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聋教育的对象是聋人,但是聋人更是聋教育的主体,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在这个社会环境里生活的是他们,他们有权利了解这个世界,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过去聋校的课程强调知识的传输和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很少考虑到聋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也很少考虑学习这些知识对聋生将来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因而课程的设计需要倾听聋人们的“声音”:聋人的愿望是什么?他们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他们希望学些什么?哪些东西是他们参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是怎样去解决的?学校所学的课程给…  相似文献   

2.
我以前曾看过晚清学者俞樾写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富翁的儿子问老师:“‘一’字怎么写?”老师说:“一划。”“‘二’字怎么写?”老师说:“二划”。“‘三’字怎么写?”老师说:“三划”。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的字是这样一划一划地连下去的!”这时,他父亲正好要聘请一位能抄抄写写的人,他连忙阻止:“何必要花钱雇人呢?这事儿我完全可以干好。”他父亲听了当然很高兴。一天,他父亲要他写请柬请一位娃万的人来做客,等了好久.他也没写好。他父亲几次派人催他,  相似文献   

3.
宽容     
顾颉刚 《阅读》2023,(72):33-36
<正>宽容是什么?即是:一个人胸襟博大,心地开阔,不肯屑屑计较别人的小过、小恶。古人说的:“君子犯而不校”,以及平常那句俗语:“宰相肚里好撑船”,便都是这意思。西洋有一首诗,借来解释宽容这两字最合适。那诗的大意是说:有一个老翁,一天被一个鲁莽的汉子打了耳光,回到家来,他的夫人质问他道:“你这个人怎么这般不中用啊!他打你,你为什么不还手呢?当时你如果觉着打不过他,  相似文献   

4.
陈峰 《阅读》2006,(9):20-21
一天夜里,上四年级的小颖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见她过生日了,老师和全班同学送给她一只巨大的蛋糕,足足有自己的个子那么高。小颖透过包装纸向里瞧,看到里面装着中国古典四大名和高尔基、安徒生、冰心等许多作家的书,还有曹轩、黄蓓佳等当代作家的作品呢!小颖急切地想打开,可是心里又有点胆怯,怎么使劲也解不开包装。细细一瞧,原来上面写着“请输入密码”。她想起了经常光顾的阅读驿站,便向值班的“神奇阅读”老师求助。“神奇阅读”老师听后,哈哈一笑:“怎么样?读大部头的书心里有点胆怯吧!别急,我来帮你解开密码,只要做到这五点就行了。”  相似文献   

5.
(一)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用水要跑好远的路去挑,经常忙不过来。后来自己掘了一口井,用水就方便多了。因此,他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好比多了一个帮工。”这话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厉害,最后竟被说成:“丁家打一口井,挖出一个人来。”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个传闻后,便派人到丁家去查问,才知道原来是打井以后,节省了一个挑水的工人,而不是打井挖出一个人来。(二)一块绿油油的草坪,会使你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6.
李慧 《阅读》2015,(11):6-8
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枝头,有嫩绿的新芽;桃花、梨花一树树吐绽粉红粉白的娇艳。我想起了一个特别的女孩,她能听见五颜六色的词语她能听见音乐的色彩。她是全校最聪明的孩子但却没人知道这一点。她的学习生活遭受着怎样的困难?她用怎样的顽强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这些,统统写在一本特别的书里面。书的作者莎朗·德蕾珀女士是一位美国教育家,五次荣获科雷塔·斯科特金奖,六度赴白宫领奖。她  相似文献   

7.
一壶家乡水     
顾羽乔 《阅读》2010,(10):27-28
“孩子,等等我!”寒风中,我似乎听到有人在叫我,连忙回头一看,呀!是妈妈!她正气喘吁吁地向我跑来。我心想:咦?不是说好了这次象棋比赛由我自己一个人去吗,妈妈怎么又来了?  相似文献   

8.
唐廷枢和开平煤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廷枢(1832—1892年)号景星,亦作境心,出生于广东香山。他是洋务运动时期一位具有资本主义经营才干的特殊人物。他“曾经受过彻底的英华教育。”“英文写得非常漂亮”“说起英文来就象一个英国人”。早年,唐廷枢就读于香港马礼逊学堂,当他完成了该校和另一所教会学校的学业之后,从1851—1857年间,便在香港殖民政府的法院当翻译。1858年间,在上海的海关当大写。1859—1861年,任正大写兼翻译。1861年,唐廷枢  相似文献   

9.
朱立虎 《阅读》2011,(12):22-23
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是不是感到很惊讶:耳朵怎么能“写”作文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声音传人我们的耳中,到达心里。欣赏优美的音乐可以让人陶醉,听着《运动员进行曲》让人精神振奋,唱着雄壮的《国歌》让人热血沸腾……人们常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形容人的聪敏灵活,这也说明耳朵的重要性。下面,就来说说怎样用耳朵“写”作文。  相似文献   

10.
《阅读》2006,(1):19-19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推荐★http://www.hongniba.com.cn萨哈拉心中的秘密有撒哈拉沙漠那么大、那么宽。她不写作业,不开口读书,不学习,在老师同学眼中,她是个需要“特别帮助”的笨学生,她“是特别的萨哈拉”。实际上,她热爱阅读,疯狂地喜欢写作,甚至还写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一个“行为怪异”的波迪小姐成了她的新老师,崭新的生活也在萨哈拉面前展开,一场奇妙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它本来是一棵树,一个木匠改变了它平静的生活,它变成了木偶人罗里。木偶人离开森林,就像孩子离开了母亲。它变成了冷酷的马戏团班头,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向人类、…  相似文献   

