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也是德国古典美学中一位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美学思想家.他的美学思想在德国美学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莱辛、赫尔德、文克尔曼等人的美学观点并有所发展.他的美学观点又影响了后来的席勒和黑格尔.歌德和席勒共同探讨而提出的诗的“古典的和浪漫的”表现方法,是席勒重要美学著作《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源头,也是后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创作方法的滥觞.当代德国的结构心理学家施普兰格尔(1882——1963)在《价值的等级》一文中,说:“荷马、但丁、歌德不仅从审美角度鼓励了人们,还通过这种象征从伦理上启迪了他们.”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最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思非常热爱和尊崇莎士比亚,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1859年4月、5月,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写信给斐·拉萨尔,针对他的历史悲剧<济金根>不从生活历史真实出发,而从主观观念出发的唯心主义倾向,明确地指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09,(12):42-43
生命的一半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尽管他们年龄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席勒写《威廉.退尔》的剧本时,歌德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全部提供给席勒。而歌德写作《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也得到了席勒的鼎力相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无比悲痛地写道:"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歌德和袁枚分别作为德国和中国的著名作家和理论家,两人的文论思想有一致之处.由于置身于不同的文化历史土壤和生活环境之中,两人的文论思想又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性.以<歌德谈话录>和<随园诗话>为中心,比较分析两人关于创作题材论和文学风格论,可以看到两人文论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正>《歌德谈话录》辑录:[德]爱克曼译者:朱光潜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歌德的人格魅力。可以先从歌德与席勒的交往谈起。歌德比席勒年长10岁,而且两人的性格并不相同,席勒重理念、性情偏激、容易冲动,歌德则重感性、性情宽和、行为沉稳。但由于在文学上的志向一致,两人走到了一起。两人在订交的10年里一共通信2000多封。歌德说:"他给我的一些信是我所保存的最  相似文献   

6.
<正>歌德&席勒:死也要葬在一起的两个男人!席勒贫穷,歌德富有,而且席勒比歌德小10岁,二人条件天差地别。但席勒是位合格的"追星族",他为《少年维特之烦恼》而倾倒,也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歌德的注意。终于,二人相识并成为知己。1805年,席勒身患重病而亡。席勒的尸骨无奈之下被安放在教堂的地下室,而地下室里,堆放着很多尸骨。二十年后的歌德知晓此事心痛不已,愧疚自己对于亡友后  相似文献   

7.
斯达尔夫人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婆"。她的浪漫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启蒙运动者们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受到了德国文学大家的直接影响,这其中不仅包括歌德、席勒,还有作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开创者和奠基者的施莱格尔兄弟。  相似文献   

8.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其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为美国黑人文学开拓了新领域.他的思考与探索预言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倾向和演变轨迹.艾里森的影响体现在对主题选择、文本结构及创作美学思想的创新和拓展.这种影响贯穿黑人文学发展的两个阶段,即1962-1983年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及1983-2001年的新黑人美学时期.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 "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认为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创作不应该将社会和政治因素排除在外,文学创作者们通过其作品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倾向,对处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提出质疑,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关注.文章主要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探讨文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历史化在多克特罗的代表作<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的<拉奥孔>(Laokoon)是西方文论史上重要的美学著作.书中以古希腊传说创作的雕像群"拉奥孔"为主题,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诗歌艺术和造型艺术的不同特质,揭示了诗画的不同创作要求和表现规律,同时展开了对丑的论述.无论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还是对整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创作题材、表现手法、创作功用和作家定位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和弗洛伊德的文论主张,认为关照和弘扬创作者的主体精神是两者的根本联系,两者同属作家中心论,而在无意识、非理性的探讨方面,后者比前者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12.
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包括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及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宋元以前,广西著述的数量极少,并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少于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明代,广西著述明显增多,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已超过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清代,是广西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著述蔚为大观,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超越了以前任何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大部分已散佚不存。历代广西著述文献,特别是流传至今的广西著述文献,是研究广西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量守遗合钞》是黄侃高弟潘重规抄录编辑的所藏黄氏遗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有关章太炎和刘师培的章。笔转录前所未见数篇佚,并作说明,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文审美特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应用文学习中的功利倾向,从美学角度对应用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进行探索,多角度地揭示了应用文的审美特质,并指出其对应用写作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广西的文学著述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也足可称道。著述以诗歌类数量最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依赖于家刊私刻流传于世,大部分文学著述已在历史的风尘中湮没不存。  相似文献   

16.
海岩的作品制造了一系列“现代都市的传奇神话”,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这些作品满足了大众浅层次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但作品本身“深层意义的虚无”却是它的致命缺陷。从文化发展角度来看,海岩以其作品实现了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的交融,这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颂赞文为古代散文中的两种体裁,包括颂体与赞体.颂文又分正、变二体,正体颂文意在颂美神灵,变体颂文则转向称美人事.赞之一体取称赞之意,包括多种类型.其中史赞类意含褒贬,成就最高.南朝之颂多为变体,鲍照、江淹之作声名最显.鲍作着力于为帝王歌功颂德;江作则立足于托物抒怀.南朝之赞以范晔<后汉书>之作最为特出.  相似文献   

18.
楹联是客家祠堂中的一大景观,它们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追根溯源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传统、重本源、重宗族的精神;其颂扬祖先、怀念祖先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极为浓厚的崇祖观念;其训诫、劝勉族人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视伦理道德的特点。民族英雄文天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为客家祠堂所题楹联,更为客家文化增添了一段段奇韵异彩  相似文献   

19.
一切写作文体性质不仅从实体中,也从功能价值中显示出来。应用文体也是这样。应用文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实用性。实用,是其产生的根本劝因,也是其发展变易的动力;实用,体现在它的较强功利和实用性上。这也是应用文得以区别文学艺术文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宋元明清戏曲作品中,时时采入少数民族语,世易时移,这些少数民族语成了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语言障碍,对于散见于各戏曲作品中的少数民族语汇集例句,兼采众说,为之诠释.共释词149个,连同附目97个,计24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