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素琳 《教学随笔》2016,(8):124-124
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课程标准也这样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课程标准也这样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相似文献   

3.
一位语文老师问我:教学10年了,我还要读什么书才能最快速地写出教学论文来?是啊,教学10年了:教材熟悉了,教学设计流程晓得了,每课的问题与练习大体知道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什么样的书才能助力教学论文的诞生呢? 教师读书要做到“专”,意味着围绕专业读书,围绕课堂教学读书.教学设计的经验有了,教学方法也积累了,最缺少的“专业”是什么呢?我想,缺少的是对课文专心致志的深度研读,缺少的是对教材更高、更远视野的专门审视.  相似文献   

4.
我为什么要读书呢? 我想读书对于我以及所有像我一样想活得更好一些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就像吃饭和喝水一样必需。我读书的目的很自私,不是要把自己变得多么高尚,而是要使自己活得更明白、更好、更愉快一些。因此,我读一些我爱读并能使我快乐的书。如果读书是为了改变什么什么,或为了贡献什么什么,我宁肯不读。否则累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悖论     
读书有成本,这就是读书所占用的时间。如果一本书既不能带给你乐趣,也不能带给你启发,那不如把读书占用的时间用于打牌。我不同意开卷有益的说法,有好多书是不用读的,因为白耗光阴,一无所获。可是哪些书值得读呢?读物的选择可是带有悖论的难题。你没有读,怎么知道这本书怎样呢?你要读过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可是你不知道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又凭什么去决定读或不读这本书呢?克服悖论的办法有多种。比如说,选经典名著。所谓“经典名著”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好多人已经读过,读过以后觉得很值。比如说,看书评。书评也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有人…  相似文献   

6.
青年都渴望成才,也几乎都爱好读书,而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各种读物五彩缤纷,新的学科、新的知识层出不穷。面对这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究竟应该读什么书好呢?由于各人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兴趣与爱好也不一样,不可能统一,但有些基本原则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联系自己的体会,我感到,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与自己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紧紧相关的书籍,  相似文献   

7.
幕起:从"站着读书"说起师:站着读书,大家是怎么理解的?生:只有站着读书,才能把书读出感情来。师:就是说,站起来拿着书读,这个理解完全对。这是一想。二想呢?生:我觉得,应该是全神贯注地读书。师:全神贯注地读书。站着读书,还是一种姿态。站着读书,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读书,用  相似文献   

8.
煮书     
请你阅读阅读级别:★★★★题目设计:姚来祥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的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9.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10.
读书八字诀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先贤们不但强调要“苦读”,还提倡要“善读”。西汉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那么,怎样才能称得上“善读”呢?一曰勤。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读书也是如此。没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没有孜孜不倦的态度,是不可能把书读好的。南宋大诗人陆游形容自己读书的情景:“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翻断韦编,磨穿铁砚,口里吟诵,手上抄写,其读书勤奋之状可以想见。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介绍过自己…  相似文献   

11.
读自己的书     
自从书籍出现以来,读书的园地里百花纷呈、千姿百态。然而正如有人喜爱牡丹、有人钟爱兰惠、有人倾心菊花一样,各人的读书选择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光菊花也还有“西厢待月”“贵妃醉酒”等众多个品种,这就更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因此,有经验的读书人都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来读,读需要的书。读自己的书,就是从自己的喜爱去读书。每个人由于性情、经历、学养的不同,形成了各人千差万别的喜爱和审美标准。因此读书就应该从自己的这一“个性”出发,才能读出自己的特色来。我自己长期以来喜爱读一些有生活意蕴…  相似文献   

12.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书是知识的阶梯,只有多读书,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是怎样读书才能更快更好呢?我认为有两条很重要,一是兴趣,二是坚持。首先,我们要培养自己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自己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才能逐步提高课外阅读的水平。要想提高阅读的兴趣,我有几个好方法:1.结合自己所学的课文,找课外读物充实自己。小朋友们,你们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后,如果还觉得意犹未尽,就可以读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将相和》《赤壁…  相似文献   

13.
一日上街,遇一家长,她问我:“老师,我的孩子经常看那些闲书,却很少见他读课本。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呢?”闻此,我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了成果:语文学习“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所以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筹书,使学生有书可读;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对书产生向往之心;开展读书小组活动,使孩子们读得有趣。现在听说他们在家时也爱看书,怎能不喜?忧的是农村家长文化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怎么才能使家长直观地感受到让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处并从心里支持他们读课外书呢?恰逢期中家访,我决…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问,如何才能学好语文?我说:要学好语文,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鲁迅先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著名作家古华也说:“老老实实的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吧,小说之道,诗歌之道,尽在其中。”那么,我们应 该读什么样的书呢?作为中学生首先要读好课内的书。选进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引导学生走上自主阅读之路?我在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一、让学生爱上读书书,就像玩具一样,曾经是每一个孩子的伙伴。到书店看看,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蹲着的、趴在地上的、角落挤着的、书架边靠着的……哪一个不是读得津津有味、近乎痴迷?可怎么能让初中学生痴迷于读书呢?让学生读感兴趣的书,自己选书读。读书,各有所好、各有所用,各人有自己的观感、各自的兴趣。学生读  相似文献   

16.
该怎样读书呢,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各有千秋、我想是否可以从下述两方面去理解。一、读书要有选择书山重重,学海茫茫,而人生有涯,在电大求学的岁月更短。电大生完成正课学习任务的同时,再读“本分以外”的书,一定要有选择。选什么书读,人各有异,而选择的标尺却是相同的。我认为选择读物的立脚点应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就是说,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志愿、专业、未来的工作、环境、体力,智力、爱好,实事求是地选择一些既有用于完成电大学习任务,又有用于使自己最终成为高级人才、专门人才、有用人才的书读。对于大多数电大生来说,均应该不仅打破课本,参考资料的界限,而且应该打破专业界限,最大限度地拓宽知识视野,使自己的知识深层化,多元化,如学法律专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读书,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见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渊明说读书“不求其解”,也有人说读书贵在“涵泳”。王蒙则认为每一个人要掌握自己读书与人生阅历最佳的平衡点。王蒙主张,有两种人不必读书,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白痴。天才理当著书立说供人学舌,没时间也没必要读他人著作;至于白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只有中常之人才是读书种子。其实,此辈也可能因读书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古今为读书所误者岂止孔乙己一人?书读多了,不免眼高手低,自废武功;各书生自立门户互不买账,不读或许明白,越读越糊涂的并不稀罕;书虫大多苛求,感觉幸…  相似文献   

18.
读书与悟道     
近日读《庄子》,书中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在堂下正在做车轮的木匠过来问道:“请问国王读的是什么?”桓公说:“是圣人的书。”木匠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恒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死,那你所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的话中对自己所读之书竟如此地充满轻蔑,心中可就来了火,怒道:“我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木匠哪有资格妄加评论呢?能说出道理来也就算了,说不出道理就得把你处死。”  相似文献   

19.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在一次培训会上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教师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会后有位教师走上来,随意地说:“麻烦你给我开个书单,我要读点书。”——如果是学生这样说话,我会建议他读什么书;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她不过30岁,就问:“你最想读什么书?你感到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不怎么喜欢读书”。——谈话变得困难,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要读书,毕竟还有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