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RAPD技术,沿一个海拔梯度研究了阿尔卑斯山黄花茅自然居群的遗传变异和分化。实验 表明,虽然在亚居群间有很少的亚居群独有遗传标记的存在,但通过RAPD资料的聚类分析、主因子分  析以及相关分析观察到遗传分化沿海拔梯度发生,而且亚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和它们的海拔高度(地理距  离)呈有意义的正相关。研究结果暗示,在阿尔卑斯山的高山-亚高山过渡区,亚居群间的海拔高度差别  可能导致黄花茅开花和生长物候期的变化,而后者限制了亚居群间的基因流,从而引起居群内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
应用等位酶分析,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阿尔拜特(Arpette)和拜阿尔普(Belalp),沿三个不同的海拔梯度,研究了高山黄花茅3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变异和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4.9%,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7,平均期望杂合性为0.252。亚居群间平均的遗传距离为0.011,发现7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基于等位酶分析,边缘亚居群与中心亚居群似乎有类似的遗传变异性。相对比较高的遗传分化、低的亚居群间基因流和小的邻居大小值暗示,近交和随后的遗传漂变可能是导致阿尔拜特黄花茅居群遗传变异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位于非洲大陆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素以生物多样性著称,这个神秘岛屿具有与世隔绝的环境,孕育了许多独特的动植物与海洋生物,拥有约20多万种动植物。猴面包树(Bao- bab)是生长于马达加斯加的一种珍贵树种,能经受得住干旱等恶劣条件的考验,已被列入马达加斯加新动植物保护计划名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浙江洞头、温州、泰顺和江西南丰四个地理居群中国石龙子的染色体组型.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表明:中国石龙子四个不同地理居群的二倍体均为2n=26=18m 4sm 4t,NF=48,第2对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洞头、温州、泰顺和江西南丰4个居群的随体染色体(2q)上的次缢痕出现率分别为40%、63%、80%和97%;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多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值和着丝粒指数差异显著.中国石龙子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分化具有多型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泡沙参复合体整个分布区的15个天然居群进行了等位酶 分析。7种酶系统共10个等位酶基因位点的检测表明,本复合体植物具有高水平的遗传变异性,居群 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分别为:多态位点百分率P=0.40~0.70,等位基因平均数A=1.5~2.5,平 均期望杂合度He=0.102~0.291。3个类群在居群水平上的平均多样性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A. wawreana(A=2.10,P=0.63, He=0.237),A.lobophylla(A=1.85,P=0.60,He=0.204)和A. potaninii(A=1.83,P=O.60,He=0.188)。居群遗传结构和交配系统的分析表明,本复合体植物的大 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之内,Fst=0.176(A.wawreana)和0.115(A.potaninii),并以异交为主,异 交率估计值分别为t=0.86(A.wawreana),0.74(A.potaninii)和0.63(A.lobophylla),这是本复合 体植物具有丰富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15个居群的遗传一致度(I)值进行聚类分析发现, 15 个居群可分为明显的2支,由A.lobophylla 2个居群构成的一支与由A. wawreana 和A.potaninii 13 个居群构成的一支在遗传上的分化十分明显,而6个A.wawreana 居群和7个A.potaninii 居群间的 遗传差异不明显,是两个分化不充分的类群。因此,本文的等位酶证据说明,A.lobophylla是遗传上独立的好种,同时不支持将A.wawreana 和A. potaninii 分别作为独立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狭叶沙参复合体进行居群(共46个)采样、引种、栽培实验,生物学特性观察,染色体观察 (已发表),杂交、同工酶比较、形态性状的定性定量分析、茎解剖和花粉形态的观察,发现:(1)该 复合体主要进行异花授粉,实生苗第二年才抽茎生花;(2)32个居群的染色体计数表明,在辽宁东部、 辽宁西部(绝大部分地区)和山西霍县的居群都为二倍体(2n=34),而其它地方的居群为四倍体(2n 68);(3)叶的酯酶同工酶的变异大,和一些形态特征,尤其是叶的形态和大小的变异相似,而种子的酯 酶同工酶则相当稳定;(4)通过9个居群的杂交试验,在狭叶沙参和石沙参四倍体居群间得到了一 些F1种子,而辽宁西部二倍体与上述的四倍体居群间的杂交未产生任何F1种子;(5)性状分析(包括 聚类分析与主成份分析)和茎解剖的研究,揭示了它们在叶、果实、花和种子的形态、髓纤维组织的有无、 叶锯齿和花萼裂片齿的有无和多少等形状上的变异幅度,并据此分辨出8个宗。其中辽宁西部的二倍 体宗形态上相当独特,被提升为种的等级。  其余7个宗,根据不同的分化程度被处理为三个种和5个 亚种;(6)运用杂交指数法分析了石沙参和狭叶沙参在太行山一带杂交的可能性;(7)分析讨论了复合体内各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报道了滇蜀豹子花的核型,发现居群中存在两种细胞型,即A型和B型。A型参考核型为2n = 24=2m(2SAT)+2sm+8st(4SAT)+12t(2SAT),其第3号两条同源染色体长臂均无居间随体:B型参考核型为2n=24=2m(2SAT)+2sm+8st(2SAT)+12t(3SAT)+0—1b,其第3号一条同源染色体长臂紧靠着丝点处有一大而明显的居间随体,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则无,构成明显的3号染色体的结构杂合性。