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应用题,有不少题目需要借助于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才能获解.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测量高度1.测量两相邻物体的高这类问题一般是由较矮物体的顶部向较高的物体作垂线,从而把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例1如图1,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36米,从A点测得D点的俯角a为36”,测得C点的俯角为45”,求这两个建筑物的高.(精确到0.1米)(已知ig36”一0·7265,Ctg36”一1.3764)(1996年辽宁省中考试题)解过D作HE上AB,E为垂足,在Rt凸ABC中,”.”zACB一二月一45”,AB=BC=36m.在Rt凸AH…  相似文献   

2.
1997年天津市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数学第28题: 如图,从山顶A望地面的C、D两点,俯角分别为60°、45°,测得CD=100米。求山高AB(答案可带根号)。 解:∵从山顶A望地面C、D两点俯角分别为60°、45°,  相似文献   

3.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就是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例 1 为了响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形象重于生命”的号召 ,决定在甲建筑物上从A点到E点挂一长为 30米的宣传条幅 (如图 1) .在乙建筑物的顶部D点测得条幅顶端A点的仰角为 4 5° ,测得条幅底端E点的俯角为 30°.求底部不能直接到达的甲、乙两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BC(答案可带根号 ) .(2 0 0 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 )解 过点D作DF⊥AE于F .由题意 ,得∠ADF =4 5° ,∠EDF =30° .∴ 在Rt△AFD中 ,AF =DF ;在Rt△DFE中 ,EF…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直角三角形中,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及勾股定理便可求出30°,45°,60°的四个锐角三角函数值。受此启发,我们可用多种方法来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推导出sin15°的值。方法一:如图1,作Rt△ABC,使∠A=30°,作角平分线AD,过点D作DE⊥AB于点E,则DE=DC。  相似文献   

5.
案例:在一次听课中,一位青年教师讲了一道习题(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如图1,AB=AD,CB⊥AB于点B,CD⊥AD于点D.求证:∠1=∠2.师生做完这道题后,又接着和学生一起做其它的习题.这道题的图形非常经典,我感到这样处理意犹未尽,于是便有了对这道习题进行"二次开发"的一些想法.在讲完这道习题...  相似文献   

6.
1.设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斜边AB上任意一点,PE垂直AC于点E,PF垂直BC于点F,PG垂直EF于点G,延长GP并在其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得PD=PC,试证BC⊥BD,且BC=BD。 分析: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图形如图1。欲证BC⊥BD且BC=BD,只需证△PCB≌△PDB,这是因为△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BC=45°,而此时∠DBP=45°.这样∠DBC=45° 45°=90°故BC⊥BD.而BC=BD是显然的。以下给出证明。  相似文献   

7.
<正>中考题是命题者智慧的结晶.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若能创造性地利用中考题,是化解"题海战术"的重要方法.本文将2019年广西贵港一道中考题的结论作如下拓展,与同行们作一交流.一、原题呈现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记旋转角为α,当90°<α<180°时,作A′D⊥AC,垂足为D,A′D与B′C交于点E,(1)如图1,当∠CA′D=15°时,  相似文献   

8.
在近几年全国各省(区)市的中考试卷中,测高问题频频出现,引人注目.下面举例说明此类问题的求解方法.例正如图1,在平地D处测得树顶A的仰角为30°,前进10米到达C处,再测得树顶A的仰角为45°,求树高AB(结果保留根号).(1998,辽宁省)分析设AB=X米,则BC=X米.于是要求树高AB,只须求得X的值即可.为此,只要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就行了.因BC=AB=x米,故BD=(x+10)米.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解上述方程,得x=5(1十).例2如图2,从塔顶A测得一建筑物顶C的俯角为a,底端D的俯角为卢.已…  相似文献   

9.
1998年全国初中联赛第11题如下: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AB=1,∠A=90°,点E为AC中点,点F在底边BC上,且FE⊥BE.求△CEF的面积.此题.参考答案给出的两种解法,都要通过一连串计算.步骤较多,思路不清晰.如果作底边上中线(即高).得△ABC重心G,利用重心性质,便有种种简单解法,除贵刊1998年第3期第43页所刊利用重心解的“略解五”外,还有以下解1、解2等多种解法,这也说明该题确属综合训练型的一道好题.  相似文献   

