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庆  任安 《青年记者》2008,(14):44-45
从"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体的"新闻帝国主义" 连日来,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违背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原理的错误,这些错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是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典型表现.大致而言,国外媒体关于西藏事件报道的谬误可分为以下4类:  相似文献   

2.
"3·14"拉萨事件和"7·5"乌鲁木齐事件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也引发了传播活动中理念与方式的冲突与对抗.整个事件的报道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新闻真相的报道,而成为集中展示西方新闻虚假议程设置以及西方话语中心对西藏、新疆问题巨大的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特性.本文以西方主流媒体玉树地震涉藏报道为例,依据互文性理论,揭示西方主流媒体网站在玉树地震涉藏报道中的语义隐舍现象.提供了一条认识西方媒体在涉藏报道中隐藏意识形态偏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5.
通过框架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7·5事件的报道采用了强度与深度报道策略,以平衡、多元的视角对新闻事件人物与言论进行采写与发布,并结合纸质媒体与精英受众的特点,注重新闻背景铺陈与前景预测的理性报道方式。《纽约时报》遵循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但在坚持平衡、中立的报道原则背后,却隐藏着意识形态冲突与价值偏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以其意识形态为中心设置议程,配合国际传播力优势和"扒粪"传统,使得国际舆论过度关注中国的阴暗面.面对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的偏见和"淆乱事实",中国媒体并不是没有相关报道"以正视听",但对这些声音,西方媒体习惯加上如"据中国官方辩称"、"来自中国的报道"一类的标签,将其归为可疑信息.  相似文献   

7.
易欣 《今传媒》2008,(6):21-22
今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就我国有关问题大肆炒作,特别是对"3·14"拉萨事件的歪曲报道严重违背了其一向标榜的"客观、公正、真实"原则,在报道新闻时先人为主,戴着有色眼镜,在国际新闻旧秩序下推行新闻话语霸权,散布政治偏见,混淆国际视听,其新闻观的虚伪性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媒体对西藏3·14事件进行全面报道的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媒体不惜以违背新闻道德的代价来歪曲事实、丑化中国.为何西方媒体如此歪曲报道中国?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从何而来?本文对此逐一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熊健 《新闻传播》2009,(7):42-43
本文选取多家德国主流大众媒体对中国西藏问题的相关报道.从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针对中国政府和达赖集团的不同报道倾向、报道的“选择性失明”现象及虚假新闻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德国媒体歪曲报道西藏问题的原因在于新闻自由受政治经济因素操控、西方世界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新闻传播的自身特点以及中西方意识形态差异等.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西方长期以来存在着意识形态、历史人文背景以及媒体功能认定等方面的冲突和差异,中西方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也有所不同。我们所说的灾难性新闻的报道理念,就是指媒体和记者在报道灾难性事件时所采取的报道方式、报道思想,以及对灾难本身的看法。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中西方灾难新闻报道理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客观、公正、中立,这是西方媒体一再标榜的报道新闻的态度,然而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不了解、政治上的偏见,以及这些媒体所属国家的利益渗入了对中国报道的字里行间,使得中国在近代以来最美好的发展时期,承受了来自西方媒体最刻薄的批评和嘲讽。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媒体处于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暴力行为的严重程度加上发生地域的敏感性,使该事件立刻成为国际关注焦点。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更逐渐由事件本身游离出来趋向更为宏观、政治化的层面。部分西方媒体报道以双重标准伸发出不少主题先行式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对其"偏见压倒客观"的质疑。美国福克斯电视台、CNN、德国《柏林晨报》等媒体张冠李戴、主观妄断的报道集中展示出西方媒体所谓的"客观"、"真实"所面临的现实樊篱,更提示我们进一步关注中西方传播活动中意识形态与文化理念的冲突与对抗。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发生了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也就西方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某些西方媒体使用了拙劣的新闻造假手段,发布了大量歪曲事实、充满偏见的报道,严重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原则,违反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考察西方部分媒体在拉萨暴力事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以《华盛顿邮报》对中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报道为例,以新闻框架理论为抓手,分析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和态度.研究结果发现《华盛顿邮报》对中国的报道充满了偏见、假象和敌意,并将中国塑造成了一个财力强大的强势国家.这样的偏见恰恰与美国一贯的冷战意识形态和"中国威胁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大国竞争的产物.但目前世界媒介话语权仍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手中,这些国家仍可以在意识形态的操纵下继续生产不利于它国的负面言论.  相似文献   

15.
西藏问题一直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搞和平演变的重要议题,也是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关注中国的重点。西方主流媒体的涉藏报道充满了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不客观的报道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西方主流媒体涉藏报道虽有失实之处,但仍有不少信者,不得不说得益于其巧妙老到的涵化技巧,将自身的立场巧妙融入报道中,在受众浑然不觉的情况下说服受众接受新闻报道暗含的媒体意见。本文从涵化理论的视角出发,以《纽约时报》为例,研究西方媒体对西藏问题的报道。选择《纽约时报》是因为该报是一份历史悠久,在美  相似文献   

16.
牛天 《新闻传播》2010,(1):104-104
突发事件的报道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新闻报道的热点。面对西方国家带有偏见的失实报道,中国真正的声音被国际口水淹没,中国传媒在国际舆论上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有沦为西方媒体傀儡传声筒之险。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们除了揭露那些指鹿为马的西方媒体的失实偏见报道之外,应该总结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分析西方媒体在拉萨"3·14"事件报道中的偏见,首先要研究这些报道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本是中国新闻人借奥运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良机,然而西藏"3·14"暴力事件以来,奥运圣火所到之处竟然引发了许多我们不曾预料的不和谐,西方一些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再次暴露了其充满偏见的一面,这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冲突。多元文化的共存使我们这个世界异彩纷呈,但在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语境下,各国媒体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是否日益趋同. 我们知道,中西方媒体从业者在新闻思维和话语方式上存在着不小差距.本文的关注点在于,经过了多年的国际新闻交往,中西方媒体从业者所使用的新闻话语方式是否延续了其各自的表达惯性,中西方不同媒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是否表现在灾害新闻文本的生产过程中,并最终转化为新闻作品上的差异,不同媒体在灾害新闻上的话语表达方式是否更加接近,在新闻角度的选择以及新闻语言的使用上是否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藏自治区和甘肃等地发生由达赖集团操纵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不惜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扭曲事实,编造谎言.在国际传播语境下,西方媒体所标榜的新闻专业主义容易发生变异:在国际报道中执行双重标准;政治势力的渗透是新闻专业主义发生变异的诱导因素;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它失去理性.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容易沦为发达国家对受众传播偏见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