统计表明,居群中二者的比例近似为1A;2B。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的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核型,表明滇蜀豹子花核型尚未趋于稳定,还处于强烈分化之中,高频率的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其种内分化不可忽视的一种进化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研究6个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的基础上,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巢式分析方法,在常规染 色体水平上探讨云南松居群间、个体间和细胞间的变异式样及其分化。结果如下:(1)云南松居群核型 变异不显著,6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均为2n=24m(6~10SAT),核型类型均为1A。(2)云南松居群仅相 对长度系数、臂比和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有小的变化。6个居群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分别为: 滇中居群P1=16M2+6M1+2S;滇东南居群P2=14M2+8M1+2S;滇西居群P3=12M2+10M1+2S; 地盘松居群P4=14M2+8M1+2S;细叶云南松居群P5=14M2+8M1+2S;云南松与思茅松渗入杂交 居群P6=10M2+12M1+2S。(3)巢式方差等级分析表明,云南松染色体结构变异有10%左右来源于居群间,有90%左右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或细胞间。  相似文献   

9.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貌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 Kom.整个分布区内20居群392个个体的trnT-trnF序列变化进行了研究;共发现3种单倍型(haplotype),构成两种地理区域:高原台面上的居群主要固定Hap A,而Hap A、Hap B和Hap C在高原边缘居群均有分布。所有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HT = 0.511,GST= 0.847。在低海拔的高原边缘,Hap A、Hap B和Hap C高频率固定在不同的居群中,表明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避难所,居群反复缩小和扩张的瓶颈效应造成了遗传多样性的丢失。而边缘的一个居群含有两种相似单倍型频率则可能是冰期后迁移融合而成或者该居群在冰期经受的瓶颈作用更弱。高原台面东部间断分布的居群只固定Hap A,表明它们可能经历了冰期后共同的回迁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奠基者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在冰期可能存在多个避难所,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造成了这些居群现在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式样。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灵长类动物学杂志2000年第12期中刊载了最新的科学发现——一种新的小狐猴。科学家最近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是3种以前不知道的小狐猴。  相似文献   

11.
万寿竹六个居群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云南境内的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 (Lour.)Merr.从滇东南经滇中到滇西 北不同居群间的核型变异。该种的染色体数目较为稳定,2n=14,没有观察到不同数目的变异。六个 居群的不对称性均属于3B型,但各个居群的核型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核型间随体位置和数目的不 同以及同源染色体的杂合性是居群间变异的主要特征,这种种内不同居群间核型的变异或许与该种的地理分布及生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生物电子学的新进展,一个对人类社会具有深远的潜在影响的新的研究领域——生物电子计算机研究正在兴起。生物电子计算机的原料将采用一种崭新的材料——生物分子来代替硅片,从而使计算机科学发生一次重大的革命,并将使人工智能得到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山芹属Ostericum 5种1变种13个居群的核型,其中4种为首次报道。其核型如下:隔山香 O.citriodorum 广东宝安的居群,2n=22=16m+6sm;江西鹰潭的居群,2n=22=14m+6sm+2st;华东山芹 O.huadongensis本所药物园居群,2n=22=16m+6sm;安徽广德的居群,2n=22=16m+4sm+2sm(SAT);绿花山芹 O.viridiflorum内蒙古额右旗的居群,2n=22=18m+4sm;黑龙江双鸭山居群,2n=22=18m+2sm+2st(SAT);山芹 O.sieboldii 辽宁庄河居群,2n=22=4sm+16st+2st(SAT);吉林长白山居群,2n+22+2sm+20st;狭叶山芹 O. sieboldii var.praetieritum 辽宁鞍山的居群,2n=22=2sm+20st;大齿山芹 O.grosseserratum 辽宁庄河居群,2n=18=2sm+16st;江苏宜兴居群,2n=18=2sm+16st;安徽广德居群,2n=18=18st;浙江天目山居群,2n=18=18st。隔山香、华东山芹和绿花山芹具较原始的2A型,山芹和大齿山芹则具较为进化的4A型。此外,大齿山芹具有下行性的染色体基数n=9,这在整个前胡族中都具独特性。根据各居群在种分布区内的核型演化方向及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并结合形态和孢粉学资料,提出本属的起源是从近缘的当归属起源地横断山区沿着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迁移扩散,演化发展形成两个现代次生分布中心,一个是东北向具温带性广布型的分布中心(东北地区),另一个是东南向具亚热带性特有种型的分布中心(华东地区),两个分布中心之间有一个分化活跃、演化最高的纽带种一大齿山芹。  相似文献   

14.
