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外科学本质教育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已成为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一般认为,科学本质涉及"科学知识的本质"与"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本质观决定了科学本质教育的内容与学习范畴.科学本质教育的教学策略是多样的,主要有科学对话模式和HPS教学模式.通过正确处理科学本质与科学探究的关系、科学本质与科学史的关系、设计融入科学本质的课程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对于科学本质可以从"科学是探究"、"科学有自身的价值观体系"、"科学是建构性的知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诠释.科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开展探究教学、融合科学吏、渗透STS等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进行有效的科学本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本质观,要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活动自然地融合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渐进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本质理解需要显性教学。立足本土化的科学本质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多元教学路径,即科学探究教学、融入科学史哲的教学、科学论证教学、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以及科学阅读与科学写作等。进而提出科学本质教学要走向综合、开放、多元,具体表现为:厘清科学本质的内涵与定位,使科学本质教学目标显性化;挖掘不同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丰富和创新科学本质教学方法;发展教师关于科学本质的学科教学知识,探索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的新路径;基于科学学科知识,建构科学本质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个人科学本质观是个体对科学知识发展所持有的信念和假设.它是一个观念系统,涉及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社会文化、科学课程和课本以及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形成的.揭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结构和成因有助于预防并转变学生错误的、不充分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5.
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科学本质的教育要求.为长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念,本文创新探索出科学本质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包含:分析教材的科学本质表征、制订恰当的显隐性教学策略、规划单元的科学本质教学安排、细化每章节的科学本质教学设计.科学本质视域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既契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又适应科学本质观念并非一蹴而就的发展特点,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6.
要对科学作深入的了解,必须从了解科学本质观开始.介绍了科学的各种界定及分界标准;讨论了科学的本质及其历史概括、科学本质观的分类和结构,以及科学本质观养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科学本质观的养育不能孤立地进行.精心设计科学本质养育的内容和过程、改进养育的实施策略、提高教师的科学哲学修养、同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性等是搞好科学本质养育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认定科学本质教学需要教师具有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和"STEM"的教学能力。理清教师科学本质观认识水平的现状,导致科学本质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阐明提高科学本质教学质量的三个方面,即提高科学本质的认识水平、研发科学本质的教学资源和指导科学本质的教学思路。建议发展在职教师科学本质的教学水平要因人而异,且显性教学为主。  相似文献   

8.
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选择,对教学主题的不同设计、教学话语的不同使用,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理科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并把它作为衡量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在以往理科课程教学中没有引起对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视。本文阐述了什么是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探究的科学本质教育功能,以引起理科教育者对科学探究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探究一直是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主题.然而,由于教育工作者对科学探究本质的理解不足,科学探究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通过对科学探究的历史回溯和本质剖析,明确了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基于当代学习理论和国际科学教育改革趋势,提出科学探究教学改革的五个基本原则;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了思维型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模型,以期为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提供系统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论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文本话语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对于科学本质具有精深的理解,并表现出相应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理科教科书的科学本质文本话语影响着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行为。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文本话语重建的基本策略有:转变认识角度,重建认识论范式;区别观察和推论,重建跨越性话语;区别定律和理论,重建产生式话语;设计认识论主题,重建认识论话语;设计反思性活动,重建认识论反思性话语。  相似文献   

12.
开展科学的本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建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基础之上。通过实施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改革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师教学策略,使学习科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必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本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帮助学生发展较全面而准确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教师应该能够应用一些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有关科学本质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科学探究法和科学史法。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应用以下方式:利用科学故事;利用科学史中的科学失误;利用科学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Many have argued that the inclusion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science teaching might promot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as well as the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However, its inclusion in science teaching may not have the desired effect due to the limited coverage it receives in textbooks and the limited time available for teaching. A historical episodes map (HEM) is thus developed with four storylines and more than 20 events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is designed to fit in with regular teaching topics. A total of 329 students in Grade 7 were invol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using the textbook only,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lso taught using the textbook plus HEM materials and associated discus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such teaching lasted for a month and a half.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exposure of students to HEM materials did promot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as well as their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相似文献   

15.
发展教师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科教师要具有相应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发展理科教师教学行为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发现:教师理解科学本质教育的价值是自主发展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前提;教学行为的范例水平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WWHW思考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认识论水平,进一步深化教师对知识内容及其科学本质的理解,促进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发展;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自我监控系统对于理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发展能够起到有效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实现提高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发展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教学理念,构建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形成融入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评价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确定培训目标,本研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性质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教师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存在很多缺陷,在对科学性质的认识方面问题尤其严重,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做法。因此,对教师进行以正确的科学观为核心的科学性质培训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本质教育近年来广受关注。英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学段的科学本质教育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英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科学本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影响科学本质教育的因素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这些都对我国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本质教育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其它省市实验区科学课程面对综合还是分科选择的难题之时,浙江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与实施坚持着“综合”的导向,因而审视与反思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成为必要。本文基于科学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七个维度三个层次设计的访谈、对典型地区学校的课堂观察,提出浙江省综合科学课程推进中的问题,表现为“综合科学”与“组合科学”两种科学课程形态的并存;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性质与目标认识不到位;对课程资源理解不一,科学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有效科学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使用亟待专业引领。进而立足于综合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提出有效推进科学课程实施的根本在于以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教材比较研究促进科学教材的完善;改革中考,促进科学教师对科学教学评价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