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峰 《青年记者》2016,(32):14-15
西方社会中的后现代广告形态大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理论界对于后现代广告的回应勃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研究范式呈现出两大分野:一是基于后现代的理论框架以广告为对象进行研究,包括后现代广告出现的动因、表现形式、内容特征等;二是承袭传统广告学的研究路径,以广告学理论为基础,把"后现代广告"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进行研究,包括后现代广告的意义生成、效果研究以及消费者态度研究等.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以理论探讨为主的质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广告作为一种独特的广告形式,表现出与现代广告截然不同的风格,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广告界广泛关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后现代广告一方面仍然延续着以往风格:一如既往地解构经典,淡化商业色彩,摒弃严密的叙事逻辑。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崭新的时代特征。新变化要求创作者更重视用"影像"而非"文字"来叙事,更善于激发消费者主动去传播和分享广告作品,而非利用强势媒体去推送。同时,也要注重继承后现代广告中的反思和批判精神,而非一味追求满足受众的娱乐快感。  相似文献   

5.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黄子豪 《东南传播》2018,(5):117-120
在传媒技术的驱动下,新媒体、碎片化、大数据三个方面的变革造就了广告转型的核心力量.在新媒体时代,新平台开发成为策划、创意的一部分,广告的功能正在重构;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细分化、互动化等传播特点,致使"碎片化"趋势越来越强,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受众的广告接受习惯,"互动"已是广告转型的重要内容;在充满变化的市场中,碎片化的目标受众也存在潜在的"聚合"可能,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营销"给广告主带来了曙光,为广告达到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际广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体化"的问题上,较少有涉及国际品牌在目标市场国实施本土化广告传播的论题.本文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剖析了近年来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案例,对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国际广告本土化传播策略做了解析,提出了国际广告实施本土化传播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石文钟 《青年记者》2008,(11):72-73
质疑"脑白金"广告 在中国的广告市场上,"脑白金"广告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另类.从2002年至今,脑白金年年在"中国十大恶俗广告榜"榜上有名.对于广告的消费者来说,"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话是看到了就想调台的"滥广告",而对于一手鼓捣出"脑白金"的史玉柱来说,则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发生了急剧的转变,由原来物质消费开始向精神消费转变;消费品市场的极大丰富、商品的同质化现象的日趋严重使广告的作用日渐突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大量的广告信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这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为我们构建起了一个广告信息的世界.要想在众多的广告中脱颖而出并且被消费者记住直至最后形成购买力,优秀的广告创意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许敏玉 《新闻界》2012,(16):25-28,63
广告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是人类不断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果。后现代广告作品追求主题概念化,逻辑非常规,意识形态化。后现代广告文化具有文本"无意义"性,符号运用颠覆性和异质文化融合性。后现代广告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冲击体现在宣扬个性的解放,消解固有文化模式,再塑社会审美意识形态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大量国际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跨国4A广告公司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给本土广告公司带来较大的冲击.为什么会带来如此之大的冲击?这主要得益于4A广告公司有着一套严格的广告运作模式,这套广告运作模式的核心就是消费者洞察和品牌理念,广告公司担任非常清晰的角色:从消费者洞察建立整个品牌的传播策略,然后围绕品牌传播策略制定整合传播计划,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在消费者心目中传播统一的品牌形象.这套广告运作模式是国际4A广告公司在西方成熟经济模式下运作多年的经验,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市场上越来越多看到消费者受到广告的影响对产品产生兴趣。在同质化严重的焦灼市场竞争下,消费市场被不断细分,广告作为营销手段中的一环,不断地引入新概念、创造文化情境。意义植入的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在这种现象下,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更是对符号和意义的消费,而广告正是塑造产品形象、创造意义的"一把好手"。  相似文献   

13.
盛楠 《青年记者》2008,(14):127-128
时尚娱乐类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硬性推销模式,而是注重针对受众情感和注意力的软性吸引,使他们在接受传播信息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情绪上的认同,在享受广告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的同时,接受广告中蕴涵的信息.当受众融入到广告所展示的情景,体验其中所包含的趣味时,广告信息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输送到消费者心中.时尚娱乐类广告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导个性和主张,创造流行和文化,并以此影响人们的生活形态、情绪和趣味,最终将品牌潜移默化带入消费者生活之中,并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深化消费者的品牌体验.  相似文献   

14.
饱受争议的保健品送礼广告在一片"指责"声中,既取得了不俗的市场效益,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研究采用消费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保健品送礼广告的符号与意义生产过程.研究发现,保健品送礼广告的传播,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下,通过广告商的意义输出与消费者的符号互动,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与符号价值,实现了一种"文化增殖",进而促进了"送礼送健康"的符号消费与"送礼就送保健品"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5.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市场内的国际商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在琳琅满目的品牌面前选择众多,广告成了众商家使其产品进入消费者头脑的快捷途径.然而,中国消费者有着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文化心态,与一些国际品牌的母国文化完全不同.如何适应中国的消费群的需求以推广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国际品牌在广告策略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本土化策略则是他们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的技术赋权让消费者从传统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模式中觉醒,开始穿梭于各种信息平台间主动搜索需要的广告信息.面对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变化,将传统权威媒体广告信息、线下广告活动信息、网络平台广告信息与消费者“多平台转换”的信息搜索行为进行无缝链接,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广告在现代商品社会中不可或缺.随着市场的完善和产品的丰富,广告从技术支持到表现风格,从创意元素到手法运用,都表现出某种后现代征候.在外在表现上,广告体现出多元化、大众化、消费性的特征,将高雅与通俗、表层与深层的对立消解掉.在创意制作中,广告采用拼贴戏拟的方式,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书写狂欢.  相似文献   

18.
陈月明 《新闻界》2007,3(4):117-118,116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性话语。广告是广告主通过大众媒体发布关于商品或服务的"言论",这种带有自利倾向的话语,在自由市场体系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客观上具有某些"利他"的价值。因此在西方社会中,一方面,积极鼓励发布广告话语,保护广告主的话语权,期望通过广告话语的传播和竞争,使市场信息更透明,防止市场垄断,同时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的广告法规和行业的广告规章对广告话语信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广告话语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以及对消费者和大众产生的各种误导和伤害。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主题的发展任何一次广告活动,都离不开对市场、消费者、产品三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往往直接成为广告的主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告活动对三者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它反映了广告观念的演进和变迁,直接见证了商品经济从"卖方  相似文献   

20.
CTR的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广告市场纷纷陷入疲软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广告市场投放花费同比增长9%,达到刊例价2323亿元人民币,由于"扩大内需"与"国家对农村市场的特别政策"等,消费者的持续购买力成为推动增长新引擎。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有明显向除中心城市以外的二三线市场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