火对于马达加斯加人,就像计算机对欧洲人那样重要。马达加斯加北玛纳那拉生物圈保护区全国协调员挪业·巴菩地司·兰德雷亚纳地尼亚开玩笑地说,对于马达加斯加人,火简直像空气那样须臾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5.
金丝圆蛛     
毕役 《百科知识》2010,(7):52-52
去年下半年,科学家宣布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地区发现了蜘蛛新物种——金丝圆蛛。这种蜘蛛的雌性体长可达10~13厘米,而雄性体型只有雌性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点地梅属Androsace L.及羽叶点地梅属Pomatosace Maxim.共14种29个居群的ITS与trnL-F DNA序列各27与25条;并结合已报道相关种类的有关序列,构建了“点地梅群”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研究发现“点地梅群”的4个属为一单系类群,含有两个稳定的分支:一支全部由点地梅属的种类组成,另一支分别由羽叶点地梅属、Douglasia Lindley、Vitaliana Sesler和9种点地梅属植物组成;点地梅属裂叶组sect. Samuelia Schlechtd.的3个种与点地梅组sect. Androsace的2个种在3套序列分析中位于不同的系统位置。各分支基部的种都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及青藏高原东部,分子地理标记的结果支持形态学提出该地区为“点地梅群”植物起源地的假设。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向欧洲及其他北半球地区存在不同时期内多个进化支的多次扩散。粗略的时间估算表明该群植物可能是在第三纪的中新世以来才开始发生的。垫状种类分别在青藏高原和欧洲独立起源,而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分化要早于在欧洲的分化,在前一地区可能与青藏高原自中新世开始发生的造山运动、形成高海拔的山地有关,而在后一地区则是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的冰期气候反复波动有关。垫状植物在青藏高原上的大规模分布则可能较晚,与冰期结束后全新世晚期气候再次变冷有关。一些物种种内的遗传分化也可能部分反映了气候来回波动中它们在高原上的退缩和再扩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和四川金沙江河谷的云南山茶花C. reticulata及其两个近缘种(怒江山茶C.saluenensis和西南山茶C.pitardii)进行了细胞学研究。34个居群的云南山茶花中,21个居群是四倍体类型(2n=60),11个居群是六倍体类型(2n=90),另2个居群为二倍体(2n=30),云南山茶花的四倍体类型为首次发现,并且进行了核形态研究。四倍体和六倍体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在大多数居群都为二价体(四倍体中30个二价体,六倍体中45个二价体),少数居群或是个体除二价体为主外还出现单价体和四价体,六倍体类型没有出现六价体构型。根据减数分裂的构型,我们认为,四倍体和六倍体分别为异源四倍体和异源六倍体,少数四价体的存在表明染色体有部分同源性。所有四倍体和六倍体的体细胞间期核特征和前期染色体形态特征基本相似。中海拔(1800m)以上的四倍体的云南山茶花外部形态特征与六倍体类型比较相似,而低海拔(1100~1800 m)的四倍体类型的外部形态特征则有些不同,但核形态结构是比较相似的。四倍体与六倍体类型地理分布是连续的,并与近缘的二倍体种怒江山茶、西南山茶重叠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苍术遗传变异与挥发油变异的关系,揭示苍术挥发油变异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分单株取来源于多个居群的苍术,同株苍术根茎与叶片采用同一编号,根茎用GC—MS分析挥发油变异,叶片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分析遗传变异,然后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①不论在个体水平还是居群水平,苍术非道地药材与道地药材的差异显著,前者(居群Ⅰ和Ⅱ的亚居群1~5,样品1~36)主要由茅术醇和p-桉叶醇组分;后者(居群Ⅲ的亚居群6、7,样品37—47)主要由苍术酮和苍术素组成,并含有较多茅术醇和p-桉叶醇;②RAPD数据在居群水平的分析显示,苍术居群Ⅱ和Ⅲ聚类后,再与居群Ⅰ聚类。个体水平上,居群Ⅲ的全部11个个体聚为一类,亚居群5的5个个体聚类,其他苍术个体均为按居群或亚居群聚类。结论:不论在居群水平还是个体水平,苍术挥发油变异与遗传变异均呈现出特有的规律性,但二者并不一致,提示除了遗传因子外,环境因子对苍术道地药材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东南方向的印度洋里,为全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被生物学家誉为"希望之乡",人们在岛上每走一步,都会发现非比寻常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20.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大陆东南方向的印度洋里,为全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岛被生物学家誉为"希望之乡",人们在岛上每走一步,都会发现非比寻常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