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甲午战争后,盛宣怀认为欲图自强,当以作育人才,筹设学堂为先,以兴学堂为己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天津海关道时,盛宣怀奏准设立天津中西学堂,规定头等学堂应修习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它是中国新式大学设置的雏形。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曾赞助钟天纬在上海设立三等公学,同年11月他奏陈自强大计,分练兵、理财、育才三事,并请设立达成馆。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在上海创设南洋公学,分设四院,其中师范院即师范学堂,是中国师范学校最早者之一。其余外院、中院、上院则相当于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各习四年,三级衔接,依次递升。此三级学制对中国新式系统学制的建立起了一定作用。南洋公学附设译书院,在编辑教本,广译和介绍各国政治要籍方面,也做出一定贡献。盛宣怀于1916年4月27日在上海病逝。他的著作有《愚斋存稿》等。  相似文献   

2.
考察解读校名更易的具体过程与内在根源,可以窥见我国现代教育诞生和成长的特殊轨迹。南洋公学(1896-1905)是盛宣怀倾注心力最多、办学成绩最突出的一所学堂,其校名数经变更。在现代教育起步之初,以盛宣怀为代表的绅商阶层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其创办的南洋公学借鉴西方,定名"公学",采取由工商实业出资支持的"公学"发展模式。然而,当时中国社会还远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工商阶层,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主导社会的传统却异常发达,"公学"办学模式注定缺乏可持续性。在晚清政府主持学制改革后,"公学"模式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转而融入到由国家政府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师范教育百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师范教育,实始于1897年4月7日开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一、清末(一)盛宣怀(1844—1916)盛宣怀以襄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起家,成为声势煊赫的洋务官僚。1896年,盛宣怀即  相似文献   

4.
我国师范教育产生于近代。它适应着时代、阶级的要求,从产生之日起,逐步地向前发展。正确认识我国近代的师范教育,吸取其有益的经验,这对今天办好我们的师范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一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产生前后的思想酝酿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发軔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一八九七年,大理寺正卿盛宣怀奏请并同时奏派何嗣焜为公学总理,聘张焕伦为总教习。公学租借上海徐家汇民房作为校舍。是年二月,公学首创师范院(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学校),考选成才之士四十名,于四月八日正式开学。是年秋天,公学仿照日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之法,特选十岁至十七、八岁的聪颖幼童一百二十名,设外院学堂(相当现在的附属小  相似文献   

5.
盛宣怀高等教育实践与思想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宣怀是清末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根据“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思想,先后创办的天津中西学堂和南洋公学,成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之发轫.重视高等教育在兴国强民中的重要作用,主张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盛宣怀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不少观点至今仍有一定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盛宣怀,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生于1844年4月27日,是清政府办洋务不可或缺的干才,中国近代民用工业的开拓者,一生兴办了采矿、航运、纺织、煤炭、冶金、铁路、银行、电讯等各类大型企业十多个。在兴办近代企业取得巨大成功、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他又先后创办了天津中西学堂(1903年改为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前身)和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等一大批近代新式学校,首开中国自办新式大学教育、公立新式普通中学、新式小学和正规师范学堂及职业技术教育之先河,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钩沉     
●1897年4月8日交通大学建校开学1896年12月,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由清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创设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  相似文献   

8.
从清末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至今,中国的教师教育已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百年风雨,几多坎坷.  相似文献   

9.
盛宣怀在清末创建了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大学规章制度,提出了“兴学救国”的主张和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办学思想,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盛宣怀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生于广东,原籍浙江海盐.中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896年创办讲授西学的通艺学堂,1898年冬任职于南洋公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后任公学总理.1901年,以"辅助教育为己任",投资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1903年任该馆编译所所长,1949年被特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11.
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范教育带入21世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的师范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培养与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体系1中国的师范教育已有一百年历史。我国的师范教育已经走完100年的历程。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其内设师范院,从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序幕;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开...  相似文献   

12.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深化改革 开拓前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开拓前进马立一、昨天的师范教育经历曲折战绩辉煌我国的师范教育已经走完100年的历程。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其内设师范院,从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序幕;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学,开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  相似文献   

13.
一、创“公学”立“模范”我国古代学校只有两级,即小学和大学。现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制度,是在近代创立的。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外院、中院、上院三级的南洋公学,是我国近代学制的肇端。公学的外院即为小学,公学的中院即为中  相似文献   

14.
<正>过探先(18861929),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江苏无锡人。1909年入上海中等商业学堂,肄业,旋入苏州英文专修馆。两年后转入南洋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首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相似文献   

15.
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邮传部委派唐文治任邮传部隶属的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校长)。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原名南洋公学,后归商部管辖,改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改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是现今交通大学的前身。唐文治主持该校工作达14个年头,是解放前交通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在这段时间里,他“费几许心血,历无限艰辛”,为交通大学的发展壮大,乃至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理工科大学奠定了基础,为造就一批出类拔萃的中国工业建设人才、培植交大的优良教学传统和良好校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28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影响王涛黎章春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师范院,开创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先河。历时100周年,中国的师范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积累起不少成功的经验。今天,我们回首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历史,探究其特点和影响,仍能从...  相似文献   

18.
盛宣怀是清末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认为师资建设尤为重要.基于这种思想,他创办了南洋公学的师范院,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校.该校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培养出师范人才,为中国的师范教育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盛宣怀是清末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认为师资建设尤为重要。基于这种思想,他创办了南洋公学的师范院,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校。该校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培养出师范人才,为中国的师范教育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式学堂的教师群体是在晚明以来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趋势下,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随新式学堂的出现,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而产生的.教师群体的产生,源于甲午以来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教育改革思潮的滥觞及近代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重组.教师群体的形成,以1902年南洋公学学潮后成立爱国学社为标志.教师群体产生后,又推动和加剧了这一社会变革的总趋势,二者互动导致中国近代化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