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将文化生态学理论应用于花腰彝舞龙文化的研究,调研石屏的花腰彝舞龙文化生态环境系统,对其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环境进行研究,探讨了文化生态环境改变对其发展的影响,回答了花腰彝舞龙由一种神秘的传统宗教仪式演变为现在的女子舞龙的社会根源,说明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伴随着现代文明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为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做出适应性改变,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现代花腰彝舞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结合的产物,我们应理性看待花腰彝舞龙文化的时代性改变,并鼓励市场、政府和学界从多方面参与、支持、研究彝族体育文化,促进其继承发展朝着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与调适--以永仁县谢腊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和转型,与其经济社会相适应,这是传统文化的必然走向。云南楚雄州永仁县谢腊彝族在长期与外来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接触、交流、磨合乃至碰撞中,不断调适本民族传统文化,吸纳了优秀的文化成份,使彝汉文化融为一体,顺其自然地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并与当代先进的科学文化嫁接。  相似文献   

3.
李攀科 《文教资料》2006,(18):17-18
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本文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分别论述了在古代传统文化、近代西方文化、五四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更替中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中祠堂意象出现175次,并且其每次出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见作者是有意凸显祠堂。《白鹿原》将具有儒家文化特质的祠堂意象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相关联,通过其功能演变的过程,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层演变历程",也是呼应小说开头书写"民族秘史"的主旨。通过其命运流变的过程,揭示白鹿原上家族命运的变迁及以祠堂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窘境,暗含作者关怀、思索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彝族先锋诗人阿库乌雾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彝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社会过程中形成的传统的一部分,这个传统构成了彝民族的文化整体。同时,在他的诗歌中体现了彝民族对历史的表达和民族宗教意识的体现,从宗教领域对民族文化进行思考。更为重要的是,阿库乌雾力求以诗歌为表达形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宗教精神内质作一番深刻的智性思考,并渴望重塑现代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建水陶瓷发展历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水陶瓷业历史发展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至今有3500多年的工艺传承,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形成的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陶瓷业中独树一帜。该篇从古窑遗址、时代划分、建水紫陶诞生的文化背景、建水紫陶的发展历程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建水陶瓷业的整个发展历史,以期为建水紫陶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文化业的兴起,一度衰败的建水紫陶如今正显示出再度兴盛的迹象,但由于产生效率低下,建水紫陶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竞争力;近年来,数码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已经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艺术,它所带来的一些新观念、新方法也让建水紫陶的发展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重新理解现代技术,尤其是数码技术的全新文化涵义,并且利用数码技术探索数码艺术在建水紫陶中的具体应用,将有可能开启现代技术与传统民间工艺相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体育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变迁是必然的。以广西壮民族传统体育"抛绣球"为例,论述它由民间娱乐走向现代体育的发展过程,试图从民族学角度来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变迁,以及对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时期(1840-1928),云南建水紫陶在"金临安文化[1]"背景下,涌现出一批以秉承和褒扬我国中原传统文人画装饰的陶艺名家,箫氏即为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建水三王"之后把建水紫陶无釉刻填彩绘装饰艺术推向又一个巅峰的陶艺大师。本文对箫恩荣遗世作品中的艺术特征进行评析,探究萧氏作品在建水紫陶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价值,以期为建水紫陶产品装饰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中,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研究、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演进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和途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纳入到村落发展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比较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模型,在广播电视大学传统远程教育中央、省、市县电大三级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将远程教育深入农村,在有条件的镇村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点,拓展远程教育空间。并针对科技示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远程教育为新农村科技示范建设服务的具体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分析我国乡村传统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当今我国乡村文化的表现形态.文章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乡村文化共享公共空间的衰退以及乡村文化仪式和传播主体的缺失是导致乡村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同时指出乡村文化在嬗变的过程中逐渐与异质文化互动融合,在传统文化日益衰落的同时形成了乡村多元文化混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西北是回族重要的聚居区,近代以来回族社会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回族教育也以一种多元化的不同类型呈现出来,回族传统的经堂教育、新式教育和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教育是其主要的几种类型,同时还有"化彼殊俗"的汉化教育、私塾性质的回族教育和分别由政府、回族上层人士、寺院创办的民族教育、新式回族女子教育、回族幼儿教育等类型。  相似文献   

14.
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长篇小说《酒徒》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作者在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技巧时,从四个方面即意识流与现代诗意象的结合、情节交待与意识流动的交替展示、社会现实与“内心真实”的交融、意识流与象征手法的结合,说明了作者在对新感觉派、西方意识流及传统文学中的意象、情节及象征手法的整合中,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流”小说的特色,但他这种特色不可避免地具有肤浅性和世俗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乔治·爱略特的一部早期小说《亚当·比德》为例,分析了作者渗透在这部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其同情意识思想、因果报应思想、利他主义思想及其对传统价值的尊崇几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爱略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本文指出:爱略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她从小所受的基督教信仰以及费尔巴哈、孔德等人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迄今有关李白研究的庞杂体系中,试图以"天堂情结"和"庙堂情结"(与道、儒思想有别)统领李白的审美世界,进而统领李白诗中驳杂的蕴涵。基于此,李白诗的现代感与酒神精神相契合,并在汲取庄子宇宙观、人生观的基础上与现代生命意识有暗合;其天才的体验,使他能不自觉地把生活情感转化为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中国本土文化,西方人道主义文艺理论资源,大和民族的世俗文化和社会改良理想,是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主要学理来源。正是在此基础上,周作人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文艺思想体系,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的文学”理论,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走出“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二元抉择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婕 《中学教育》2010,(5):39-42
自主发展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语文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既是现代语文教学所强调的,也是传统教学曾关注的。本文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三方面,就语文的教与学,谈新课程理念下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开发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深入,傅斯年作为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本文通过对傅斯年学术与品格的简要回顾,着重分析他作为一代学者,对现代大学理念的独到阐释,尤其是通过傅斯年对台湾大学的改革重建,旨在揭示出傅斯年对理想大学的践行与追求,其中傅斯年所倡导的大学与本国文化相融合的思想,更具有跨越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