11.
张理刚 《阅读》2014,(5):22-23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顽皮可爱,我给它取名皮皮。”玲玲在写作文《我喜欢的小动物》,可刚开了头,就不知道该怎么往下写了。玲玲的妈妈是语文老师,看到玲玲为难的样子,便给了玲玲三样法宝:  相似文献   

12.
综合练习 认真听短文(附后),边听边记边想,完成练习。 (一) 1.打井人因为 ,所以他要自己打井。 2.井打好后,打井人说的“我家打了一口井,好比多了一个帮工”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后来竟被说成是: 3.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二) 本文主要告诉我们内容:,它包括个 附短文 (一)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用水要跑好远的路去挑,经常忙不过来。后来他自己掘了一口井,用水就方便多了。因此,他高兴地时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好比多了一个帮工。”这话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厉害,最后竟被说成:“…  相似文献   

13.
韦芃 《阅读》2009,(7):46-47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我想送给妈妈一份生日礼物,就是对她说一句:“妈妈,我爱你!”可是,就那么生硬硬地说出来,真是太尴尬了,于是我便开始想办法:写在贺卡上,但如果她看不到呢;发短信,可我又没有手机,偏巧爸爸这几天出差在外。  相似文献   

14.
周益民 《阅读》2008,(1):10-11
小时候,我是一个内心渴望歌声的孩子。学校的时间里,流淌歌声的日子不能算很多,但也绝不少。当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拉起手风琴时。我们便会摇头晃脑地唱起“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蓝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我们不知道也不去关心这些歌是哪儿来的,只知道唱起来那么快乐,仿佛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似的。根本记不清哪一天甚至是哪一年,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城吗?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由于某些原因,阿城连中学都没读完,但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呢?阿城在他的小说《孩子王》中,通过一位老师教孩子作文的故事,多少给我们透露了一点“秘诀”:“作文不能再抄(社论)。不抄,那写些什么呢?你们自己写,就写一件事,随便写什么,字不在多,但一定要把这件事情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地写出来……比如,写上学,那你就写:早上几点起来,干些什么,怎么走到学校,路上见到些什么——”(学生有人叫起来“:以前的老师说那是流水账!”“)流水账就流水账,能把流水账写清楚就不错了。别看你…  相似文献   

16.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的流散写作,使其在欧美社会备受追捧并被广泛阅读。然而在全球化语境下,这一承担着中美文化交流和传播重任的作品被引进到“故国”文化根源地——中国时,本应得到同等关注的汉译本却受到冷落。中国译者在翻译《女勇士》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译者的意识形态都是影响其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这也决定了汉译过程中构建出来的是强势的“异域”美国文化、弱势的中国文化主体和隐形的译者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黄清云 《阅读》2016,(Z3):53
大家好,我叫黄清云,来自靖江市城北小学五(1)班。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一写作文就感到无话可写,只有绞尽脑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写出来,但写出来的作文却是干巴巴的?我以前也是如此,但发生了一件事,它改变了我无话可写的囧状。去年暑假一个中午,妈妈有事出去了,她让我和爸爸一起睡午觉。虽然我最讨厌睡午觉了,但母命难违,只好乖乖地躺了下来。过了一会儿,爸爸就打  相似文献   

18.
最美的名字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以“名字的故事”为题作口头作文。结果,一个最拙于表达的女生摘走了“最美的名字”的桂冠。这个女生名叫秦沫沫,她为大家讲述了她的名字的由来:我本来叫秦玲玲,两岁那年发烧住进了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陪床的妈妈当时就被坍下来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我和两个阿姨被埋在了废墟下面。一开始,我不停地哭闹,喊着要妈妈,但很快我就哭不动了——我渴呀!两个阿姨轮流抱着我,她们看我渴得要死,试着往我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我说什么也不肯咽,全都吐了出来。“这孩子的命怕是保不住了。”一个阿姨伤心地说。…  相似文献   

19.
李慧 《阅读》2008,(4):6-7
你一定在哪里听到过“点灯的人”。知道吗?它正是来自于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在诗里,每到黄昏时,点灯人李利就扛着梯子,去点亮一盏盏路灯,照亮一个孩子的窗口,成为这个孩子最美丽的梦想。 史蒂文森,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两百多年来,《金银岛》(又译作《宝岛》)让一代代孩子爱不释手;他还写了一部非常有名的《化身博士》;尤其是那些儿童诗,史蒂文森是多么懂得孩子的世界啊。卧室里的订会在深夜变成一条无畏的航船,载着勇敢的小水手驶向广阔无垠的未知世界;山谷中会诞生一个小小的王国,孩子则成为幻想国度中的君主。 这一切都是无与伦比的,于是,史蒂文森这个名字也变得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20.
王黎阳 《阅读》2006,(10):28-29
就这两样再普通不过的道具.就能完成从未听说过的“听”字魔术?我们半信半疑。赵老师先在白纸的中央画了个圈,接着让李杉杉上来,“在纸上随意写个字,但必须写在圆圈内。”赵老师讲述着要求,“写好了到门外叫我。”说完,便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李杉杉写好了,赵老师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拿起李杉杉折好的长方形纸条,又对折了一次,变成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