10.
一、重点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传统重点考查内容,复习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仰角和俯角、坡度和坡角、方向角和方位角的概念,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和勾股定理解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问题,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基本图形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的中点.从D作DE⊥DF交AB于点E,交BC于点F.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利用好这一性质,可以快速地求解问题.图例题(2004年桂林市中考题)如图1,△AB C中,∠BAC=120°,AD⊥BC于D,且AB+BD=DC,那么∠C的度数是.分析由于题中已知条件难以导出∠C的大小,观察图形特点,已知条件中涉及到AB,BD,DC,∠C等,这些量距离较“远”,故考虑将它们向同一个三角形中集中.以AD为对称轴将△ABD翻折,使点B落在线段CD上,根据对称图形中的相等关系作等量代换,即可将这些量集中一些.解在线段DC上截取DE=DB,连结AE,∵AD⊥BC于D,∴∠ADB=∠ADE=90°,根据勾股定理和判别直角三角形全…  相似文献   

13.
数学题集锦     
1.江苏东台市城南中学王瑞山题以正方形一边为底向形内作一等腰三角形,若它的底角等于15°,则得它的顶点与正方形另两个顶点连接所得图形,构成一个正三角形。这是一个著名的多解问题,现给出一种巧证如下。显然,只要证AE=AD即可。过A作AM⊥DE于M,过M作MN⊥CD  相似文献   

14.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这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解题中它起着传递线段之间关系的作用。如果在已知图形中出现直角三角形时,则可以作出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1 已知:△ABC中,BE⊥AC于E,CF⊥AB于F,M是BC的中点,N是EF的中点,连结MN。求证:MN⊥EF。NFEMCBA分析:如图,由已知条件可得△BFC与△BEC都是直角三角形,BC为其公共斜边。若连结MF,ME,可证FM=EM。证明略。  例2 如图,已知:在ABCD中,自钝角顶点A作AF⊥BC于F,BD交AF于点E,又知DE=2AB。求…  相似文献   

15.
DACO BDACBDACBE2314D CABECA BE一、叠拼型例1: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 ∠DOC的值().A.小于180°或等于180°B.等于180°C.大于180°D.大于180°或等于180°解:∠AOB ∠DOC=∠AOC ∠COB ∠DOC∠AOC ∠DOB=90° 90°=180°故选B.例2: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摆放在一起,连结AD,试求∠ADB的余切值.分析:本题实质上是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求三角形边、角的问题.既考查了同学们从三角板的边角关系中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又考查了同学们几何建模的能力.解:过点A作DB的垂线交…  相似文献   

16.
题目如图1,三棱锥S-ABC中,SA⊥面ABC,∠ABC=120°且SA=3,AB=BC=2,求点A到平面SBC的距离.1.利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2)A作AD⊥CB交CB的延长线于D,连结SD,再过A作AE⊥SD,则易知AE为所求.一道习题 多种解法$湖北省成宁市高中@余红丹~~  相似文献   

17.
测高测距是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最基本的一类应用题,综合考查学生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和方程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丰富,题型新颖.例1如图1,在地面B处测得建筑物的顶部的仰角zABC=6T,已知BC=100米,求建筑物高AC(精确到1米,仪器高忽略不计,供选用的数据:Sin6T=0.8829,ChoZ”=0.4695,钞Zo=1.881).(97年广东)。、__^。____AC解在RtthABC中,·.”tgB一不,AC二BCtgB=100opT=100XI.881&188(米).答:建筑物高AC约为188米.例2如图2,从山顶A望地面的C…  相似文献   

18.
正测量、航海、设计等应用题是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下面以2011年中考题为例,说明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题型特点.一、求角度例1(2011年苏州卷)如图1,小明在大楼30米高(即PH=30米)的窗口P处进行观测,测得山坡上A处的俯角为15°,山脚B处的  相似文献   

19.
正请看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第24题及其问题(2)的解法:如图1,⊙O的半径为1,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点D是弧APB上任一点(与端点A、B不重合),DE⊥AB于点E,以点D为圆心、DE长为半径作⊙D,分别过点A、B作⊙D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C.(1)求弦AB的长;(2)判断∠AC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ACB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由;(3)记△ABC的面积为S,若,求△ABC的周长.略解:∠ACB是定值.理由:  相似文献   

20.
1遇有半径作切线,与半径垂直于外端 当题中的图形内有半径(或直径)时,可过半径(或直径)的外端作圆的切线,则这条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这对证明题会增加新的条件。例1 已知:如图1,在⊙O中,OA⊥OB,在OB上任取一点E,AE交⊙O于点D,过D作切线DC交OB的延长线于点C,求证CD=CE. 略证过点A作⊙O的切线AF,那么AF⊥OA,又因为OA⊥OB,于是得到AF∥OB,∠CED=∠FAD,又由CD于⊙O相切于点D,得到∠CDE=∠FAD,故可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