战略控制水平,通过构建更具内部凝聚力和控制力的强文化体系来加强对子公司的文化影响。(4)不仅关注逆向知识转移后的知识应用过程,更关注知识再创新和自主创新过程,实现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20.
罗彪  余杰杰 《软科学》2011,25(6):76-79,91
在回顾企业集团常见激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促使子公司滚动降低其运营成本的预算激励模型。通过对该模型基于局中人效用的博弈建模,论证该预算激励模型可激发子公司经理层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不断围绕成本控制目标提高经营努力程度,实现企业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