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式群体主要指在学校老师指导下正式组织起来的班、组或团队组织。非正式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经常在一起活动的这种无形的组织,又叫小团体。非正式群体可分为志趣型、进步型、颓废型、怜悯型、敌对型。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最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社会的、心理的和生活的需要,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它存在于正式群体之中,对正式群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健康的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它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且能  相似文献   

2.
1、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 群体,是三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目标相互依赖所构成的集体,群体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所谓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所构成的团体,如学校、班次等。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成员自愿结合的带有共同利益和明显色彩的小集体。其明显色彩泛指成员间某种观点、某种爱好和兴趣的一致性。在社会的任何阶层、团体或部门中,非正式群体总是必然地存在着,而且对正式团体的工作常常发生作用和影响。因而,作为一个正式群体中的领导者,必须善于发现、分析和研究本部门中的非正式群体的构成情况,正确认识其在本部门中  相似文献   

3.
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一、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的含义根据一般社会学的观点,所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而“非正式群…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心理成因及其引导文艺飞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于情趣一致或爱好相仿、利益接近或观点相同、彼此需要等原因自然形成的,以心理或情感力量维系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它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用随意的、非常规化的方式,成员的权...  相似文献   

5.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是指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进行活动而又相互制约的人群。在学生群体中,由学校老师指导正式组织起来的班、组或团队组织叫正式群体。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经常在一起活动的这种无形的组织叫非正式群体,又叫小团体。在现实中,学生不仅受到正式群体的限制,而且还受到非正式群体的控制和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十分重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作用,注意引导,发挥其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影响。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其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第二青春发育…  相似文献   

6.
一个班级内的群体有各种各样的。根据班级内构成的原则与方式以及有无明确的结构关系,可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师生认可,为完成班级所赋予的任务而产生的,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如班委会、团支部。非正式群体,则是基于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人员性格相近等因素自然形成的群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正式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历来为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所萤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虽然是一种“民间组织”,但其在班级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支部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初中学生中以某种情趣为凝聚力自发形成的一种未得到学  相似文献   

8.
一、学校非正式群体与教师意见领袖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最早提出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formal group)与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为了达成有组织任务、有明确关联的特定目的以及执行组织的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组织机构。非正式群体则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组织起来,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  相似文献   

9.
一个班级内的群体有各种各样的。根据班级内构成的原则与方式以及有无明确的结构关系,可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师生认可,为完成班级所赋予的任务而产生的,有明确的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如班委会、团支部。非正式群体,则是基于志趣相投、家庭背景相似、人员性格相近等因素自然形成的群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正式群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历来为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所重视。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虽然是一种“民间组织”,但其在班级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1.志趣相投型这…  相似文献   

10.
1.非正式员工的特点 非正式员工指临时工、兼职员工、租赁员工、特别聘用人员与顾问人员.虽然非正式员工和正式员工共同为企业服务,但是非正式员工群体对于正式员工群体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的。它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E·梅耶提出。梅耶通过霍桑实验证明,非正式群体的自发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员的劳动生产率;前苏联心理学家也指出,非正式群体会促进正式群体的巩固及任务的实现,不会涣散劳动组织,可以利用非正式群体以巩固正式群体。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态度基本上是怀疑或否定的,且很多时候把它与正式群体相对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非正式群体是青少年激烈动荡不安的生理和心理的产物,并由此过分地对其…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引导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指由价值观念比较接近,社会角色、兴趣、爱好类似或一致,在情感上相互吸引、依赖并产生共鸣的企业职工自发结成的集合体。以往企业领导者多忽视非正式群体,甚至否认它的客观存在,而大量事实证明,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仅就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特征、作用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供企业领导者参考。一、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特征1.自发性。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当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方法欠佳或管理水平不高时,当企业的方针、政策、任务、目标和…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对象。而非正式群体则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群体,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班级是学生群体的组合,班级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班委、团支部、班小组、团小组是班级的正式群体。一般来讲它具有正导向功能,对班集体建设起着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自发的,以个人兴趣、爱好、友谊或共同利益为基础结成的群体,俗称小团体。笔者对全校20多个班级、近千名职中生作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90%以上的职中生参与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非  相似文献   

15.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当代中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寝室等正式组织而言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尽管它与正式群体相比不稳定,人数少,但其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与行为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大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大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大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心理和行为引导的途径,以使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齐国民 《天中学刊》1998,13(1):110-111
学校中的学生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组织的学生群体,它是按照社会的规定或学校行政的决定组织起来的一。定组织或基本单位,如学校中的共青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学生会或班级等;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不具有正式组织的学生群体,它是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以个人的情感好恶或心理上的亲疏远近关系为基础,自发结成的学生群体。学生非正式群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儿童的年龄小,生活及活动的范围相对狭窄,因而,他们结识的小伙伴主要是邻居、亲友或同桌,这种群体关系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讨论的“群体”概念,是指在高校学生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持续的共同活动而结成的有“首领”的人群集合体。按照这种群体的构成方式和组织原则的不同,可区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正式群体是具有较强组织性的群体,其成员的来源、地位、行为和权利、义务等都有比较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如学生班、学生会、团支部,被批准成立的学生社团等。而非正式群体则是因为某些共同的需要而自发结成的,主要靠感情来维持存在的群体,它自生自灭,一般比较松散,而且人数较少。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不一定都参加了某种正式群体,而正式群体中一般都会产生非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9.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索●江苏省溧水县洪蓝中学诸定国一、概念的界定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  相似文献   

20.
林海萍 《中国教师》2009,(Z1):551-551
<正>非正式群体是指班级内(或班级内外)少数学生以感情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为主要功能的小群体。任何正式群体中都或多或少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非正式群体,所以班主任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应视之为正常的客观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不是学生的任意拼凑,而是学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