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体育学研究范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长期以来,在体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范式的争论,这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其方法论原则和特点。研究认为,对于体育这一复杂现象,任何一种单一的研究范式都无法从本质上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释和把握,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将改善体育研究这种二元对立,走向多元整合的综合研究范式,实现体育研究方法论的根本性转换。  相似文献   

2.
科学人文主义的体育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产物,引导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但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并不是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简单相加。本文对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教育价值观的实质及其基本教育理念进行研究,认为: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极力张扬人本主义的今天,我们的体育教育要切实树立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范式是常规科学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规范。采用文献调研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学术界一直热议的科学、学科以及体育学的概念进行了厘定分析,提出了体育学学科范式的概念,并梳理了我国体育学学科范式的发展困境,对构建我国的体育学学科范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体育课程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他们均有其各自鲜明的优点,又表现出片面性.在分析这两种体育课程价值观的利弊之后,阐述了科学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对深化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学科中“科学”与“人文”两大哲学思潮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探讨和理解,认为长期以来“科学体育观”与“人文体育观”之争,其实质就是上述两大哲学思潮之争在体育领域的反映。这两种体育观的分离状态给体育实践带来了较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合理整合,当务之急尤其要重视“人文体育观”在体育实践中的引入。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中国体育呈现整体性发展的新特征,出现的问题也具有关联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将多学科构成的散状体育学整合起来,以学科融合回应体育问题的时代性变化。学科融合是多领域知识的贯通,其实质是多领域研究者的协同。这就要更新支配体育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活动的范式,将学科聚合力缺失的赶超导向型体育学范式转换为有内在凝聚力的生活导向型体育学范式,从而形成新的价值共识,构建学科关联,汇聚研究视角,打造共享平台,构建整体的、有内生机制的体育学术共同体。这不仅是今天中国体育实践对理论的新要求,也是体育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实证”与“理解”是科学研究的两大范式,这两种范式在当前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得到应用。体育界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不同看法,造成了它们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标准,质疑“理解”范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证范式把人“物化”了,得到的结果是冷冰冰的数据,且忽视事实意义的丰富性。在两种研究范式对峙的过程中,人们对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范围逐渐清楚。体育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科学研究中这两种范式都不可或缺;体育现象的复杂性又决定了需要整合这两种范式,实现对立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体育课程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们均有其各自鲜明的优点,同时又表现出极端的片面性.通过文献资料、理性思辩、访谈调查、人种学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这两种体育课程价值的利弊之后,阐述了科学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进而分析了它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对深化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是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相融合的标志,代表了当时苏联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教育思潮是以马克思列定主义为指导,在吸收人类教育的历史遗产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对苏联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待拓展的体育学方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学的学科分类是个问题,很长时间体育学是不独立的,一直置于教育学门下,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体育学才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级学科,归于人文社会科学.为此,旧有的体育方法论有必要拓展,本文提出,作为研究人的运动行为的体育学应确立“质“的研究方法,建立新的体育学方法论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体育经济的有序运行和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体育经济学自身合理发展寻求一定的理论支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经济学的"以人为本"观念进行了研究.从研究经济学和体育学的人本观出发,分别对经济学和体育学的人本观进行了分析,认为体育经济学人本观是对其母科学人本观的合理继承与有机融合,是体育经济有序运行和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体育经济学自身合理发展的需要.强调建立以人为本的体育经济学,并对体育经济学人本观的理念基础、内涵和理解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Cognitive enhancement refers to any type of improvement in cognitive performance following targeted interventions. Cognitive training is a rapidly growing market with potential to further expand in the future. Several computerized software programs promoting cognitive enhancement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with controversial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Within the research field,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regard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enefits inherent to cognitive programs, mainly involving working memory mechanisms and videogame training paradigms. In a distinct literature, physical exercise has been shown to broadly enhance cognitive functions, in humans and animals. In this article, we bring together these two trends of research in a comparative review, leading the discussion to an emerging third approach: designed sports training. Specifically designed sports, which tax working memory and spatial ability by incorporating mo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re an optimal way to combine the benefits of traditional cognitive training and physical exercise into a single activity. We discuss these findings in the context of embodied cognition, and argue that sensorimotor learning in designed sports is a key mechanism linking training and cognitive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13.
聂啸虎 《体育科学》2007,27(12):13-15
研究目的:探索古代休闲体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研究认为,在欧洲古代历史上,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认识体育活动,提出了富含人文精神的休闲体育思想。这些思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对当时指导人们从事体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程度看,竞技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金牌,而应当是人文关怀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但是,人文精神仍然是中国体育所欠缺的。因此,中国竞技体育必须以“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来创造和表达人性化的自由生活理想和价值理想,使人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技术异化导致了普遍性的技术与人文的对立,这一问题在已经技术化的竞技运动领域中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技术化的竞技运动加剧了运动损伤的程度。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益与效率原则的确立必然要抛弃人文的内在关怀,对竞技运动优胜结果的过度追求,使得践踏人文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对如何更好地建构社会体育人文精神、建设和谐小康社区体育进行研究,对发展社会体育、提高小康社区体育水平、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学与哲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以及对现代体育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对现代体育中所缺失的人文价值的良好补充。一方面旨在促进现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另一方面,肯定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体育人文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下,“人文性”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科学主义、认知论以及我国传统体育教育观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使体育教学忽略了“人文性”教学,如何很好地贯彻“人文性”体育教学思想,成为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之人文社会学研究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及比较、逻辑推理等。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竞技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内涵与指向包括:(1)竞技体育的运动、文化等内容的多重包容;(2)竞技体育的发展中一定的价值、理想取向;(3)体育的发展必须关注人的研究;(4)竞技体育的运行、发展规律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5)研究的元理论。竞技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及理论构建的层次与分类有:(1)宏观层次———竞技体育价值、理想、精神、品质的阐述;(2)中观联结层次面———元理论与方法、工具性中介;(3)实际操作层次———具体应用方面。研究中呈现多学科交叉、结合与渗透的特色,竞技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要注重两大关系的处理与协调,即理论与实践、"实证化"与"人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